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户外综艺医疗保障有几个医生就行?复杂着呢!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1-29 07:55

莫名其

莫名其作者

户外活动从业者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莫名其】

我的电脑里永远有一篇公关稿,就是我司活动发生重大伤亡时使用的,我祈祷永远永远不会用到它。

刚才回复里说了一些,中午也跟同事在聊这个话题,整理了一下,跟大家聊聊。

高以翔去世后,浙江卫视发表声明

我所在的行业,主要是承办一些政府主办的城市马拉松、大型徒步、越野赛等活动。

每次在活动前期大肆宣传推广的时候,都是绞尽脑汁,怎么搞才能让我们的活动螺旋飞天无敌爆红全宇宙。

到活动即将开始的2-3天,我们晨昏颠倒,心力交瘁,只想活动能顺顺利利完工,不死人不出事就万事大吉。

我们这行死人的事在赛事密集期几乎每周都发生的,大家关注一下跑步类新闻就可以留意到,目前我司还是保持无死亡记录(最严重的是一个横纹肌溶解,一个重度中暑,都住了很多天ICU),但看到隔壁公司,隔壁城市死人,我们会兔死狐悲——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样的事砸到我司头上。

我印象中有三个危险案例:第一次就是距离3米见一个人突然头后仰手指痉挛然后往下倒,旁边志愿者扶住他,试图把他往场边抬,我立刻阻止,让志愿者把他放在地上,然后狂奔向30米外的医疗站让急救员动用AED,急救员飞跑而来1分钟AED,3分钟恢复心跳呼吸意识,这时救护车也到了,到医院已无大碍,证实为阿斯综合症并发酸中毒,对症治疗观察后第二天出院。

第二次是在央视的转播车上,看到某个重要机位中有人突然倒地,我立刻跟总导演说绝对不要切这个机位,后来听同事说是心脏骤停,经现场AED抢救恢复心跳呼吸,入院治疗观察后也很快出院。

第三次是一场户外越野活动,因为活动持续很长时间直到深夜,所以活动还没结束我已经回宾馆写稿发图了,这时活动总监电话我,说有个选手在赛道某某处休克无意识无呼吸(应该是户外太冷风太大探不到,否则无呼吸之后N久才得到医疗措施早就凉凉了),正在救援,“做好宣传公关准备”。

那个雨夜我以为会要用到那篇稿了,那个位置是整个活动最险峻的一段山路,救援太难了,天气太冷了,现在已经生命体征微弱那基本没救了。

结果没有第二个电话打来,活动顺利结束,无事发生,后来知道是我们的医疗总管带救援队和当地村民付出极大的体力上山并把人搬下山迅速抬上汽车送院,听起来好像是一句话概括的事,但我想若非亲临现场是难以想象其中的艰苦。

他虽然没事,但我已经要被吓死了。

我们医疗总管是个妙人,一起熬夜一起踩现场时爱讲鬼故事提神——他以前混户外救援队,找到死人的机会比救到活人的机会多得多得多得多,有无数鬼故事可讲,无数高清无码大体照片可晒,暴躁而散漫,开车如同疯狂过山车,罚分如流水,但医疗部在他管理下,不但无重大伤亡,甚至重症入院抢救都几乎没有,只有个别入院观察。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只加几台AED加几个急救员的事,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次活动的筹备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半年,无数次看场地,规划区域路线,讨论,修改各种突发情况和意外,沙盘推演,实际演练。

像我们公司承办的活动,往往从选手报名阶段就开始严格审查,确保参赛选手可以承受相应的运动强度,并且会根据赛事选手的情况,确定急救跑者陪跑方案。

前面提到了AED,这东西一定要有,除了AED骑行救护队(短距离的骑行可能比救护车更及时、更有效),在重症病例高发路段,还会有配备AED的重点盯防小组。

活动前会招募医疗志愿者,比赛的时候每百米就有一名,确保所有选手都能在黄金四分钟内接受救援。

急救跑者(图片来源:公众号 第一赛道)

此外还有固定医疗救护站,每个救护站都有一台救护车。

我们还搭建了独立救援通讯平台,让现场的医疗指挥部对当下的情况一目了然。

另外由于每一例重症案例在现场救治成功后,都需要更进一步的治疗,所以还要有后方定点救治医院。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里面要多少人力、物力,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

而户外综艺节目这种,估计从全部团队进驻,到搭建场地,到活动举行,可能就一两天时间,经常转场,清场时间又非常短甚至没有清场隔离的,医疗安保的难度可想而知。

录制频率那么密集,转场那么多,医疗保障团队的成本会很高,然而99.9%的情况下是无事可做白白烧钱,我想不光二台,大多数电视台网站出于成本考虑,医疗保障体系可能不如政府主导的马拉松完善。

而且这还不光是时间和钱的问题,医疗保障方案和实施,往往是要让整个活动流程、流线、隔离方式都要配合甚至做出大幅度修改调整。

比如说,大家都理解活动为了清场,隔离围观粉丝群众,要上铁马水马,要封一些路口。

但有没有想过,有些路口可能刚好是救护车驶来的必经之路呢?要绕开就要多耗费好几分钟,水马太重根本搬不动,铁马倒是搬得动——但已经用约束带捆住了!谁手头都没剪刀剪不开!两边的人干着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的硬隔离就要考虑到急救通道,或者改成软隔离,加N个保安人肉隔离。

整个医疗保障方案,还有无数这样的细节,而且是其他部门要让路的。

比如说,直播总导演:这个位置,要搭个摄影台,要设摇臂。

医疗部门说:不行,这是医疗应急通道/这要停救护车。

总导演能不能服从医疗部门的安排呢?

换成我们公司,我(没错,我比总导演还要大一点,我是总导演的甲方)就会马上说:张医生宁请,这地方给宁用,宁先挑风水宝地我再挑。

在活动中,如果有记者或机位占了医疗应急通道,我都会很粗暴的把人扔出去——真的是扔,抢过器材然后推着他叫保安。

大家可能在危险到来之前,根本并不会意识到危险的存在。所以能做的是什么呢?我觉得首先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当然,什么是危墙,每个人认识不同。前两天大家在讨论廖昌永老师广州音乐会后粉丝拉歌的事,SD那地方我见了,根本不敢靠近,粉丝站得地方是道倾斜的高坡,跟下面的马路1-2米落差,没有任何围挡,很多粉丝就靠着坡边站,一旦发生一点骚动拥堵……所以我有多快溜多快。

然后才是急救知识,其实急救知识基本上是没用的,因为你的一天,几个小时的训练,无论如何也无法具备专业能力,否则医学院也就不用办了,只是形成个基本安全概念,让概念指导你日常的一些行为判断。

比如说,看出谁大事不妙,把他强制拦下来拖进医疗站。

比如说,在某些特定天气状况下叫停活动。

比如说,告诉你的朋友某某活动最好别去了。

谁也不会想自己节目的艺人死,但只能说,国内制作团队的基本安全概念太缺乏了。他们用上了那篇公关稿,我继续祈祷我的那篇永远用不上。

我的AHA培训教材 2019年版

最后,推荐大家有条件的参加AHA(美国心脏协会)Heartsaver课程培训,了解一些急救的基本观念和AED操作方法。这个证书两年有效,建议是每两年都去学一下,不但是更新证书,而且治疗手册也是会更新的。

顺便补充一下,那两个进过ICU的已经被我们永久拉黑不能参加我司任何活动了,因为身体就是有问题不适合参加高强度活动。

责任编辑:周雪莹
运动 运动伤害 医疗 安保 安保工作 综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欧美将“经济制裁”伊朗?以外长:已致信32国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劝不住?以色列誓言“报复”:美国与我们站一起

法军参与?马克龙:应约旦要求拦截伊朗无人机

德总理率商业天团来华,“没中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