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攻愚:美国媒体对詹姆斯群起而攻之,言论自由还是言论霸权?
来源:观察者网
2019-10-18 08:11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攻愚】
四年前,刻苦训练的科比曾问记者是否见过凌晨四点洛杉矶的静谧之美;四年后,和科比齐名但不同代的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却向我们展示了美国版“舰队街”的喧嚣之丑。
10月4日,美国NBA火箭队总经理达利尔·莫雷在社交媒体上一则极不负责的言论引发舆论大哗,事后删推并且连发几贴狡辩的莫雷,依然无法逃脱所谓的“言论自由”要被“后果的不自由”反噬的社交逻辑。
篮网老板蔡崇信在第一时间选择了最理性的路径对莫雷实施反击——讲道理,而且要给宣称从“言论自由”角度为其辩护的美国人上一堂历史课。然而让我们极为震惊的是,蔡崇信的回帖之下除了恶意的谩骂几乎就再看不到任何东西了。
前天绰号詹皇的NBA球星詹姆斯,他在接受采访时对莫雷的抨击,展现了另一种风貌的理性:莫雷的言论,本质上源于一种无知(not educated enough)。并且认为你无知不代表你对自身行为造成的后果可以免罪,进而判断莫雷这次对NBA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NBA之前好几次经常因为劳资纠纷停摆,这次的肇事者莫雷,以及外围评论者无论科尔还是詹姆斯按道理都属于劳方。
但在“言论自由”,以及“美国价值观屈服于中国市场”之类的意识形态大棍面前,敌我阵营必须要重新洗牌划分,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太常见却非常符合美国新闻伦理规范的场面——对勒布朗群起而攻之。新仇旧怨聚在一起,喊杀声阵阵。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幅美国媒体战詹姆斯的“浮世绘”。
福克斯。冲在最前面的,辱骂最激烈的美国媒体是哪一家?熟悉这个行业的读者大致能猜出来:是福克斯(FOX)。昨天下午,福克斯广播公司迫不及待从机场就截住了共和党党员,德克萨斯州联邦参议员,也是著名嘴炮时评者泰德·克鲁斯,克鲁斯当然不会让福克斯失望:“詹姆斯见钱眼开,为了生计讨好中国,他所说的话是NBA的耻辱。”
除了政客站台之外,福克斯首席政治评论员,资深编辑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也指责詹姆斯忘恩负义:“詹姆斯应该照照镜子,他现在的一切是谁给的?是伟大的美国给了他一切成功的机会。他是如何回报的呢?只有蔑视和不屑。”
福克斯资深编辑塔克·卡尔森把问题上升到了詹姆斯不尊重生他养他的祖国的高度(FOX新闻截图)
“撕咬”詹姆斯的当然少不了新闻主播劳拉·英格拉姆,她和詹姆斯有旧怨:“他和耐克签了一个亿的大单,在中国的生意太多了。詹姆斯最终把自己虚伪的面罩撕掉了,他只是平时扮演成社交媒体公正战士的形象。”
FOX对詹姆斯的攻击都绕开了詹姆斯的关键论点:莫雷是否在香港问题上很无知,转而攻击他为了钱。而且塔克·卡尔森还认为越来越多的明星在政治议题上发声是为了攫取社会好感度和圈粉(they care about is popularity),问题是,那为何莫雷最初的涉港言论为何就不是“圈粉”了呢?
《纽约时报》。10月15日美国当地时间下午三点,《纽约时报》另辟蹊径,他们“以史代论”,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全文列举了从詹姆斯出道到现在所有的黑历史,说这是詹姆斯10年来遭受的第二次“大规模球迷抵制”。第一次,毫无疑问是2010年离开把他视为城市英雄的克利夫兰,骑士队球迷出现了大规模烧詹姆斯球衣的现象;第二次,2014年俄亥俄州一个12岁的黑人小孩Tamir Rice被误杀,他拒绝站出来给小孩站台;第三次,是詹姆斯一个很二的队友Ira Newble,在苏丹问题上谴责中国政府,要在队内搞一个联合签名,而詹姆斯当时拒绝签名……
某些香港“球迷”制作的嘲讽詹姆斯照片被《纽约时报》反复引用(@路透社)
如果不是《纽约时报》费心扒詹姆斯的黑历史,我们还真的就忘了早在11年前,詹姆斯就被裹挟着逼迫要在谴责中国人权的联名信上签字。可见,当时还尚未真正在NBA如日中天的詹姆斯就以一种非常被动的姿态,牵扯到了有关中国的政治议题中。
《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员标题毫不讳言,认为勒布朗·詹姆斯背叛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背后的原因就是勒布朗贪钱。文中指出,一旦NBA和中国切割,NBA球员的平均薪水将降低15%-30%。
不过文章在最后两段提到了勒布朗参与制作的电影《空中大灌篮2》(Space Jam 2)未来也要在中国上映。《华盛顿邮报》嘲讽詹姆斯,应该在片中让自己出演反派大boss那种怪兽,因为他现在就是彻头彻尾的价值观怪兽,如果有一天他为了钱,给中国人拍侮辱美国(比如军事类)题材的电影,也不会太过惊讶。
詹姆斯出演的《超级大灌篮2》预计将在2021年在中国上映
《赫芬顿邮报》。《赫芬顿邮报》则重点观察了NBA内部的反应,发现态度最为微妙的是刚刚签到凯尔特人的埃内斯·坎特。
坎特在回应詹姆斯言论的时候有些阴阳怪气:只发了一个喔噢,老兄(wow,dude):
土耳其球员坎特在登陆NBA之前,就因为和埃尔多安的种种矛盾,被媒体广泛打上“人权斗士”的标签,理应成为勒布朗的榜样,即便是吃饭也要敢砸锅。
土耳其球员埃内斯·坎特(右一)因为屡屡批评埃尔多安政府,已经被美国媒体塑造为了“人权英雄”(@东方IC)
《福布斯》。《福布斯》则把抨击詹姆斯的名流咖位伸到了学术界,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依安·勒文(Iain Levine)。勒文认为:“在香港问题上,莫雷不但不能说无知或者被误导,而且他恰恰在行使让詹姆斯说话的基本权利:言论自由。”
CNBC。CNBC则引用了内布拉斯加州参议员本·赛斯(Ben Sasse)和佛罗里达州参议员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直接点明批评莫雷者就相当于给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站台。
内布拉斯加州参议员本·赛斯抨击詹姆斯对“共产主义宣传”俯首帖耳
作为一个有色人种在美国生存的詹姆斯
“作为一个黑人,在美国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2017年6月2日,即将代表克里夫兰骑士出战NBA总决赛的勒布朗·詹姆斯在赛前发布会上说了一番和体育无关的话,开头便是:“在美国当一名黑人,实在是太难了,不管你是否多有钱,多有名气,因为你是黑人,就会面临各种不平等……别人脸上微笑着和你握手,内心深处却在歧视你,这种心境我太了解了。”
此番话的背景,就是詹姆斯在洛杉矶的家院墙上被泼上了带有严重种族歧视的涂鸦,他只能暂时把受到惊吓的妻子和孩子们转移住处。
今天的詹姆斯已经是个亿万富翁,不过他痛苦的童年经历(出身黑人贫民窟,父亲有重罪前科)让他能一眼看穿名流盈庭背后的虚伪。早在2014,一个名叫埃里克·加尔纳的黑人被纽约巡逻警怀疑私贩香烟,当街被警察撂倒在地,肥胖的加尔纳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被卡住脖子后连说了十一个“我喘不上气”之后猝死,引发了美国全民对警方滥用暴力和种族歧视问题的大讨论。
2014年12月,詹姆斯在训练场上身穿印有“我喘不过气”的训练衫练习投篮(@华盛顿邮报)
当勒布朗詹姆斯身穿印有“我喘不上气”的训练服出现在赛场上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个“运动场之外”的詹姆斯,在前特朗普时代,这个NBA超级明星就绝非一个只会踩着螃蟹步运球的莽汉。所以,2017年之后,詹姆斯投身参与“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运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如果说某些美国主流媒体在奥巴马时期对詹姆斯的攻击还有试探和稍稍挑衅的味道,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随着美国政治生态的微妙变化,情况开始变得不同了。
2017年9月,勇士队球星史蒂芬·库里因为拒绝访问白宫,和特朗普打起了嘴仗,詹姆斯站出来给同样有黑人血统的库里发声:“(特朗普)你这个废物,库里都说了不去白宫”。
2017年9月,詹姆斯在社交媒体上曾怼特朗普,说他是个废物(bum)
堂堂美国大统领被某NBA球员直呼为废物(bum),这下亲特朗普的福克斯坐不住了,新闻主播劳拉·因格拉汉姆(就是上文中嘲讽詹姆斯),在社交媒体上对勒布朗大肆嘲讽:“多学会运球(调侃勒布朗带球经常走步),少说话。高中就想着辍学,大学也没上过就去NBA打球的人就是这个样子。每年虽然能靠着拍拍球就能赚一亿美元,对这种人我都懒得提供他什么政治建议。”
只有了解了过去几年勒布朗和美国政论类媒体的各种过节和冤仇,我们才能了解为何他这次站出来,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还是要灭莫雷一次,因为他对自己有过定位:我绝非仅仅是一名运动员。
詹姆斯在2017年社交媒体上发图:I am more than an athlete(我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
过去三四年以来,球场之外的詹姆斯在黑人平权运动中曾为自己赢得了不少声誉,也让自己历练到作为运动员如何在政治议题上微妙体会一种别样的新闻场,这也说明,他这次站出来主动反击莫雷的孟浪之举,绝非一时脑热,而是经过理性权衡和思考的。
结语 言论自由还是言论霸权?
我们可以把各路美国媒体对詹姆斯的口诛笔伐做一个总结:福克斯等直接对詹姆斯人身攻击,说他没上过大学没文化,带球喜欢走步,已经早就不想审题而且完全偏题了,图的就是一时口快;貌似温和派的CNN虽然没有把矛头直接对准詹姆斯,却也通过“为何在特朗普时代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介入政治”文章,抒发了“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情绪,暗示球员尽量少跨界运动,媒体可以捧星,也可以毁星;而其他媒体无非是说把自身利益强加于价值观之上,为了赚钱向中国“叩首”。
细细检寻所有美国媒体对勒布朗·詹姆斯对莫雷批评的报道,居然找不到一家媒体说哪怕说这么一句:“也许詹姆斯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而且我们发现,无论诸多媒体怎么深挖背景,说球迷如何如何抵制詹姆斯,却无法找出一张有代表性的图片,证明现在的美国NBA球迷因为批评莫雷而抵制他,新闻附上的几乎所有的詹姆斯“黑照片”,来源都出自香港的某些人群。
在这些媒体眼里,只有和莫雷保持高度一致,才算是维护了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这个概念本身已经化身为“神”,任何人都丧失了对“自由”加以反思的自由,在这一刻,它已经变成了言论霸权。
詹姆斯即将年满35岁,我们不能再用“小皇帝”之类的称号再称呼他了,16年来,他打出了各种瞠目结舌的数据,拿到了数量不菲的奖杯,也确实是靠的是NBA这块竞技+商业平台才得以功成名就,在这块造星沃土上,他不是第一个,也绝非最后一个。球迷们喜欢讨论处在职业生涯晚期的球员退役后会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在NBA的“封神榜”——名人堂中的座次排位如何,但美国媒体对詹姆斯的奋力围剿,客观上让詹姆斯拿起了打神鞭——彻底打掉了美国所谓“言论自由”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