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剑:宇芽被家暴全网震怒,维权重担并非只压在受害者肩头

来源:微信公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2019-11-27 08:46

本文转自11月26日微信公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有人说家庭是安全的圣地,但家暴,却让避风的港湾成为噩梦。

25日,正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一则消息在互联网刷屏:重庆著名美妆博主宇芽控诉前男友“沱沱的风魔教”对其实施家暴,并公布了前男友在电梯内对她施暴的视频,“我被家暴了,过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梦里,关于家暴的这一切,我必须说出来!”

当晚,重庆江北警方表示,目前警方已启动核查程序,一旦有进展,将及时对外公布。

在微博上,相关话题“宇芽被家暴”“沱沱的风魔教”“面对家暴不再沉默”相继冲上微博热搜榜,每个话题的流量都是以“亿”为单位。微信、豆瓣、知乎,在每一个社交媒体上,“反家暴”都成为当天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全网震怒,数十亿次的浏览,上百万次的讨论,网友们的观点明确而统一:对家暴的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零容忍。

此间,有三个“新”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全网震怒中,无疑是整个社会文明和法治意识的进步。

面对广泛关注的家暴事件,“为什么挨打”已经成为触碰道德底线的问题,“决不能打”成为共识——舆论的关注点,聚焦于如何在法治的框架内严惩施暴者,如何更好的保护弱者的合法权益。每个家庭的繁琐都是一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共同生活在一起难免发生矛盾,正如俗话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不论产生什么难解开的扣,暴力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手段。

一个家庭是如此,一个社会也是如此。社会成员对任何形式的暴力给以最明确的反对,对任何施暴者给予最一致的谴责,对法律提供的解决方案给予最大程度的期待,是一个社会文明与法治的里程碑,足以记录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之中。

第二,家暴维权的“重担”,并非只压在受害者的肩头。

“说出来”,是遭受家暴者越来越普遍的选择。当天公安机关就已经介入调查,当晚就通过媒体发声,回应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零容忍”不仅是社会的共识,也是政法机关的态度。“民不举官不究”“谁主张谁举证”这是民事案件原则的通俗解读,但是把网络上的“爆料”固定为可以定案的证据,把被害人视频中的泪水化为让人难以辩驳的法律事实,沉重的责任不能都压在被害者的身上,公安机关体现了应有的担当和作为。

近年来,法律对惩治和防范家暴的大网越织越密,“主动出击”早已成为常态。2015年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从公检法到民政、村(居)委会,从妇联到共青团、工会,社会力量被充分调动起来,预防、发现、惩治、救助职责清晰、贯穿全程,维护“家门里”的安全,已经成为各部门共同的职责。

第三,“第一时间报警”比“第一时间发帖”更重要。

家暴不是家务事,不是关上了房门就能隔绝出一片法外之地。即便只求助于舆论,只想“舆论施压”不求“追究责任”,法律也绝不会不闻不问,必然会追究到底。道德领域的问题可以任人评说,但触及到法律的底线,就绝非舆论所能左右。也许舆论的关注可能是一阵飓风,能掀起惊涛骇浪,但法律的关注却是久久为功,给人以全面的保护。

如果仅依靠舆论施压获取慰藉,其实是对那些没有能力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者的另一种不公。只有进入法律层面,才能进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范畴,无论是谁,都绝不会有一丝偏袒;只有进入法律层面,也才进入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逻辑体系,不会被流言蜚语带偏了公平正义的节奏。正因为此,“第一时间报警”比“第一时间发帖”更重要。

反家暴的铜墙铁壁里,每一个人都是一块不可或缺的砖,任何一个人的缺失都是有漏洞的,而法治则是汇砖成墙的钢筋水泥,在对暴力零容忍的共识中,为每个人建造安全的家。

责任编辑:奕含
家暴 维权 网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