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GDP增长6.1%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1-17 10:04

据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消息,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此外,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介绍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图自中国网

宁吉喆: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0%,四季度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4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16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亿元,增长6.9%。

一、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牛羊禽蛋奶实现增长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94万吨,连续5年保持在6500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14160万吨,增长2.0%;早稻产量2627万吨,下降8.1%;秋粮产量49597万吨,增长1.1%。分品种看,小麦产量13359万吨,增长1.6%;玉米产量26077万吨,增长1.4%;大豆产量1810万吨,增长13.3%。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股份制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0%;私营企业增长7.7%。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0%,制造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8%。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分别为53.2%,51.2%和51.1%,均高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4%,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01亿元,同比下降2.1%,降幅比1-10 月份收窄 0.8 个百分点;其中11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4%,10 月份为下降 9.9%。

三、服务业较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6.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7%、8.7%、7.2%和7.1%,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1.8、1.8、0.3和0.2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4%、12.0%和12.0%,增速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3.0、2.6和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5%。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继续位于荣枯线以上。其中铁路运输业、住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1%,增长势头较好。

四、市场销售平稳增长,网上零售占比明显提高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48010亿元,增长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1317亿元,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0332亿元,增长9.0%。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 46721亿元,增长9.4%;商品零售364928亿元,增长7.9%。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分别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8.7、4.6、4.1、1.7个百分点。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0%,环比增长0.53%。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39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5147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8%,制造业投资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71558万平方米,下降0.1%;商品房销售额159725亿元,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5%。民间投资311159亿元,增长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6.5%。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3.2%,快于全部投资7.8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13.9%。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44%。

六、对外贸易逆势增长,一般贸易占比继续提升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4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172298亿元,增长5.0%;进口143148亿元,增长1.6%。进出口相抵,顺差为29150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4.4%,占出口总额的58.4%。我国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8.0%和14.1%;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良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10.8%,高出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7.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4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

七、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符合预期目标,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7.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9%,交通和通信下降1.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2%,医疗保健上涨2.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鲜菜价格上涨4.1%,猪肉价格上涨42.5%。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环比与上月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3%,12月份同比下降0.5%,环比与上月持平。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7%,12月份同比下降1.3%,环比与上月持平。

八、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符合预期目标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22.9%。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5.3%之间,实现了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国主要就业人员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12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201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比上年末降低0.18个百分点,符合4.5%以内的预期目标。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4247万人。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本地农民工11652万人,增长0.7%;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元,比上年增长6.5%。

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继续缩小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与人均GDP增长大体持平。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652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名义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名义增长9.9%。

十、重点改革和攻坚任务扎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1.2%和80.0%,分别比上年提高2.9和2.0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498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4.9%。企业单位成本费用比年初继续下降。补短板方面,薄弱环节投资较快增长。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投资分别增长37.2%、33.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1.8、28.0个百分点。微观主体活力增强。2019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377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2万户,活跃度70%左右,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全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初步核算,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继续下降,降幅为2.6%。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333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限额内。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9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升级提质。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十一、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6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80亿人,比上年末减少61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515万人。

总的来看,2019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国新办就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 图自中国网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想请问宁主任,2019年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您如何评价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年初设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否完成?谢谢。

宁吉喆:2019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全力做好“六稳”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主要预期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全年经济运行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刚才已经介绍了,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预期目标,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名列前茅的,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是位居第一的。大家可能已经拿到一些数据,2019年美国经济增长大约在2.3%左右,日本和欧元区的增速略高于1%,印度增长5%多一点,所以中国增长6.1%,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冠军。201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了10276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的大关,实现了新的跨越。

二是就业持续扩大。2019年,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0%-5.3%之间,低于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出年初提出的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已经是连续第七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了。刚才也介绍到,农民工总量还是在增加的,2019年达到了2.91亿人。

三是价格总体稳定。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得高一些,为9.2%,非食品价格上涨1.4%,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还是回落的。

四是外贸外资逆势增长。201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3.4%,出口增长5%,进口增长1.6%,实现了外贸稳中提质,这也符合年初提出的预期目标。货物贸易顺差比上年扩大25.4%,利用外资方面,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从1-11月份的数据看,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全年有望超过1300亿美元。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107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了352亿美元。

五是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实际增长5.8%,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如果与人均GDP增速相比,是相当的。GDP增长6.1%,人口增长超过千分之三,所以人均GDP增长5.8%左右,达到了全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预期目标。尤其可喜的是,农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有所缩小。

六是增长的质量效益提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三去一降一补”的成果得到巩固,刚才介绍到2019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6%,比上年有所提高。微观杠杆率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来衡量,11月末是56.9%,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是2.64%,比上年缩小0.05,这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中西部地区工业、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长是快于东部地区的,反映出区域发展的差距有所缩小。

还要指出的是,四季度,尤其是11月、12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变化。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与三季度是持平的,好于预期。从生产看,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比三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长6.9%,比10、11月份分别加快了2.2、0.7个百分点。从需求看,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增长了8%,比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与11月份是持平的。1-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4%,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2.7%,比11月份加快10.7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12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所以,全年主要宏观指标都符合预期,在年初的预期目标范围内,特别是11、12月份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谢谢你。

新华社记者:我们观察到今年的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0000美元,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我们如何理解这两个数据的标志性意义,这两个数据有没有改变我国的发展阶段?谢谢。

宁吉喆: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大家也都注意到,2019年我国GDP的总量是达到了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按平均汇率折算,是达到了10276美元,也就是说突破了一万美元的大关。这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而且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在稳步提升,人民生活在持续改善;不仅为中国今年将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事业作出了我们应有贡献。它是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也就是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根据我们比较计算,这与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四个主要发达国家的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大体相当,他们之和加起来是在14.7万亿美元左右。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生态改善、国防巩固,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

第二,这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巩固。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亿吨,是世界第一大产粮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粮食产量。我们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善,拥有世界上所有工业分类。我们的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年末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超过2/3;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电力装机容量接近2032千瓦,居世界第一。互联网上网人数8.6亿人,现代信息通信体系不断完善。

第三,这标志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在城镇就业的比重上升,2019年城镇就业人员4.4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57.1%,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收入质量也在提高,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消费质量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2019年有两个比重说明这一点,一个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服务业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了45.9%,比上年又提高了1.7个百分点。二是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比重,也就是恩格尔系数,2019年是28.2%,下降了0.2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上升,食品消费总体下降,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生活质量提高,居民有房有车、外出旅游都在增加,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接近40平方米,全国私人轿车保有量达两亿辆,国内旅游58亿人次,出境旅游1.4亿人次,这反映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进一步扩大。

第四,这标志着中国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近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步入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国家的行列,全球在这个行列的国家人口规模将接近30亿人。全球约70亿人当中,由于中国的加入,有30亿人人均GDP都达到了10000美元以上。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型经济体对世界作出的贡献,所以说,把中国的事办好了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2019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中国人均GDP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文发展指数地位也进一步上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人口多,生产力总体还不发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仍然没有改变,虽然我们人均GDP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是在缩小,但我们仍然是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久久为功、艰苦奋斗,谢谢你。

彭博新闻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您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四季度出口、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是多少?第二个问题,关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这个速度我们感觉是低于GDP的增长,2020年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居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让经济实现更好的再平衡?

宁吉喆:您关心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为三方面加总是百分之百,各方面数据显示出此消彼长的关系。您可能已经知道,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为60.5%。从全年来看,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略低于60%,为57.8%;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全年达到了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即货物和服务的出口减去进口的贡献率是11%。与三季度相比,四季度相关数据会发生相应变化。消费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从全年来看,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是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

您的第二个问题,大家注意到,刚才我介绍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比较高,但由于全年CPI涨幅有所扩大,扣除价格以后实际增长5.8%。我刚才提到,人均GDP增速为5.8%左右,所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增速是持平的。如果与6.1%的GDP增速相比,5.8%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基本同步。所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这个判断是成立的。

您还关心2020年消费领域的走势。从2019年数据看,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近60%,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展望2020年,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带动消费能力提升,而且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消费领域继续扩大,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消费环境继续改善;再加上市场预期的好转,居民消费意愿的上升,可以预见,消费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会进一步发挥。谢谢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们注意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请问宁局长,从2019年的成绩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哪些进展。从2020年来说,我们还将从哪些方向来努力?谢谢。

宁吉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过去的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经过全年的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特别是三大攻坚战方面成效显著。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展。

一是经济总量扩大和居民收入增长并驾齐驱。2019年我国GDP增长6.1%,增量近7.2万亿元,按年均汇率折1万亿美元还多。刚才我说过,中国经济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当中增长是最快的,我们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从全年各季度看,四个季度分别同比增长6.4%、6.2%、6.0%和6.0%;从过去几年来看,也是连续18个季度保持在6-7%之间,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这不仅表明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经济总量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也表明2019年经济发展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民生方面,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三万元,这也为2020年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胜局。

二是脱贫攻坚成效突出。2019年扶贫工作力度、深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深度贫困地区的资金、项目、举措倾斜力度加大;产业、就业、教育、健康扶贫扎实推进,全国贫困县又摘帽了340个左右;“十三五”异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我刚才已经介绍了,据最新统计,全国又有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连续七年脱贫人数在1000万人以上。按现行贫困标准,2019年末,农村贫困人口降到551万人。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好转。2019年,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取得新的成效。初步核算,全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24%,比上一年又提高了1.0个百分点左右。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细颗粒物也就是大家关心的PM2.5未达标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比上年是下降了2.4%,全国地表水1-3类水质断面的比例比上年上升了3.9个百分点,劣五类的比例下降了3.3个百分点。

四是财政金融风险可控。2019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果。我国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微观杠杆率稳步下降,刚才已经介绍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金融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低,拨备覆盖率较高,资产质量较为稳健。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财政金融体系整体健康,风险可防可控。

五是人民生活继续改善。2019年,民生保障改善力度加大,在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同时,各级政府确保民生支出合理增加,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继续增强。学有所教方面,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在上一年81.7%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上一年94.2%的基础上又有提升;劳有所得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60%,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之和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0%。病有所医方面,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约13.5亿。老有所养方面,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9.67亿人;住有所居方面,我刚才也介绍了相关数据,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深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弱有所扶方面,城乡低保标准继续提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还要看到今年必须攻坚决胜。要立足现有的基础,坚定决胜的意志,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完成。一是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二是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企国资、财政金融等关键领域改革,继续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要完善风险治理机制,抓好源头风险防控。四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质的稳步提升。五是要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加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保持就业稳定,加大力度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

谢谢你。

路透社记者:我看到材料中提到,去年中国GDP增长从一季度的6.4%下滑到四季度的6%,中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停止这种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您对今年GDP增长预期是多少?另外一个问题是关于中美近期达成的贸易协定,有报道称很多美方加征的关税还没有取消,至少到今年底美国选举之前是不会取消的,在您看来这些美国关税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长还会有哪些影响?谢谢。

宁吉喆:GDP的季度波动是正常的,如果您观察世界各国公布的GDP数据,季度波动幅度可能还要大一些。衡量GDP增长情况,不仅可以用同比和环比,也可以用环比折年率,这些都是统计领域的不同方法。您提到的GDP增速采用同比方法,所以您就看到了一季度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四季度均为6.0%,应该说这是正常的。同时,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下行压力。从过去几年看,面对这种压力,中国政府加大“六稳”工作的力度,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过去一年“六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年GDP增长6.1%,增速在世界上1万亿美元以上经济体当中是第一名,很了不起。而且,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并不刻意地追求经济增速,而是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合理增速。

至于说到2020年的经济增长,因为中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虽然我们仍然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我们还会进一步采取措施。按照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区各部门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特别是当前中国1.2亿的市场主体发展活跃,也将共同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所以说今年的经济稳定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您关心到中美贸易磋商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已经达成,这是一个平等协商的结果,也是平等互惠的协议,不仅对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而且对改善美国和全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期都是很有好处的。从近一段时期以来全球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从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分析预测来看,都可以得出这一点。可能您也注意到了,国际基金组织已经把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的增速预测值又调高了0.2个百分点。

您关心的关税问题,应该说10月份以后,双方都采取了关税豁免和关税排除的一些措施,相向而行,保持双方经济贸易的正常进行。我们也会按照双方的共识实施好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这必将有利于中美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化,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发展,有利于全球经济贸易的稳定发展。谢谢您。

大公报、香港文汇报记者:我们注意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的回落,今年国内外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请问宁局长,您对此怎么理解?

宁吉喆:谢谢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我刚才提到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种趋势既是现实的反映,也是未来的走向;既有牢固的基础,也有条件的支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显著。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显著优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而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有利于应对各种外来冲击和影响。回顾过去,我们成功地应对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冲击。近年来,我们又成功应对了国内外复杂多变经济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中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目前,我国财政赤字率较低、外汇储备充足、优质资产丰厚、债务水平稳定,宏观调控有足够的政策手段和调节工具,加上微观主体发展的努力,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稳定运行和迈向高质量发展。

二是长期建设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我国粮食总产量世界第一,而且藏粮于库、藏粮于地、藏粮于民、藏粮于技,饭碗是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我国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独立完整,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产业的协作配套能力强。我国服务业不断成长,为工农业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60%左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水利、交通、通信、能源、市政、环保等设施体系继续加强,网络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也在快速发展。

三是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的潜力巨大。我国拥有14亿人口,也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市场规模位居全球前列。在外需波动的情况下,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作用明显。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是57.8%。旅游、文化、体育、养老、健康、教育培训六大幸福产业供给与消费增势良好,极具发展潜力。投资的关键作用也在稳步发挥,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还需要大量的有效投资。

四是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红利丰厚。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刚才已经介绍,2019年劳动年龄人口为8.96亿人,是世界上最大一支劳动力资源大军;就业人员7.75亿人,也是世界上最大一支就业队伍;农民工总量为2.91亿,今年仍然保持增长。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人才超过1.7亿人;近年来,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800万人,中专毕业生超过400万人,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劳动力市场,必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源源不断地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五是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合力迸发。近年来,全国上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集众智、聚众力、汇众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2019年,每天新登记企业约2万家,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3.3件。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去年嫦娥4号成功实现月背登陆,雪龙2号首航南极,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5G商用也加速推出。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达第14位,比上一年上升了3位。新动能新产业成长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8%、8.4%;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9.3%,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只要我们发挥优势、巩固成果,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攻坚克难,希望总比困难多,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继续前行,谢谢你。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想问一下目前的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另外在2020年我们又会针对高质量发展做哪些重要的工作?谢谢。

宁吉喆:您的问题问得好,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前面介绍的2019年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句是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过去一年,应该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都是稳步提升的。

一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各方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实现了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这四大宏观指标的协调匹配。这些数据前面都分别介绍过,我集中地再报一下,全年经济增长6.1%,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2%,CPI全年平均上涨2.9%,对外贸易实现了稳中提质的正增长,所以主要指标都符合预期、处于合理区间,这也是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是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服务业较快发展,2019年服务业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快于第二产业1.2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9%。根据经济普查的结果,2018年服务业的比重是53.3%,所以又上升了0.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要高一些,达到了59.4%,比第二产业高出22.6个百分点。所以,服务业增长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稳定器。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都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这两个行业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2.5%和14.4%,反映出工业结构在转型升级。

三是需求结构趋于优化。消费发挥主要拉动力作用,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要高26.6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反映在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2019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3%,快于全部投资11.9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3.2%,快于全部投资7.8个百分点。

四是城乡和地区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城镇化率超过60%。2019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0.6%,是第一次超过60%,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取得重要进展的一个标志性数据。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中西部增长快于东部。2019年,中部、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和6.2%,分别快于东部地区2.9和1.4个百分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有10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是在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五是创新驱动继续增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发展。2019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2.6%和26.8%。1-11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都在12%及以上。2019年,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9.5%,快递业务量完成630亿件,增长24%。

六是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世行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第31位,比上年上升15位。财税改革扎实推进,全年减税降费预计超过2.3万亿元。全方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成功举办,增设了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交往活跃,2019年与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0.8%,快于全部进出口7.4个百分点。从1-11月份数据看,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2.9%。

新的一年,要为“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完成决胜攻坚,还要为“十四五”的发展和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必须促进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提高政策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促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提升工业基础能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带动终端消费,释放强大国内市场潜力;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同时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使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谢谢你。

金融时报记者:我想问一下,我注意到201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是10.48‰,这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数值,请问这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这和2016年放开全面二孩之后,人口出生率依然有下降趋势,请问中国政府应对这样的情况将采取什么措施?

宁吉喆: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是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还是在10‰以上,应该是很大的出生规模。你也指出,2019年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58万人。但要看到,尽管出生人口是在减少的,但出生人口的数量还是很大的。如果您注意一下,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200万,2017年比2016年减少63万,2019年减少的人数还是下降的,正如你所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的比例达到了59.5%,连续几年都是提高的,所以生育政策发挥了成效。

当然,我们也确实面临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存在着老龄化的趋势。我们也公布了老龄化人口的比重,即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请您注意,2019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的增量也是多年来较少的,当然这要结合历史情况来看。

人口统计就是要真实准确地反映我国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地区分布和迁移流动等方面的情况,从中分析研究人口发展趋势,为制定人口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国务院已经部署要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月8日韩正副总理已经主持召开了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普查的时点是11月1日零时。通过开展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我们要进一步采用现代科学的统计方法,把中国人口的总量、结构和分布等人口“家底”进一步地摸清楚,为制定“十四五”规划,为我们迈向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谢谢你。

责任编辑:谷智轩
GDP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