破解中国拒止体系 美国陆军研制高空侦察气球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7-03 16:17
【文/观察者网 王世纯】美国陆军盯上了平流层气球这一侦察手段,希望用气球寻找航母。据美国“战区”(The War zone)网站7月2日报道,美国陆军正在寻找一种能够携带小型雷达和信号探测传感器的气球。美军未来希望高空资产能够参与到“标准-6”、“战斧”、“PRSM”乃至“LRHW”的打击链当中。
这是美国陆军“分布式高空网络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旨在利用高空和太空传感器,帮助美军寻找目标和收集情报,并可能执行其他任务,如通信中继、电子战干扰,甚至发动打击。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环太平洋”军演中,美国空军刚刚在一次短程弹道导弹打击移动舰船的试验中使用了高空气球进行探测和通信中继。
美军测试的下一代高空侦察体系美军
位于阿伯丁试验场的美国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CECOM)昨天首次发布了关于高空气球(HAB)传感器选择的信息请求通知(RFI)。这一气球传感器的信息请求和美军正在进行的“高空平台深度传感”项目(HAP-DS)实验和演示工作有关。从2022年开始,美军就开始推进平流层的探测项目,这些试验性项目都和“高空增程长航时情报观测系统”(HELIOS)项目相结合。
美国陆军希望气球拥有如下能力:“高空增程长航时情报观测系统(HELIOS)将通过在不同大小的平流层平台上开发和集成传感器能力来提供多种传感能力,这一系统将多域作战中组成一个可生存的传感套件。这些将允许地面指挥官在对峙行动中对关键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和跟踪。”
由于需要挂载在平流层气球上,美军希望这些传感器尽可能轻巧,重量在15磅(6.6公斤)以下。美军希望气球上的传感器种类有小尺寸电子情报收集系统(ELINT)、通信情报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COMINT),这些传感器能让高空气球可以悬挂并供电。
目前美国陆军的“信息调查”(RFI)的目的只是“市场研究”,但要求任何提交答复的人包括他们提供实际传感器示例的能力的细节,以在2025财年进行潜在的地面和飞行测试。美国陆军倒不是特别着急,因为诶过陆军希望在直到下一个财政年度再授予“高空增程长航时情报观测系统”合同。
美国陆军希望列装多种尺寸的高空气球和具有极端长续航力的高空滑翔机式无人机来进行高空监视。美军希望这些高空资产能“在冲突期间识别陆基和海上目标并上报,或在战略利益领域的竞争期间提供持续监视。”
除此以外,美国陆军还希望这些高空监视设备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人工智能。根据美国情报、电子战和传感器项目执行办公室(PEO-IEW&S)网站上对该项目的报告。美国陆军目标还包括,至少其中一些平台能够“进行目标快速目标识别和报告的机载数据处理,以及能够在低带宽环境中运行的弹性架构”。
此外,美军还希望HELIOS项目的平台最终能提供地面移动目标指示器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GMTI/SAR)能力,美国陆军在RFI中称,这种能力对整个美国军队都很有价值。
美军在间谍气球的使用上有着历史,由于传感器的发展,陆军以及美军的其他军种多年来一直在积极测试平流层气球。平流层气球的传感器有很好的视野,也可以用于超视距通信中继。具有先进控制套件的现代设计也能让气球长期处于同一位置。气球,尤其是较小的气球,可能足够便宜,指挥官会更愿意把它们送到特别危险的地区,承受损失风险。
此外,对敌方防空人员来说,发现、跟踪和拦截hab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它们飞行的高度也使得敌对行为者很难收集到它们可能向太空卫星广播的任何信号的数据,此外,小型的平流层气球只难以被发现并试图击落。
值得一提的是,“战区”栏目还拿“中国气球”说事儿,这一现实在2023年初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时一个中国间谍气球飞过美国和加拿大领空,然后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的大西洋上空坠毁。美国空军U-2侦察机奉命收集有关气球的情报,并根据气球所处的高度监测其进展。最终在气球降高以后,美国空军的一架F-22战斗机最终摧毁了气球。
美军U2监视所谓中国气球美军
不过,较小的平流层气球对传感器和其他系统的有效载荷能力更有限,但可以跟大气球还有其他高空资产结合使用。
至于发展高空资产的目的,美军当然是希望这些高空侦察手段能够应对中国的“区域拒止反介入”手段。EO-IEW&S办公室这样说:“指挥官需要跨域解决方案来穿透反介入/区域拒止防御区域,并精确定位有威胁的综合防空系统。平流层是空中领域的最后一块拼图,必须在未来的多域作战战场空间的整个深度上完成共同的作战图像。”
美国陆军此前使用航空之星工业公司的平流层气球作为更大的分布式传感和通信网络的一部分,并参与了6月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首次美军弹道导弹反舰测试,该测试涉及精确打击导弹。PrSM是美国陆军去年冬天刚刚开始部署的一种新型短程弹道导弹,其专用的舰艇杀伤型导弹正在研发中。美军未来希望高空资产能够参与到“标准-6”、“战斧”、“PRSM”乃至“LRHW”的打击链当中。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