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新西兰各党争相批准中资进驻,背后却没人干好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0-14 08:38

魔王

魔王作者

旅居新西兰自由撰稿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魔王】

今年6月,新西兰政府部门成功促成了与农夫山泉的交易,允许后者在丰盛湾投资一家瓶装水厂。近日文件被新西兰主流媒体曝光,却引起了一阵躁动。

某新西兰环保群体质疑政府的决定,批准该交易的现任贸易部长David Clark为此辩解,称该公司是前国家党政府邀请来的;而在野的国家党党魁接受采访时则声称确实是自己请来的,但却是工党联合政府批准的。

国家党党魁Simon Bridges将“锅”甩给了工党

中国企业被新西兰两党接力邀请和批准入驻本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这些政客事后的表现却让我感觉像吃了苍蝇一样,好像引进中国资本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被推来踢去。

新西兰是一个缺乏矿产资源又十分重视环保的国家,不大可能靠挖掘石油煤炭来致富,该矿泉水厂抽取完全可再生的地下含水层的水出口中国,为新西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稳定产出经济效益,可谓双赢的经典案例。但为什么现在做了好事,两党非但不争功,反而互相推诿呢?

这是因为中国资本在西方国家更容易成为“烫手山芋”。先前的鹏欣集团在新西兰购买农场,以及近期某中国建筑公司中标的北岛一段付费高速公路,相比美国或澳洲的公司,他们都受到了新西兰舆论的“特殊待遇”——有较多反对或担忧的声音。虽然反对理由常是“环保”或“财政”问题,但明显能感觉到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中国的恐惧。

以上为中国企业投资修路的新闻下新西兰网友的最热评论,字里行间表现出对中国的恐惧

美国和澳大利亚资本早已把持新西兰几十年,从未有过这种“被吞并”的担忧。

美国对新西兰来说同样是巨型国家,美国的钱与中国的钱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并没有。非要说有,那就只有两国的政治体制不同了,准确来说是“两国政治体制的名字不同”——美国的体制被称为“Democracy”,而中国的体制是“Communism”。包括新西兰人在内的西方人,打开网站、摊开报纸,依然经常见到用“Communism”来描述中国。

其实对中国人来说,被称为Communism也无所谓,虽然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但毕竟还是有着远大理想和稳健计划的。而这词对西方人的意义,可完全不一样。

由于在冷战时期受过苏联长期的核弹和间谍威胁,以及西方媒体长期的反面宣传,现在一提到“Communism”,西方人首先想到的绝不是“未来时代美好的生活”,而是那个穷凶极恶、随时想要消灭自己,以及国家内部贫穷混乱的苏联。也正是因此,故意在单词“China”前冠上“Communist”字眼,是西方国家制造恐华情绪的有效方法。许多美国媒体屡用不爽,长期以此培养反华和恐华的民意基础,进而从中谋利。

在长期与新西兰人打交道的经历中我发现,这种恐华心理是根深蒂固的,任何年龄大一些的人都会有,而年轻人则逐渐受到感染。也有不少较理性的西方人多少意识到媒体有偏向性,所以在讨论中国问题时会先反向偏向一下,然而这样很可能依然还有偏向性,他们却自以为做到了中立中肯,甚至因此变得理直气壮,如同盲人摸象中的盲人一样。

另有一些西方人急切寻找华人当面核实西方媒体的某些说法,然而不幸的是,之前很长时期里,他们要么是遇到正在申请政治避难的“异议人士”,要么就是遇到对中国政治知之甚少的华人,以至于不少西方人依然把中国当成苏联一般看待。也由此可见海外华人对中国制度无知或不自信或,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毫无帮助。这种情况下中国资本在海外扩张,岂有不被当地人担忧的道理?

新西兰绿党曾参与反对中国矿泉水厂的投资,而如今批准该投资的部长之一就是绿党人士

新西兰政府以及那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的新西兰政客,理应向自己的民众传递关于中国的真实情况,协助排除民众对中国的偏见,而不是屈从这种偏见,并唯恐避之不及。新西兰政客至少要让民众知道,现在的中国无论是制度、发展理论还是外交政策,根本不是当年的苏联。

唯有这样,中国企业和资本才能更顺利、长期地参与新西兰的建设,新西兰百姓也才能减少更多不必要的杞人忧天与社会躁动,新西兰政客才能更长久地与中国建立友好双赢的关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新西兰 中国资本 西方政客 西方媒体 反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