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旧区改造如何提速?代表委员有话说

来源:上观新闻

2020-01-17 08:42

上周日一大早,黄浦区金陵东路北侧(宝兴里)旧改地块人头攒动,居民们即将告别蜗居多年的逼仄老房,准备乔迁新居,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据了解,统筹考虑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提升和居住条件改善后,海派金陵路将变身活力新走廊。

新年伊始,上海旧改工作即迎来“开门红”。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旧改,这几年以少有的力度和速度持续推进。在超额完成去年旧改任务的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上海今年将完成55万平方米、2.8万户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如何更快更好推进全市旧改工作,争取早日完成全市旧改任务。这成为两会会场内的一个热议话题。

目前,中心城区剩余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主要集中在黄浦、杨浦和虹口区。“旧区改造是只争朝夕的民生工程,要乘势而上、全面提速。”代表委员们在会场里,给相关地区加油鼓劲,也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

1月12日一早,黄浦区金陵东路北侧(宝兴里)旧改地块人头攒动,居民们喜气洋洋,即将告别蜗居多年的逼仄老房,乔迁新居。

尽快甄别“留改拆”,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推进旧改,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百姓福祉。这些年,上海努力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既提升居住条件,也完善功能设施,让群众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坚持留改拆并举,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风貌、城市更新、旧区改造与大居建设、住房保障。

城市更新,不仅要尽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使之可阅读、可展示,也要充分考虑民生功能、公共服务的留存拓展,让历史街区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好彰显上海的城市魅力。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尽快甄别“留改拆”,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做到应留的必须留、该改的全力改、当拆的加快拆。同时,保护修缮要充分考虑建筑肌理和原有风貌,处理好“显”与“藏”的关系,多途径保护城市肌理,切实传承好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

“对老百姓搬迁后的房屋,尤其是老城厢地区的房屋,具体如何管护,如何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等问题应予以思考。”王训国委员建议,可以充分发挥委员专家的专委会专业优势,为打造上海新的名片做贡献。秦文君委员也认为,在旧改过程中,要跟进文化创意项目,留下上海文化的记忆。

曾有“海上第一名园”之称的张园,是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留存着浓郁的近代上海弄堂风貌。但由于区域内绝大部分建筑为旧里,房屋本身没有卫生设备,要靠手拎马桶,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很高。作为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结合的探索实践,去年春节前,张园通过“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保护性征收方式,顺利达到签约生效比例。其中一座历史保护建筑甚至还“变身”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张园大客堂”,成为周边居民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老人们不可或缺的社区食堂。

两会会场上,数位关注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和旧改的代表与委员们,也都提到了这一城市有机更新的成功案例。

73岁的张金荣从40年前住进金陵东路196弄6号,在这里他经历结婚、生女。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搬场意味着好日子要开始了,我们也要像其他上海老人一样争取活到80多岁、90多岁!”

解决百姓急难愁居住问题

去年,上海旧改跑出加速度,但也要看到中心城区仍有11.5万户的“拎马桶”现象有待解决。马桶是民生的小缩影,也是一个困扰群众的大问题。如今,老城厢和一些里弄居民仍“手拎马桶”,这种景象令人揪心。

居住是最大的民生。代表委员们认为,对于“留人留房”的历史建筑,要考虑通过成套化改造,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陈永亮委员建议,相关部门要关注这些居住条件十分困难的居民,加快无卫生设施的各类老旧住房改造,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部解决群众“拎马桶”问题,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上海中心城区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就是居住问题。去年,黄浦区完成旧改签约1.2万户以上,也要清醒地看到黄浦乃至上海的旧改任务依旧十分繁重,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仍然十分迫切。”谈到旧改,市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感受颇深。杲云介绍,黄浦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通过抽户等方式,让一部分居民搬离,每户居民增加3.5—5平方米不等的煤卫空间,通过成套化改造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历史建筑也实现了“留人留房”。

清晨七点不到,搬场的居民就已经做好准备。

多措并举,拓展融资渠道

旧区改造已经来到新阶段,现有存量大多是“难啃的骨头”,甚至是“骨头中的骨头”,改造难度日益加大。旧改的资金平衡这一大难如何解决,受到代表委员的重点关注。

要解决“天下第一难事”,必须通过创新举措,依靠多方合力。上海逐渐探索出“市区联手、政企合作、以区为主”的旧改新模式,通过充分挖掘党委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潜能,更好发挥市场作用,更多调动社会力量,有效破解了融资难、土地成本收益倒挂等核心问题。

清晨七点不到,搬场的居民就已经做好准备。

不过,朱国建委员发现,民营开发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本市旧改“虽有心动,但少有行动”,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他建议,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方面,允许民营企业通过带方案招拍挂、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项目合作等方式参与旧改项目,研究建立旧改地块协议出让供地机制。

陈永亮委员也建议,旧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是可持续性资金投入是个大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社会资本。他呼吁要多措并举,拓展融资渠道。

市人大代表、杨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洋建议,下一步的旧改工作,要从“抓重点”“抓资金”“抓合作”三方面入手,其中,“资金能否落实直接决定旧改成败”。以杨浦区为例,于洋认为,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争取市旧改办、市土储中心和地产集团的支持,依托市区联手项目解决启动资金,加快资金到位速度。“货币补偿比例提高增加了资金结算压力,资金到位速度对项目启动和推进至关重要,要加强与市级部门沟通,加快财政扶持政策落地。”

1月12日一早,黄浦区金陵东路北侧(宝兴里)旧改地块人头攒动,居民们喜气洋洋,即将告别蜗居多年的逼仄老房,乔迁新居。

2020年,旧改任务依旧艰巨,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谋划。于洋建议,可以充分发挥街道分指挥部的属地优势,牵头“分片划块”,“依靠街道、居民区党组织力量,共同宣传政策、引导居民、推进工作”。此外,他还建议加强征收队伍的统筹调配,在懂政策的“行家里手”和会动迁的一线人员协同努力下,有序有力推进旧改工作。

另外,目前容积率奖励与转移政策难操作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建筑容积率异地补偿机制的利益协调较为复杂,且容积率转移,特别是跨区容积率转移缺乏相应的标准设计,“一事一议”沟通成本较高。严格的楼高和容积率限制,容积率转移呈现“转出易转入难”的窘境,突破规划的法律风险较大。

对于健全容积率奖励及转移制度,代表委员建议,制定旧改的容积率实施细则。尽快优化制定《上海市旧区改造容积率奖励及转移实施办法》,全市统筹划定容积率转入区范围,鼓励旧改企业将容积率指标转移至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及城市副中心地块。重点突破容积率跨区转移瓶颈,通过联席会议论证决策,探索建立容积率指标交易市场机制。

“要适当放宽中心城区旧改地块开发的容积率标准。”杲云建议,提高宝贵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效率,为旧改资金平衡创造必要条件,以更快速度、更大力度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现在剩下的旧改地块非常难啃,成本高。代表委员们表示,推进旧改工作,关键还是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如果我们的“心”用到了、“脑”用活了、“力”用足了,一定能够更好更快改善市民群众基本居住条件,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曹飞 杜晨薇 顾杰

文字编辑:曹飞

图片编辑:邵竞

责任编辑:陈洁
上海两会 上海 旧区改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

以色列“报复”开始:伊朗多地传出爆炸声

5.3%,一季度“开门红”能转化为“全年红”吗?

“以色列精心策划俩月,但严重低估了伊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