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接二连三,上海基层干部是怎么做到“脑子活络”的?

来源:上观新闻

2020-02-04 13:31

有道是“高手在民间”,基层智慧往往不可小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上海的街头小巷,涌现了不少基层智慧。

小小一个口罩,有多少种买法?上海数千个一线基层村居,在“买口罩”这件小事上有了不少创新举措——

有的社区“发明”了电话、短信、微信预约等方式,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预约登记;有的社区由志愿者根据预约登记顺序,在自身防疫措施到位的情况下,挨家挨户将口罩送到市民手里;有的农村社区允许重病人、失独老人等更急需口罩者“插队”预约,确保“急需者先得”;有的社区考虑到辖区内外籍人员较多,在宣传栏上贴了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口罩预约登记通知……

正因未雨绸缪、措施得当,自上海市统一预约登记购买口罩以来,绝大多数社区的预约登记办理现场都井然有序,甚至有些“冷清”,并未出现预想中“蜂拥而上”的情况。

除了“买口罩”这件事,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其他多个侧面中,都能看到让人会心一笑的“基层智慧”。比如,怎么管好外地来沪人员?老城厢地区的社区干部根据“人动房不动”的特性,充分发挥“以房管人”系统的作用,管起来事半功倍;农村地区的干部设计了红绿两种版本的临时出入证,分发给不同人群,持绿卡者可自行出入村子、持红卡者须居家隔离14天。“红绿灯”式管理,无需过多“补丁”式解释,连儿童也能一目了然知晓其意。

另外,有“95后”居委干部专门配了平光眼镜当作防护镜,有社区工作人员把充分洗净的矿泉水瓶做成简易消毒液喷壶,还有社区志愿者用木板和铁丝自制临时木闸,封住小区部分旋转门,以求守护居民安全……种种“基层智慧”,不一而足。

民力无限,民智无穷。基层智慧的百花齐放,让人看到了上海基层一线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上海基层干部的“脑子活络”——其实是思想解放,绝不死气沉沉、呆板僵化。

这背后,体现出一种战术上重视、战略上有条不紊的自信。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应对疫情这种急难愁事件时,就容易“抓瞎”。所谓“急中生智”,疫情当前,上海基层干部并未手足无措、两眼一抹黑,而是跨前作为、主动作为、灵活作为,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上海的基层干部,是有群像的——“居委阿姨”,往往左手红袖标、右手小旗子、身穿志愿者服,说话热情洋溢;“村支书”,往往耳朵后面夹根烟、脚上布鞋带着泥,脸色黑黝黝,开口笑呵呵。两者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脑子都很灵光,都是和人打交道的高手,知道如何才能把工作做深、做实、做透。

疫情防控的基层智慧,不是抖机灵,更不是博出位,目的只有一条:把“人”动员组织管控起来,实实在在织就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铜墙铁壁”,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

当然,“灵机一动”的巧劲,不能掩盖基层干部的扎实“基本功”。事实上,正因下足了风里来雨里去奔波防控、喊哑嗓子睡不好觉也要做好信息登记的“笨功夫”,上述这些灵动的基层智慧,才更显可爱、更显珍贵。

当前正是阻断疫情蔓延扩散的关键阶段,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为“基层智慧”点个大大的赞,也希望这种“基层智慧”能在接下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断涌现,并被决策部门充分吸收、发扬,成为应对疫情的奇招、妙招。

基层创新做法未必那么“高大上”,但“土办法”却能解决眼下的实际问题;基层创新做法未必能面面俱到、毫无瑕疵,但在某一时、某一事、某一域内,往往能精准管用。

面对困难和问题,没有“定法”、只有“得法”,我们要尊重基层的创造,鼓励基层的创造,保护基层的创造,管用的、有用的,就大胆及时推行采用,决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充分激活基层的创造力,也就能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张致远
上海 新冠肺炎疫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

习近平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