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方舱医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现实之策”

来源:观察者网

2020-02-06 19:14

【导读】 这种医院是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的达到迅速的扩大收治容量的作用。这个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没有比他更善的办法的时候,这个办法就变得可取了,是解决收治的这样一个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

2月5日,白岩松在央视“新闻1+1”的节目中连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对于各界关心的问题,如武汉方舱医院的作用、方舱医院是否有交叉感染的隐患,以及疫情“拐点”的解读等问题,王辰院士都作出了专业解答。

王辰院士2月1日就已经抵达武汉,当被问及武汉目前的情况时,他说,“形势严峻。大批的患者没有能够及时的收入到医院来,这个是我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压力。而这批患者在社会上的流动,在家庭中的居住,会造成更进一步的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个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的因素。”

面对一人感染全家都可能感染的情况,王辰院士表示,“关键是要把已经诊断的病人及时的收入到医院里来进行集中的收治和隔离,避免和家庭成员和其他的社会成员的接触。”

“而在已经感染的患者中,有一类患者叫做轻症的患者,这类患者实际上他们本身的移动性是更大的,于是他们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这样的问题就更突出。对这类患者现在尤其是收治不够,现在有限的床位都又用在比较中、重的患者身上,或者危重的患者身上,轻症患者大量未收入院的现象是存在的,是构成很大的问题。”

视频截图

方舱医院不是“至善之策”,但是“现实之策”

这两天,武汉在加紧建设“小汤山”模式医院的同时,“方舱医院”也开始投入使用。

2月5日晚11点30开始,来自武汉武昌区各社区的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被陆续转送至位于洪山体育馆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昌方舱医院接受治疗。6日,蔡甸区也正开始筹建“方舱医院”,在前期报道开建13所的基础上,武汉“方舱医院”将增至15所。

白岩松表示,王辰院士在2月1日到了武汉后,提出了方舱医院的概念。那么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概念? 它能多大程度解决现在武汉所面临的挑战呢?

王辰院士表示,“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收治容量的问题,而收治容量前期已经采用了很多扩大定点医院等等这些的方法,但容量还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现在如果我们采取一些大入的大场所,比如说会展中心、体育馆这样场所,迅速的加上一些床位,哪怕这些床位的医疗条件、医疗强度不是很大,但它的容量可以很大,比如说一个大的会展中心,一个场所就可以是几百上千张床位,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快的增加收治床位,解决大量的床位不足的问题。”

“而由于很多的病人是轻症病人,这种病人是不宜在社会上的,必须收入到医院来进行集中收治隔离。这样的话,方舱医院可以重点用于收治、确诊轻症的患者。这样的患者,既能得到医疗的照顾,又能够跟家庭和社会隔离开,这是解决现在大量的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重要的举措,应当说是一个关键性的举措,把病人收进来。”

2月5日晚,已建成的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 人民日报记者 张武军摄

谈及“方舱医院”这个名字,王辰院士说,“有同志开玩笑说,就像是诺亚方舟上面给了一个舱位,这样让患者生命能够有所救赎和依托。”

“但是方舱医院它主要收治轻症病人,他的医疗条件并不像正规医院那样完备,但是对于轻症患者来说,它基本上是够了,只要进行一定的生活照顾和基本医疗,同时方舱医院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患者进行看护,同时一旦出现病情的变化、恶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转到正规的医院去进行治疗。因此这样形成一个有序的层级。这种医院是用最小的社会资源、最简单的场所的改动,能够最快的达到迅速的扩大收治容量的作用。这个是目前解决问题的非至善之法,但是没有比他更善的办法的时候,这个办法就变得可取了,是解决收治的这样一个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

至于交叉感染的担心,王辰院士表示,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轻症病人他是生活是可以自理的,他突出的问题第一是要得到医疗,而这种医疗的强度并不大;另外它能够应该跟社会和家庭隔离开,而这个方舱医院提供了这样一个在目前大疫情的情况下的现实可及的办法,应当说它是可取的。”

“有一些担心,我想也是正常的,但是我想通过医患和社会和百姓之间的共同的理解和帮助,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在方舱医院里边要多一些人文关怀,要多一些病友之间的互助。”

“我们的设计是确诊的,也就是核酸阳性的才往里收,而且高龄的不往里收,有基础合并症的容易病情加重的不往里收,因此方舱医院应当说实际上是一个轻症患者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边,他生活上大概两周左右,使病毒消失,健康恢复,中间并不乏医疗照顾,虽然它的强度不是很大。我重复一遍,这个不是至善之策,但是没有比这个更善之策的时候,这就是可取之策,现实之策,应当是当为的办法。”

在方舱医院这样有大密度患者的空间中,王辰院士指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与在病房和icu里是一样的,防护条件也是一样的。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大空间,空气上是有一定的稀释作用的,而且本身这些病人都是核酸阳性的确诊病人,都是同一个病毒的感染,因此彼此之间不存在一个交叉感染问题。”

“其他的一些担心,比如说流感这些情况,我们在入院的条件里边也已经设了,应当是流感的检测是阴性的病人才收到这里来。而且在院内出现其他的交叉感染情况,跟一般的医院情况是一致的。对院内的感染的防控,应当说条件肯定不好于严格的传染病院,但是这个是现实可行的,应当说是一个在目前的情况下的一个好的办法,要抓主要矛盾。”

视频截图

提出“临床诊断病例”

王辰院士表示,目前检测方式主要还是对病毒核酸的检测,总体的能力在迅速的提升中。但是这个病有一个特点,并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够检测出核酸阳性。因此有大量的看着流行病学史上、接触史上像是,临床症状上也像是,但是核酸未能得到确证的病人,现在被列为疑诊病例。

他说,“我建议在武汉这样疫情非常突出和严重的地区,对于有流行病学史的,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的,只要是这样出现的时候,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因为即便是核酸(检测),对于确诊的病人,实际上回过头来看,也不过最高有30-50%的阳性率……也就是说核酸没有发现,但实际上是(病人),因此设出临床诊断等级来是非常的必要的,便于临床处置,便于病人的分类管理。”

特效药什么时候出来?

对于大家关心的特效药的问题,王辰院士也做了解答。

他表示对瑞德西韦“抱有一定的希望,或者抱有比较大的希望”,根据前期的结果,还有一些药或是一些中药,都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疗效。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药品的有效和无效,不是真正的科学的结论,想得出科学的结论的话,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临床科学实验才能够得出结论。比如说现在大家所期望的瑞德西韦这个药,我们就在今天正式开始了他的临床实验,期望能够尽快的给大家一个科学的结论,它有效与否。”

关于“拐点”的解读

关于疫情“拐点”,王辰院士指出,“首先要明确拐点的概念是什么?这个拐点如果指的是发生的人数已经先是持平,然后迅速下降,最后归于一种常态或者消除疾病的话,转折点就是拐点。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首先我们现在疫情的底数不甚清楚,这点是如果不甚清楚的话,判断上的根据是不足的。另外现在有多少在社会上没有能够进行隔离的病人,这种的社区和家庭的传播,还是有相当的严重性的。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明确的措施来加以控制的话,这个拐点不是人为能够精确的预期的。”

“另外还有病毒的变异这些问题,大家知道这个病毒是心在人将心将人体作为宿主的这样病毒,它在这种新的宿主身上要进行病毒的适应,这种适应过程就发生变异,变异具体的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个未可预期。”

“再有就是人员的交流的情况,我特别欣慰于中央作出了关于延长春节假期的很英明的决定。这个是在武汉出去的人发病的14天的潜伏期之内,能够在各地还能够发现有流行病学标记的人采取重点的干预的办法。而在这个时间过了之后的话,大家再回来上班,那个时候应当相当的人已经在当地发病,在当地进行有了防控的措施了。那个时候就会好很多。”

“再有的话,或许天气变暖也是一个因素。”

完整视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徐蕾
武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视频新闻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国内矿藏价值万亿,马来西亚向中国寻求稀土合作

“中国电车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希望,老牌车企难眠”

再干6年,普京能带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吗?

芬兰企业力推中企参与:别谈政治,中国技术遥遥领先

普京得票超87%,就中俄关系、台湾问题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