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推荐重磅新药关联关系遭质疑,真实情况或是这样

来源:科创板日报

2020-02-05 21:48

疫情有关治疗药物研究一直在推进。

今日(2月5日),有自媒体以“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只经过体外细胞初步测试”为题对李兰娟院士及其于2月4日晚间发布的科研进展进行了质疑。

截至记者发稿,该文章已删除。但其中关联仍在持续发酵。对此,《科创板日报》记者展开了进一步采访。

起因:一则科研公布

事件起因于2月4日晚间李兰娟院士团队的一则科研公布,其表示,阿比朵尔(国家药监管理局审批名称为阿比多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据公布数据,上述药物在体外细胞实验中显示:

(1)阿比多尔在10~30微摩尔浓度下,与药物未处理的对照组比较,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达到60倍,并且显著抑制病毒对细胞的病变效应。

(2)达芦那韦在300微摩尔浓度下,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与未用药物处理组比较,抑制效率达280倍。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公布中定性说法是“可有效抑制”,此前,就双黄连口服液事件人民日报曾指出“抑制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试验”。

据界面新闻,上述药物“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结论是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出,具体疗效仍需临床验证。

基于上述科研结果,李兰娟院士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同时,团队成员、浙大一院副院长陈作兵提醒,这两种药为处方药,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转折:关联关系遭质疑

从科研上来看,上述公布是科研人员对自己阶段性科研成果的一种“官宣”,但经过层层解读后,事件走向了另一种方向。

2月5日,有自媒体内容指出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子名下公司出品,并指出:“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2个药物,是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等机构的研究成果。

第三方机构天眼查显示,李兰娟与其子郑杰分别为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的董事、董事长。

杭州华卓信息科技的高管信息,来源:天眼查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打造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平台,与医药研发并不相关,其主要方向为:

1.抛弃原有以业务流水线为主体的产品体系,改为以医疗服务中各个服务对象为基础模块的区块化产品体系;

2.抛弃原有以医院财务、医院服务流水线的产品架构,改为以患者数据为核心平台的产品架构。

事实上,上述两种药物是从众多抗病毒药物中“筛选”而来,药物本身与李兰娟母子并无关联。

据新京报报道,阿比多尔系前苏联药物化学研究中心研发,早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请了阿比多尔制备预防和治疗SARS病毒药物。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有6家企业生产相关药物,分别为: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石家庄中硕制药、江苏吴中医药、江苏涟水制药、石家庄四药和海南先声药业。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的相关药品信息

而达芦那韦商品名称为普泽力,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系强生在华子公司),2018年7月23日在中国正式获批上市。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询李兰娟与上述7家企业的关联后发现,并无直接利益关联。

针对有网民对“院士”或其家属开办企业的质疑,《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我国并无法律禁止这一做法。相反,为鼓励院士通过创业将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一些城市或者机构出台了不少鼓励措施,比如长春市对院士创业给出最高五千万的资金支持,中国工程院也推出了“创新领军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后续:多家机构进行药物筛选

那么,李兰娟院士团队关于阿比多尔、达芦那韦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科创板日报》记者查阅多方资料发现,上述药物系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下称树兰医院)牵头开展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冠状病毒药物靶点机制预测和药物虚拟筛选”项目组科研成果。

该项目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病毒靶点-宿主蛋白的分子对接预测模型,对151个已经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药物进行虚拟筛选,发现其中4种药物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中,阿比多尔和达芦那韦的抑制效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到证实,另2个预测药物还在进行实验室检测。

公开资料显示,树兰医院成立于2019年5月,院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之夫郑树森。天眼查数据则进一步显示,树兰医院与李兰娟院士家族关系紧密,李兰娟为该院董事长,其子郑杰为董事兼总经理,郑树森为董事。

树兰医院股东及高管图,图片来源:天眼查

而前述科研项目则脱胎于2019年立项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由医药卫生学部牵头,李兰娟为项目组长,郑树森等十余人为项目子课题组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图片来源:中国工程院

因而,前述科研成果确系李兰娟院士团队“出品”,尽管项目牵头方与李兰娟院士一家有诸多关联,但并不能推论出“李兰娟院士重磅推荐新药为其儿子名下公司出品”的结论。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已上市药物中筛选出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物是对抗疫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已上市药物已经过毒理、药物代谢等研究过程,只需确认其对新适应症是否有效即可,这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时间。”该人士表示。

此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联合应急攻关团队通过虚拟筛选和酶学测试相结合等方法筛选出了30种可能对2019-nCoV有治疗作用的药物。

此次,李兰娟院士选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筛选药物也只是众多药物筛选方法中的一种。至于药物疗效仍待下一阶段的研究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在此之前,盲目追捧或质疑均非理性之举。

责任编辑:郭涵
李兰娟院士 新冠病毒肺炎 新药 质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