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两会中国拟建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外媒有些躁动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6-03-15 11:18

3月13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在这份年度报告中提出,2016年的工作安排,包括“服务和保障‘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战略实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和其他核心利益”,“加强海事审判工作,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人大全体会议上宣读工作报告时说,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去年审结相关案件16000件;为加强海事审判工作,今年中国将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他还指出,人民法院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力度、深度和难度前所未有。2016年,最高法将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试点,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并将增设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不过,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没有进一步说明该中心的具体职能、以及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据多名学者解读新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认为,该中心主要是处理船舶买卖、碰撞等涉及海商法的案件,不会触碰主权争议等涉及海洋法的案件。

还有美英日等外媒对中国拟建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做了不少文章,以此影射南海问题。然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外长王毅对南海问题早已作出回应:“中国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 “中国并没有另起炉灶,没有另搞一套,而是努力在现有国际秩序和体系中发挥更多作用。”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宣读最高法工作报告

审结世界最多海事海商案件

据大公报3月14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余民才表示,中国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将令本地区海事管理与交流更加公开透明和制度化。但在建设过程中,中国还需要与本地区其他国家共同商讨,如此才能为他国所接受,同时避免西方国家可能提出的无端指摘。

另据联合早报网3月14日消息,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宋连斌受访时解释,中国之所以需要处理大量海事案件,是因为中国海岸线长,经济活动活跃。他相信,随着中国与更多海洋国家展开“一带一路”项目合作,审理海事案件的需求会加大。

中国要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某种程度上反映其积极参与国际司法制度的意愿;但中国不参与也不接受菲律宾把南中国海争议带到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又引起外界质疑其遵守国际法的诚意。

宋连斌说,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和不参与常设仲裁法院审理,两者不存在矛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处理的是与海商法有关的案件,常设仲裁法院处理的则是与海洋法有关的案件,两部法律性质不同。

海事案属于商事案。中国去年审理这类案件达334万7000件,同比上升20.3%。其中,诸如网上融资平台e租宝案件、金融衍生产品纠纷等新型金融案件,对未必掌握处理金融案件能力的查办人员带来挑战。

根据最高院的报告,中国去年审结海事海商案件16000件,是全球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报告还以2014年9月24日的“闽霞渔01971”船舶碰撞案为例,认为该案彰显了中国对钓鱼岛海域的司法管辖权。当时,渔船“闽霞渔01971”在钓鱼岛以北海域与一艘巴拿马籍货轮相撞,渔船船东提起诉讼。此案由厦门海事法院去年审理,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

外媒略有躁动

据中国网中国海洋3月15日报道,近日英美日媒体都在关注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全国人大工作报告中的“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动静的一句话,却在西方媒体引起了头条新闻级的关注——严格地说,只是半句话。

多家外媒都将此当作很大的事件,借此来影射一直是关注焦点的南海问题。

不过,周强的这次表态,也不算是完全新鲜, 2015年12月4日,他在主持专题会议时就曾强调:“以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为目标,全面加强新时期海事审判工作。”

BBC在13日的报道中提到,最高法院没有给出具体的相关细节,但强调了该中心的建设将帮助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它当然也提到菲律宾在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起诉中国的事,不过并没有继续评论。

BBC报道截图

CNN和路透社的报道也是只报不评,不过当然也回顾了南海和钓鱼岛的事态,以及海牙仲裁法庭问题。

CNN报道截图

路透社报道截图

《时代周刊》的文章则称,中国的这一表态将有可能激化南海的紧张局势:

《时代周刊》报道截图

日本媒体对这事的关注更多,态度也更直接,比如日本的英文媒体《日本时报》:

《日本时报》报道截图

这篇报道中称中国在南海越来越“好战”(bellicose),让日本、东南亚国家和美国都很担心;而周强的报告就是用于支持对相关岛屿的主权声索。

报道还采访了菲律宾和日本的学者,结论大概可以想到了,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副教授 Richard Javad Heydarian认为这是中国的“反宣传策略”,在国际上不会有什么反响;日本东北大学法学部副教授Sebastian Maslow则评论称,中国的策略是这样的:

如果你无法挑战你的对手基于国际法现状提出的声索,那就挑战现状吧。(If you can’t challenge your opponent’s claim based on established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n challenge the norms.)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国际安全项目主管Euan Graham则向《日本时报》表示,中国看起来是想推动自己成为国际仲裁机构的一种替代。但这显然是有明显问题的——在目前该地区的许多海洋领土争议里,中国都是申索方。(China appears to want to promote itself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se institutions.But that is problematic for the obvious reasons that many of the region’s maritime disputes involve China as a claimant.”)

司空畋解读:
海事法务主要是国际商法领域。跟主权之争没有太多直接关系,但对于外向型的经济建设很有效用。

(观察者网综合大公报、联合早报网、中国网中国海洋等消息)

责任编辑:朱敏洁
2016全国两会 最高法 周强 海事 海洋争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