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第三次“抢话筒大战”后,李强为何特别讲起自己这个习惯 | 两会直击

来源:上观新闻

2020-01-16 09:43

仍是一连3个小时的“抢话筒大战”。连续第三年,市委书记李强在市人代会开幕第一天,戴着041号代表证,坐在浦东代表团的全团审议现场。

三个月后,就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在听完20位代表的审议发言后,李强打开话筒,再度讲起自己一次次陪同外国政要站在和平饭店顶上,远眺对岸陆家嘴的场景。

“往前回溯30年,浦东的变化让我们自豪,也让世界感到不可思议。往后展望30年呢?迈向2050年的浦东,方向在哪里?路子在哪里?动力在哪里?”

这是需要从当下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也是关乎整座城市发展能级的问题。“下一个30年的宏伟蓝图,一定要凝聚人、鼓舞人、激励人。”李强说,“做好了,意义极为重大。”

开放的旗帜

谈论浦东,从来不是就浦东谈浦东。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扇窗口,而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而浦东一定要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开放的一面旗帜。”李强说。

如何“高水平开放”,也是众多代表热议的焦点。2020年恰是一个特殊节点。这一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科创中心建设要形成基本框架。“五个中心”的交卷质量,关乎整座城市的开放品格和城市能级。

“五个中心是个整体,一个中心发展起来,又可以与其他中心优势互补。比如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的金融体量遥遥领先,浦东又占上海的一半……”第一个抢到话筒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代表说。

在更高水平开放的语境下,建设“五个中心”需要有更高的站位和思路。“过去习惯给政策、给倾斜。今后的着力点,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要更加积极。”李迅雷建议。他亦呼吁,浦东和上海要抓住当下中国经济相对平稳、投资回报率相对稳定的优势,大力改善营商环境,以全球顶尖水平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资。

审议临近尾声时抢到话筒的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连柏林代表,同样聚焦金融中心。“上海现在持牌金融机构已有1600余家,外资金融占比超过30%。但不少外资机构对我们的市场并不熟悉。”他说,“上海一方面要更多聚集金融资产规模和金融机构,一方面,也要拿出精力去关注这些已经在这儿的机构,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吕琰代表,去年曾在现场同李强探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律服务问题。一年后再度抢到话筒,他的关注点,聚焦到了更为时兴的金融科技。

打造金融科技中心,是上海新近明确的方向。而对金融科技这个新兴事物,相关的制度供给仍待跟进。

“监管时,金融科技企业究竟作为金融企业还是科技企业对待?怎么使用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有没有法律依据和支撑?‘区块链+’在民生领域怎么运用?这些都需要有法律上给出更明确的定义和依据。”吕琰说,法律层面的供给充分了,上海打造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科技生态圈”,也才指日可待。

发展的支点

一年前,李强在浦东团审议时曾提出,要在面临外部环境变数和经济下行压力时,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力求“逆势飞扬”。

在颇不容易的一年后,不少代表回味了“逆势飞扬”的历程。这一年“压力山大”,但上海和浦东依然频现亮点。而到新年,继续顶压前行,需要寻找更多发力点和增长极。

“经济下行未必是坏事。”李迅雷代表谈及全球经济走势时,提出这样的观点:“经济压力大时,分化现象才会显现出来,优胜劣汰,这对区域经济发展反倒可能是个机遇。过去我们关注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现在目光更多聚焦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而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无疑是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未来增长极。”

不少代表在审议时,都提到浦东经济体量7年突破2万亿的目标。李强在讲话时表示,2万亿这个目标,还只是一个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结合“十四五”规划,谋划提出未来30年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构想、战略蓝图,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突出科技实力提升,确定强国之窗的具体支点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宏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如火如荼。建议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全员招商机制、用好存量客户以商引商;同时,在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税收政策方面寻求突破,加快吸引全球离岸贸易业务在保税区集聚,方便企业配置整合全球资源;此外,还应进一步发挥溢出效应,辐射带动整个自贸区新老片区整体转型。”

临港新片区是未来上海重要的战略高地,如何加快提升产业能级,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敏代表建议,应当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挖掘新片区的深度。

以生物医药为例,新片区应加速构建数字化专业创新服务系统,实现自贸区各个片区的联动发展,同时加大对前瞻性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提供更多支撑。“未来,临港新片区有望成为高端、中端和辅助人才共同集聚的高地。”

作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块,张江科学城建设长期备受外界关注。围绕如何完善张江科学城规划,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晓炜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提升园区内职住比,改善交通体系,为园区内的科技人才提供品质生活和便利环境。

治理的样板

作为一座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的超大型城市,衡量上海的发展,除了经济体量,城市治理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面。

“治理能力上不去,其他都是空谈。”李强在会上说。世界范围内看,实际人口规模可与上海比肩的大城市并不算多,这也意味着,如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一方面要学习、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更多时候,必须依靠自己探索。

过去一年,垃圾分类无疑是上海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审议现场,多位代表都对此建言献策。上海市公民律师事务所主任金永红代表建议,今后的垃圾分类要从1.0版本向2.0版本推进。“下一步要将工作的关注点向前端和末端延伸,垃圾分类只是整个垃圾管理流程的一个中间环节,更重要的是源头减量和末端处置。”

说到末端处置,市人大代表、上海浦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俊兰透露了三组数据:去年后半年,浦东新区收集到有害垃圾51吨,是前年同期5倍多;实行垃圾分类以后,垃圾发电厂关键污染物控制指标下降了10倍;每年浦发集团垃圾分类发电量能达到4亿多度。“希望这些数据能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信心。”

一年前,浦东新区金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施政代表曾就城市公共资源“供需匹配”问题,同李强有过一番交流。一年后,施政继续以公交切入,探讨更深层次的“城市生态”。

“去年调研了浦东的高行镇,那里有5万居民,但连通镇、区的道路只有3条,周边轨道交通大概只有3个站点,平均距离3公里。”施政代表直言,城市生态要保持一定平衡性,不仅是整体大平衡,更有小尺度内的小平衡。

她也提出,城市的活力来自它的丰富多彩,城市的多样性决定了在制定规划时要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轨交和公交的无缝衔接,必须考虑到老龄化趋势和老年人需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可能一时改善,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要尊重城市运行规律,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来看待。”

某种程度上,公交问题最能折射着城市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李强听完代表发言后说,“我们现在地铁为主的轨交有700多公里,每天客流量大概在1100万左右。这样的规模,几乎没有先例,必须根据我们的实际和碰到的问题,去改革创新。

他以浦东为例,为上海未来城市治理指路。“浦东下一步要针对作为超大型城市里面的超大型城区,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路子来。”

探索符合实际又具有特色的治理路径,这一思维,同样适合于整个上海。

责任编辑:黄涛
上海 上海两会 李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