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米成:A轮做成独角兽 他们却说: 这连小目标都不算

来源:观察者网

2017-12-05 08:57

挠米成

挠米成作者

脑谜 科技作家

图为陈云霁(左)和陈天石(右)

1983年出生的陈云霁拥有很多头衔,比如,他获得过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首届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MIT Technology Review评选的2015年度全球35位杰出青年创新者等。

他和自己的亲弟弟陈天石一起创建了寒武纪团队,研制了国际上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芯片。如今,他在中科院计算所继续从事基础研究工作,而陈天石创办了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寒武纪科技”,这家公司在8月获得了国投、阿里巴巴、联想、国科投资、中科图灵的1亿美元A轮融资,一举成为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

不过,对于陈云霁和陈天石兄弟而言,这却连“小目标”都算不上。他们说,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机遇不只是寒武纪的,更是属于整个中国IT界的。

星际高手

2002年,19岁的陈云霁已经在中科大少年班度过了第五个年头。酷爱游戏的他对于自己的课业成绩并不甚在意,而是把《星际争霸》当做主课来修。“能考60分我就很满足了,”陈云霁谈起《星际争霸》总是十分得意。当笔者追问道,科大对学生要求那么高,不学习怕不怕挂科的时候,他说,“挂科的压力一直是悬在头上的剑,但是科大的老师对于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非常包容,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去成长。”

在这一年,即将本科毕业的陈云霁听说中科院计算所在研制中国第一块通用CPU芯片龙芯1号,他对于计算所胡伟武老师的国家情怀感到深深地敬佩,于是报考了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生。这家始建于1956年的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从这里走出的企业有联想控股、龙芯中科、中科曙光等,各个都是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中晃瞎双眼的名字。

图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用陈云霁的话说,在他之前,中科院计算所从来没有招过像他本科成绩这么差的学生。但是,胡伟武看到了陈云霁玩《星际争霸》的表现,便认定他是可塑之才,力排众议录取了他。“Work hard, play harder!胡老师就是看中了我这一点,” 陈云霁说。

陈云霁确实没有辜负胡伟武的期望。博士毕业后,他留在了中科院计算所龙芯团队,在胡伟武的指导下成为了8核龙芯3号的主架构师。他与胡伟武合著了《计算机体系结构》,还在2008年开发龙芯3号的过程中完成了一篇重量级的论文,这篇文章最终被体系结构领域三大旗舰会议之一的HPCA录用,也是HPCA第一篇第一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的论文。

不仅如此,陈云霁向胡伟武引荐了另一位高徒,他的弟弟陈天石。与做硬件出身的陈云霁不同,陈天石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专注于软件算法。在毕业后他也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这为后来两个人一起设计出“让计算机更聪明”的专门神经网络处理器埋下了伏笔。“在计算所龙芯课题组学习和工作的十年,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芯片工程实现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寒武纪不可能成为现实,更不可能这么快就走进千家万户,”陈云霁说。

“十五年过去,我也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培养出了一些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但我依然时刻不忘胡伟武老师的教诲:把基础很差的学生招进来培养成高手,才算是优秀的教师,”陈云霁说。

轨迹相似


图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

小说里,高手与高手之间,几乎总是有着互相欣赏的成分,这是心理学的“相似性原则决定的:关系亲近的人们之间往往不仅拥有共同的喜好和习惯,他们甚至连出身学校、地域、宗教信仰等都相似。

对于胡伟武而言,除了爱才和喜好挑战,这对19岁就从大学毕业的兄弟身上似乎与他还有不少相似之处。胡伟武出生在浙江永康,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从小,胡伟武的父亲就在家中挂起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每日一句父亲赠言”,用来教子女做人的道理。例如,在胡伟武与哥哥取得好成绩后,父亲的小黑板上便会出现“不求别人乱拍手,但愿他人暗点头”的话语,警示他们要谦虚谨慎对待荣誉。胡伟武说,好强和坚忍是他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两个品质。从他后来创立和发展龙芯的历程来看,这话一点不假。

比自己老师小15岁的陈云霁和他的弟弟陈天石也是教师家庭出身,他们的父亲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母亲是中学历史老师。“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们志向要远大一些,希望我们能做出对人类进步有贡献的研究,”陈云霁说。在父母的鼓励下,陈云霁5岁就开始埋头研究《十万个为什么》。

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胡伟武已经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习。与11年后天天在宿舍打《星际争霸》的陈云霁不同,胡伟武抓紧在科大度过的每一天。大学五年,他没去过大蜀山,没去过董铺,没去过巢湖,没去过黄山。有一个周末,胡伟武去看了场电影,回来后悔得不得了,觉得自己浪费了两个小时。

低潮时代

80年代正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处于最低潮的时期。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集成电路诞生,中国进入集成电路时代只比美国晚了5年。70年代初,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成功自主研制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一直到70年代末,我国的半导体工业一直是自主发展的。然而,80年代开始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市场换技术”等政策,自主技术被贬低,洋技术被美化,很多非常有前途的科研项目被否决;不少科研项目更是在“外国专家”的“悉心指导”下被引上了歧路;甚至出现了中国企业使用自己研发的技术依旧要给外商缴纳专利费的现象。

在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研发制造计算机的能力后,美国政府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高性能计算机。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IT人至今难以忘记“玻璃房子”的耻辱:原石油工业部物探局曾花费巨资购买了一台国外的大型机,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外方为防止机器核心技术外泄,设备机房采用全透明的玻璃墙壁,中国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外国人的时刻监控下,甚至连高性能计算机的启动密码和机房钥匙都要由外国人控制。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几十年之后,中国的土地上再次出现了 “中国人不得入内”的玻璃房子。

图为中国“龙芯”芯片

1999年开始,以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为首的专家就大力呼吁做国产的通用处理器,并指出,如果中国再错过五年,就再也没有机会发展自主芯片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所从2000年开始筹备CPU设计项目。胡伟武得知这个项目后主动请缨,并发愿称:“一两年之内不把通用操作系统研制出来,提头来见!”

他做到了。2002年8月10日清晨6点,被胡伟武团队戏称为“狗剩1号”的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第一次实机运行,中国计算机业终于拥有了一颗“中国芯”。后来,谈到为芯片取名“龙芯”(英文名为“Loongson”)时,胡伟武动情地说:“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集中了多种动物的优点,希望‘龙芯’也能不断缩短与世界最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有着蛇身、鱼尾、鹿角。在通用处理器领域,面对垄断了国际市场数十年的行业巨头,“狗剩儿”要想生存下来,给自己刨出可以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没有龙一样的全能本领,想必是不行的。这或许也是胡伟武以“龙”作为它的大名的一层隐意吧。

市场归零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人工智能无疑是近年来最受追捧的领域。无论去年3月AlphaGo击败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还是近期新一代的AlphaZero碾压了AlphaGo,无一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再加上预言家霍金时不时地发出“人工智能可能让人类灭绝”这一类警告,似乎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人类可控的边缘。

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把人工智能和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相比,我们目前还处在人工智能的“石器时代”。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算起,人工智能提出已经有60多年了,但一直寓于研究领域。直到近年来,大数据把人所生活的物理世界和计算机的数字世界连在了一起,而人工智能作为“代替企业把大数据转化为商业洞察、自动化业务流程以及差异化产品与服务”的关键工具,其商业应用才刚刚开始。正如李彦宏所说:人工智能才走到石器时代,但未来它会像电流一样普遍。

当历史重新站回石器时代,你会发现,各国起跑的位置也大大地拉近了。毕竟,在石器时代的战场上,你的镞是用骨头、鹿角、蚌或是石制的,杀伤力没有明显的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今年11月初的人工智能与全球安全峰会上说,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可能会保持5年,尔后中国将极其迅速地赶上,这并不是捧杀。

图为2017年11月寒武纪芯片发布会

“过去我们国内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确实落后于国外的同行,在生态方面是跟随者、参与者,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也有一些教训。在智能时代,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变得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和国外最优秀的同行,不管是在硬件还是在算法上,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塑造一个中国智能产业全新的生态,”谈起这个时代,陈天石的语气里充满了大干一场的激情。

世界第一

11月初,寒武纪召开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场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陈天石很自豪地盘点了10年以来团队的几个“第一”:他们第一次代表中国大陆机构出席处理器架构领域的顶尖学术会议HPCA;研发出了全球第一个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DianNao(计算所客座研究员Olivier Temam也参与了这项工作);DianNao这篇学术论文长期占据了智能芯片领域全球被引用次数的第一名;2014年,他们又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多核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DaDianNao,并且在2015年做出了世界第一个人工智能芯片实物。“很荣幸又一次拿到了世界第一,”陈天石说着,并没有任何想要谦虚客套的意思。

人工智能处理器并不是传统通用处理器的替代品,而是对前者起到补充作用。与通用处理器相比,人工智能处理器可以用更少的能耗、更高的效率处理人工智能推理类的任务。例如,寒武纪在2016年研发了一颗原理性的测试芯片,而中科曙光用这颗原理性样片做了一台服务器,使这台服务器在特定问题(比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上的处理效率提高了20倍。

图为安装在板卡上的寒武纪1A人工智能处理器

华为的旗舰手机Mate10采用了寒武纪1A处理器,是陈氏兄弟团队从学术迈向产业之后的又一次“世界第一”:“我们产品寒武纪1A处理器,可以跟苹果产品一较高下,结果我们很轻松打赢了这场战斗。我们并不是靠着蛮力去堆我们的运算器,而是依靠最先进的稀疏化的技术,四两拨千斤,让华为Mate10的智能处理速度打败了强大的苹果iphoneX,”陈天石说。

对于陈氏兄弟而言,开拓一个崭新的领域,也并不像打《星际争霸》那么简单快乐。从2008年就开始研究。一开始,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处理器研发技术,并多次向顶级会议投稿,最后都以被拒而告终。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向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周老师对此很感兴趣,并敏锐地意识到这类工作正是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研究者所希望看到的关键应用。在他的鼓励和指导下,陈氏兄弟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处理器结构优化方法,并发表了论文。之后,各种论文不断出来,引起同行关注。

“三年后,我们要力争占据中国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30%的份额,要力争全世界有10亿台以上的智能终端使用寒武纪的终端处理器技术,”这是陈天石给自己和团队定下的小目标,用他的话说“伸一伸手就能够得到”。

真正的目标在于,要长期在集成电路行业中保持引领的地位。“我们这个行业的老前辈,联发科的蔡明介老先生的话,对我们是非常好的警示,他说:这个行业是永不停息的拳击赛,赢了这一场还有下一场,下一场我们要推陈出新。”

英雄代出

梁启超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二者如影随形,未能少离。对于经历过世事沉浮的中国IT业,那些英雄们的身上也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图为柳传志

生于40年代的柳传志是现实主义的。他经历的是密不透风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打开的过程,他的脑子里盘算的更多的是风险和收益:哪些规则要挑战,哪些红线要坚守,哪些收益要放在兜里到哪些诱惑要自觉抵制。就像他自己说的:“我们不能踩红线很多,要贴边,不贴边不行……我都是按章办事,但是绝对是在该出手的时候会出手。也许有人会说联想错过了一些机会,但只要我们想做的,就一定能做成。”对于脱(zhuan)离(bu)现(dao)实(qian)的计划,柳传志毫无兴趣。比如,在1994年倪光南就想在联想研发自主“中国芯”的,柳传志当面大泼冷水,说:“有高科技产品,不一定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有钱“。最终两人的斗争白热化,并以倪光南的出局告终。

70年代末和整个的80年代,中国的市场从完全封闭到逐渐打开,是在不断试错和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完成的。后来者在评价“技术换市场”的路线时,多是认为得不偿失。然而时代毕竟无法自我超越,“得”往往见于当下算得清的利益,而“失”却多是事后才能说得清楚的。

对于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的那些企业家,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是用自己的实践去帮助国家探索出自由市场的边界、企业家个人行为的边界。激进的品质,在秩序相对确定的环境下,或许可以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我们称之为“锐意创新”。但在当时没有形成秩序的情况下,活下来才是企业的首要目标,以守为攻才是长久的法则。

及至胡伟武这一代的企业家,由于已经能够清楚地看到现实主义带来的损失,他们的精神气质更多地是理想主义的。从30岁出头研制“龙芯1号”开始,胡伟武做的最多的事情是“追赶”。“追赶”是明知市场上的主要的玩家已经跑得很远了,还要不计得失地去和他们较量,能不能赚到钱,不是他的首要考虑。

胡伟武把毛泽东当做自己的偶像,不但出席全国两会的时候都要带着毛主席像章,除了技术以外,他公开谈论最多的也是毛泽东思想。2003年10月“龙芯1号”测试成功的那个凌晨,胡伟武拿出朋友送的一瓶XO,放在纸杯里和团队一饮而下,然后根据事先的约定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又去了毛主席纪念堂向毛主席报告。13年以后,研制了10年的龙芯3号成功了,已经年近50的胡伟武又一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于他而言,龙芯早已超越了“生意”、“责任”或者“事业”这样的定义,在通用芯片这条路上不停地追赶,就是他毕生的“使命”和“志业”。

时间的车轮跑过了90年代和本世纪的前10年,市场经济的规则早已确立,“玻璃房子”的耻辱渐行渐远。但是,对于2010年以后进入行业的陈云霁、陈天石兄弟而言,胡老师仍是他们共同的偶像,“我们能做一些工作,是因为我们站在胡老师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陈云霁说。早先曾有媒体称陈云霁为胡伟武的“接班人”,对此他并不认同,“胡伟武老师是独一无二。他有一种强大的民族自豪感,一份坚定的自信心,对于他认定的方向,一往无前。他是龙芯的灵魂。对于龙芯来说,没有人能接替他。”

在这个新的时代、新的市场中,创新已经突破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任何一个国家,仅仅凭借单项技术的领先,已经不可能在产业内获得垄断性的优势,除非是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当然,这并不能凭借一两个人的一己之力可以实现的,而需要一代人的共同奋斗。

建立中国自己的生态系统,这或许就是陈氏兄弟以及这一代创新者面临的共同课题。在寒武纪的第一次发布会上,就聚集了包括阿里巴巴、华为、联想、中科曙光、Face++、地平线在内的多家本土高科技企业。未来这个朋友圈会像涟漪一样不断扩大,最后成为一个立体的网络。

“我们中国第一次在一个大的时代面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生态、拥有自己的发言权,拥有市场产业链的前端,所以这个机会需要更多的合作、需要更多人来参与,”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说,“至少,计算所是完全开放,希望跟所有人能够合作,希望寒武纪能够更加开放,跟更多人合作,共同打造中国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亮丽名片,一个新的制高点。”

微信公众号领创者:只做原创精品,讲述科技大咖的人物故事,展现极客精神背后的真性情。

责任编辑:宙斯
计算机 芯片 国产芯片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同意从尼日尔撤军,另一非洲盟友也下“逐客令”

首次超过燃油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破50%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