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中国传统贸易强国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来源:观察者网

2018-04-16 07:22

彭波

彭波作者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彭波】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贸易强国。中国传统社会,并不重视商业,但也不排斥商业。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对商业及海外贸易的重视程度不尽一致,但总体上对外贸易发展形势比较良好。

一、中国的传统贸易强国地位

近代以前,中国的国际贸易强国地位一直是非常稳固的。传统中国社会并不主动追求贸易强国的地位,但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内部市场的扩大、技术的进步与工艺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就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近代以前,中国长期是世界的中心,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们的目标是中国与日本,而且主要就是中国。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中就认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欧洲是通过冒险航海,搭上了中国的火车才发展起来的。

与西方相比,中国贸易发展的特点是建立在产业体系的基础上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德国的汉萨同盟,和当时的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及其他政治性组织,也都热衷于发展海外贸易以追求利益,但所交易的大多是自然产品,诸如香料、毛皮、粮食等等,而且所交易的主要商品大都是他国生产,所谓的海外贸易大多是一种倒买倒卖的性质。

唯独中国,所出产和贸易的,多是自己生产的人工制品,如瓷器、丝绸、漆器等等,即使是茶叶,也是精心培育的结果,用现代经济概念来解释,就是中国所出口的产品附加值含量较高,价值较大。迟至19世纪中叶,中国的瓷器、茶叶、生丝、布匹等等,在世界市场上还有很强的竞争力,并占据非常大的份额。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当中,长期白银入超。据中外各名家研究,大都认为中国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获得了非常巨大的利益。一般认为世界近代史上,16-18世纪所开采的白银,一半甚至更多流入了中国——不仅是西方开采的白银,日本所开采的白银同样如此。

二、中国传统社会贸易强国建设的教训

当然,中国传统的贸易地位也不是没有问题的。中国传统国家的贸易政策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对产业扶植不够,二是纸币实践失败,三是没有维护对自己有利的国际秩序。

(一)缺少产业扶植

中国历代政府,除了少数几个朝代,如宋代与元代之外,对于贸易,包括外贸,多半不大重视。当然,虽如此,由于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农业与手工业,同时也很重视人口的增长、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安定,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导致外贸存在较为良好的发展基础。

但是,18世纪中叶以后,一国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植越来越强。南亚的茶叶生产,是英印政府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而中国的产业体系,如瓷器、丝绸、茶叶等等,因为缺乏政府的扶植与现代科学体系的指导,也没有资本的支撑,所以在竞争中逐渐失败。

二是中国历代政府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远略。市场经济有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供给与需求,两者交替发生决定性作用,构成矛盾的主要方面。研究者多看重近代欧洲崛起过程中生产力的提升,而多忽略在这一过程中欧洲列强对世界经济体系及贸易体系的再造,为欧洲产品打开了广大的市场。中国政府没有为本国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对外贸易当然难以发展了。

(二)主动放弃纸币

当然,影响中国传统贸易强国地位发展的最大缺憾是货币。贸易是船,货币是水,没有水,如何行船?

中国直到宋代,货币体系都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中国所铸造的货币——铜钱,被周围地区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国所创造的纸币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为先进及独一无二的。这种货币地位使得中国在对外贸中占据非常优越的地位,获得最大的利益。

问题出在明朝。明朝初年,明政府滥发纸币,导致纸币的价值大为降低,这也非常正常,世界各国普遍如此,只要不断整顿,纸币体系是会逐渐走上健康的道路的。但是中国的纸币体系后来却走上另一条道路。

明成祖之后,天下安定,太平无事,国家财政压力大为下降,明政府本应趁此良机,整顿纸币体系,进一步完善货币体系。但是当时的明朝政府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官员们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干脆趁此机会,将纸币置于无用,相当于废除了。儒家的优点是热爱和平,讲究仁爱,但也有些缺陷,比如一定程度上,目光短浅、保守封闭,不思进取。

明政府既废除纸币,又少铸铜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深化,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就显得日益不足,这时候对海外的白银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明朝前期财政压力小的时候,不思整顿货币体系;到中期财政压力渐大之后,又缺乏整顿货币体系的愿望与能力,干脆采取省事偷懒的做法,正式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以白银作为国家的主要通货。

以白银作为国家法定通货是有好处的。比如说稳定币值,补充经济中的流动性,完善国家财政体系等等。而且,当时中国的产业体系完整先进,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也有条件获得海外的白银。

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深远,导致货币体系不能自足,中国经济对海外贸易及货币更为依赖。到明末内外战争频仍,灾荒集中爆发,国家迫切需要货币以补充财政亏空的时候,世界上的白银产量刚好出现了下降,中国市场上的白银供给不足,于是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与财政危机。明朝的最后灭亡,一般认为与此一形势有着极大的关系。

中国缺乏自主的货币体系,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西方国家通过向中国出口白银,搭上了中国的发展快车,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增长,反而把中国拉了下来。假如中国存在自主的、充足的货币供应,就可以在与西方的交往中占据主动,致人而不致于人。

(三)缺乏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

传统中国社会极目所极,没有发现可以在经济上相竞争的对手,于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了一个所谓的“朝贡体系”,这个体系其实也是一个国际贸易体系。通过这个体系,中国投入的维护成本比较小,但是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却比较大。

诸多研究者,包括《亚洲史》的作者墨菲和日本学者滨下武志,都认为通过这个朝贡体系,中国维护了周边地区的贸易秩序,也便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贸易及各种经济往来,朝贡体系框架内的各国也因此获得了安全保障及经济利益。

“万国来朝”

朝贡体系的优点是投入小、回报大,但它也存在一个缺陷,那是抗冲击的能力不太强。在西方殖民列强进入东方之前,这个朝贡体系是非常安全的。但是在西方殖民列强发展起来的坚船利炮及现代战术面前,这一朝贡体系就难以维持。

虽然以当时中国的力量,要制服这个早期殖民者还是绰绰有余的,如郑氏集团就能够有效压服早期的葡萄牙、荷兰殖民者。但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体制及儒家集团,缺乏维护这个秩序的决心,不愿意在海外投入太多的资源,甚至有些人希望从朝贡体系的瓦解中获得个人利益。

近代以来,海外市场的开拓通常是血与火的结果,中国历代政府缺乏在海外市场投入力量的决心与意志,所以将海外市场拱手与人。由于中国的放任不管,随着西方殖民列强的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破坏了整个东方原有的产业及贸易体系和政治框架,逐渐征服东方各国,西方因此而强大,东方却衰败不堪。

因此,近代中国及东方的衰败,不仅是因为不肯放眼看世界,骄傲自大,更是因为掉以轻心,缺乏对西方列强的警惕,同时没有果断地投入资源以维持对自己及东方有利的国际秩序,最终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三、结论

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很复杂的。中国传统贸易强国地位的建立,来自于市场发展与产业的进步,但是其衰败,则由于缺乏对产业的支持、放弃对货币供给及国际秩序的主导权而致。

中国近些年来与西方的冲突,及当前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其实也是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解放以来,有意识地加强了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中国产业的发展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能有效掌握货币及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要在未来发展上彻底摆脱在国际秩序中的被动局面,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货币体系,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其次,在国际秩序的维护与改造方面应该也更加有所作为。如果美国愿意跟中国共享其所建立的秩序,中国愿意与其共同维护,实现双赢。如果美国希望借助其建立的国际秩序来打压中国的发展了,中国也就只能另起炉灶了。美国有两种选择,中国就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中国历史 对外贸易 货币 白银 国际秩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普京回应:是新型中程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在量子领域专利数第一,中美未来竞争更激烈”

未携核弹头?不是洲际弹?俄方:不予置评

乌称俄发射一枚洲际弹道导弹

又签合作大单!巴西:对华贸易已超美欧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