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真的有六只手四条腿两双眼睛三张嘴?我们观察了12小时……

来源:新民晚报

2020-02-06 22:29

战“疫”正炽,一张基层干部改造设计图在网上刷屏。

新民晚报记录了一位居民区书记的战疫12小时。一个人,就是一道墙;守住一个社区,就是守住最好的家。

_

2月5日的上海,春寒料峭。

清晨6时,天还黑着,许多人尚在梦乡,陈红梅的家中已经亮起了灯。

简单洗漱后,喝一碗热粥,披上外衣,戴好口罩……6时45分,陈红梅和往常一样,早早地出了门。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自家小区的门卫处,是她上班路上的第一站——陈红梅是闵行区莘庄镇西环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同时也是辖区内的居民—— 踏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就已进入工作状态。

跟着陈红梅一起走出家门,在接下来的12个小时里,新民晚报记者与她一路同行。下面这几个片段,取自昨天西环新村社区防疫工作的真实记录, 或许,也是上海基层干部们奋战一线的缩影。

一个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战疫12小时。萧君玮 摄(下同)

一位并不孤单的“独行侠”

“陈书记,又这么早。”

“早,你也辛苦了!”

从自己家步行到办公室,途经柳明公寓、西环一二村、西环三四村……这一带都属于西环新村居委会的管辖区。虽然路程不到800米,一路上,陈红梅要操心的事却不少。

车辆管控执行得怎么样?外来人员有无特殊情况?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够用吗? 经过小区门口,她总要弯去门卫室看看情况,叮嘱几句。

近日正值返沪潮,社区成为防疫主阵地,陈红梅与同事们绷紧了心中的弦。事实上,他们自小年夜起就梳理出一份重点区域人员名单,不断排摸,十几天连轴转,一刻没有停歇。

出门前,记者没有见到陈红梅的家人。路上得空询问,她说:“我每天在一线忙碌,接触的人多,生怕万一传染给小孩儿,就让他们都回去了。”

陈红梅原本计划着和女儿女婿、2岁半的小外孙一起过年,如今,他们被她早早地“赶”去了亲家那儿;八旬老父亲的住处,陈红梅也已经十几天没去了,实在是无暇顾及,全靠两位嫂子照看;在闵行区交通委工作的丈夫则与她同样忙碌,需要应急值班,最长的一次四天四夜没回过家,两人时常见不到面……疫情当前,陈红梅成为家里的“独行侠”,全身心扑在基层防控工作上。

陈红梅全身心扑在基层防控工作上。

幸好,这位“独行侠”并不孤单。 清晨7时,陈红梅准时到岗,此时,居委会办公室里已经有不少工作人员忙活开了。

1994年出生的“弟弟”夏旭焱一大早从吴泾镇赶来;1992年的陈洁被大家亲昵地称为“妹妹”,正在更新社区来沪人员信息;为了防疫工作同样把女儿暂时从身边送走的顾玮娓,已经开始张罗口罩预约的事……连同陈红梅在内,西环新村居委会共有8名工作人员、2名协管员,需要负责辖区内五个小区、2413户居民——非常时期,谁也不曾休息,谁都不敢松懈。

简单的晨会。

7时15分,晨会开始,陈红梅简单梳理任务与分工。“今天的工作安排,门岗管理、环境消毒、居家隔离对象沟通、来沪人员信息核查……”

有条不紊,开战!

一只“现身说法”的口罩

“2月5日口罩配额公示:今日分配到的口罩配额数为455只,编号从0183号到0273号……”7时30分,西环新村社区家园微信公众号推送一条通知。不久后,居委会辖区内五个小区的出入口也都贴上了全新的纸质公告。

居民拉住陈红梅询问预约口罩,这是近期最受关注的事,她每天要解释很多遍。

西环新村社区多为1993年建的老公房,老年人占比达60%以上。新口罩到货了,除了线上线下这两种宣传方式外,居委会工作人员还要一一打电话告知,通知排到号的居民们带好凭证,在指定时间前往药店购买。

与此同时,另一边,口罩的登记预约工作仍在继续。“请带好有效证件,仔细填写信息,将表格的上半部分投入回收箱内,并妥善保管好表格的下半部分。”西环三四村门口的预约点现场,循环播放志愿者自己录制的注意事项。尽管公告上写着登记实际受理时间是从8时30分起,其实工作人员早已准备就绪,提前半小时就露天“摆摊”了。

口罩预约点在小区门口,不断有居民来咨询、填表。

这几天,口罩预约工作是居委会的工作重点,也是近期最受老百姓关注的事。陈红梅如数家珍:“第一天预约登记534人,第二天260人,第三天166人,三天累计960人。”尽管前来登记的人数逐日递减,她依然时不时到现场转转,亲自照看。

预约点前,有居民着急地询问,什么时候才能领到口罩?“目前口罩数量确实有限,一来是节日期间企业还没有完全复工,二来我们也需要先保证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门卫、保洁员、物业、志愿者……他们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坚持到岗,还请多多理解。”陈红梅一边耐心同居民解释原因,一边将自己重复利用口罩的方法教给他们。

这个口罩已是第二天用了。

陈红梅所戴的这只黑色口罩已是第二天用了,早上她出门前,刚刚从阳台的晾衣架上取下。

说话间,呼出的热气使她的镜片腾起白雾:“口罩经过消毒处理后,放在通风处晾干,或者在太阳下暴晒,有时不必戴一次就扔。资源比较紧缺,我们能省则省。”

陈红梅在西环新村社区已经工作了近15年,小区里的居民她绝大部分都认识,为人处世向来和气。本来大家还有些不理解的小情绪,见她戴着口罩“现身说法”,便也释怀。

一碗被耽搁数次的泡面

西环三四村,居委会办公室的临时驻地。因原来的办公场所正在微更新,去年12月下旬开始,陈红梅与同事便搬来此处应急: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卫生间里还堆着辆自行车,办公桌是由7张桌子拼起来的,透明挡风门帘也是工作人员自己安上的——谁也没想到,这间小平房,就成了本次疫情的“指挥中心”。

硬件条件虽然有些简陋,但工作却是一样也没拉下。 各项任务齐头并进,一转眼就忙到了11时。居委会工作人员开始准备午餐,不放心外卖,也没空回家吃,没有带饭的同志就用泡面草草解决。

陈红梅也泡了一碗,等面的时间里也要见缝插针。这边回复几条微信,那边又打了三个电话,一顿午饭耽搁了好几次。记者忍不住提醒:“面都泡烂了吧。”闻言,陈红梅抬头笑了一下:“没关系,我喜欢吃软一点的。”

几分钟解决午饭,陈红梅与同事又马不停蹄地开工:统计上午的口罩登记数据;一遍又一遍地告知居民“口罩已到货,可以去买啦”;继续排查来沪人员信息;接听居民来电,为他们答疑解惑……办公室里,电话铃、微信提示音、说话声,不绝于耳。

听筒拿起放下,同样一句话重复到口干舌燥:“口罩已到货,可以去买啦!”

“非常时期,其实所有基层干部都和我们一样忙碌。”陈红梅说,莘庄镇有一个微信工作群,每天信息发到很晚,一会儿不看消息就刷屏。

前两天,一位社区干部在群里说:“大家最好不要发收到,现在晚上睡觉手机都拽手里的,生怕睡着了错过每一次通知,微信每一振动就要去打开看一下,又不敢设置免打扰!”

“对的,以后只发通知,大家有问题提问题就行了。”镇里相关负责人在群里表示支持,随后又劝道:“手机你也别拽手里了,放一边,好好睡。”后面跟着3个拥抱表情。

让陈红梅倍感安慰的,除了并肩同行的“战友”们,还有居民们的暖心举动——

10时15分,居民傅马可为工作人员送来一大袋一次性手套,他说:“你们都冲在第一线,我在后方也出点力”;

14时12分,陈红梅在巡查时遇到老党员梁金龙,78岁的他认真地申请:“有需要就说一声,我随时可以上岗”;

16时04分,老党员吴各明将1000元特殊党费交到陈红梅手里,说要献一份爱心,工作人员想拉住他,老人低调地摆摆手,一扭头就走了……

窗台边,一瓶风信子开得正好,花瓣红艳,向阳生长——这也是社区党员特意给居委会送来的。

“一定要继续守护好社区这个家,他们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陈红梅说。

一道由普通人坚守的城墙

前段时间,社区居民褚先生去湖北开会,回沪后全家居家隔离,由陈红梅负责结对。2月5日正是他们解除隔离的日子。下午1时许,陈红梅联系社区医生、社区民警一起上门,为褚先生等人最后一次测量体温,并发放解除隔离的告知书。

五人并肩走,去探望几户正要解除居家隔离的居民。在这次战“疫”过程中,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坚守奉献,构成了社区抗疫的“移动长城”。

陈红梅,社区医生,社区民警,志愿者,特保队员……午后,路上没有什么行人,他们制服与口罩各不相同,并肩走成一排,画面倒也有些震撼。这些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在第一线的普通人,共同铸就了社区抗疫的“移动城墙”。

西环新村辖区内的五个小区共有8道出入口,如今为了疫情防控,3道边门全部关闭。原本走街串巷5分钟就可到达的地方,现在要从小区外绕,走一圈得花上20分钟。

结束了对褚先生等人的探望,来都来了,他们顺带着进行了一轮社区巡查。下午4时,陈红梅又要求工作人员在下班前收集好来沪人员的最新信息,并对重点区域人员再作跟踪走访。“排查排查再排查,一次上门不行,就两次、三次……只要每个社区守护好,相信这座城市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这一天从早到晚,陈红梅似乎都没有正经停下过。在等待红灯的时候,两人静静的,像享受着短暂的沉默。

下午6时,下班前陈红梅还在与同事商量着,能否为社区里身患重病或高龄的困难群体送去一些关爱。小区里有一位阿婆身患尿毒症,每周必须去医院血透三次,说走就走,陈红梅与同事取了几只口罩,为她送上门去。

走访完最后一户,夜幕已深。两人在街灯下分别,陈红梅还不忘再叮嘱几句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新的一天,又是一场新的战役。

新民眼工作室    杨洁

图片、视频 | 萧君玮

编辑 | 森泊 龚紫珺

星标☆ 小新了么? ∨

责任编辑:孙启敏
上海 疫情防控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

“伊以都在降调”,国对国直接打击结束?

以色列“有限复仇”:选在了伊朗核计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