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大摩控股券商获批,五大顶级投行加码中国

来源:第一财经

2020-03-30 18:43

两大美资顶级投行日前获批控股在华合资券商,疫情下中国金融开放步伐并未减速。

当日,高盛宣布,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将在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同时,高盛也表示,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同日,摩根士丹利表示,有关交易完成后,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至此,加上已在去年11月正式开业的野村东方国际和今年3月最新开业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以及2018年就实现控股的瑞银证券,目前外资控股的在华合资券商已达到5家。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1日将是中国金融开放加速的新里程碑。届时,中国将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一系列外资独资的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等开放项目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筹备过程中。

顶级投行加码中国市场

在这五大巨头中,最早实现控股的是瑞银证券。2018年12月24日,瑞银正式控股内地合资证券公司,持股51%。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相关股权收购交易于24日正式完成。目前瑞银证券的股东方及持股比例为:瑞银集团(51%)、北京国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3%)、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14.01%),以及中国国电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99%)。

2005年,拥有全牌照的北京证券出现经营困难,瑞银证券参与重组北京证券这样一个全牌照内资券商,并负责管理重组后的瑞银证券。

经历了近一年的等待,2019年11月22日,野村控股株式会社宣布,其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野村东方国际正式开业,可开展的经营业务范围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及证券资产管理,它也是2019年首家开业的新设外资控股合资券商。

野村并未明确是否要实现100%,但显然越来越多外资认识到本土合作伙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对寻求100%独资控股的愿望并非十分强烈。早年,外资倾向于和同类内资券商进行合资,但往往文化、理念难以磨合,如今的几家外资券商在挑选合资伙伴时更注重文化理念和各方优势的契合度。

野村东方国际CEO孙冬青此前对记者表示:“两家股东都来自上海,和野村集团的交往颇有渊源,互信很好,尤其是东方国际集团,拥有众多企业实体,也会将野村东方国际作为自己的证券平台。另一股东方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整个申请设立过程中提供了方方面面的支持。”

在疫情下,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也未减速。今年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在上海举行“云开业”仪式。由于中国实行分业经营,摩根大通在华通过数个法律实体展开业务,除了由摩根大通51%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和100%控股的摩根大通银行(法人银行),还包括上投摩根和摩根大通期货两家合资公司。摩根大通证券目前已集齐四块牌照,包括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投资咨询以及证券承销与保荐,足见对开拓中国市场的雄心。

23日,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梁治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当前疫情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中国市场对外资机构投研能力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摩根大通着眼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而非短期利益。当前中国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对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外资不断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摩根大通也希望参与到中国不断发展的衍生品市场中来。

3月27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终于也获准加入了外资控股大军。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李廉(Todd Leland) 在谈到获准时说:“这是我们在华业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获得多数股权后我们可以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我们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同时,我们也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过往20多年来,高盛一直积极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根据Dealogic的数据,高盛在2018年和2019年A股股票和股票相关发行排名领先其他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高华成立于2004年,是高盛与在同年成立的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资企业。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由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于2011年在上海联合成立,现有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和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以及债券的自营。摩根士丹利是首批进驻中国内地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通过旗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珠海办事处及位于香港的亚太区总部,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融资、重组、并购咨询、研究、固定收益及外汇交易。记者也获悉,目前摩根士丹利并未明确会否增资至100%,华鑫证券的意愿和整体的组织构架梳理则是关键。

金融开放再加速

目前,加大在沪在华投资已成为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共识和选择。特别是今年4月1日起,中国将正式取消对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除了合资券商,据记者了解,多家“洋私募”都在筹备申请转公募的进程之中。2月时,富达国际(Fidelity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官黎诚恩(Anne Richards)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提及,2017年1月,富达国际获批成为首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的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WFOE PFM),并积极筹备“私转公”,她称,富达国际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并不会受疫情影响,“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和长期商业计划都没有变。最终,我们希望能在中国发行公募基金,并且我们一直都在积极准备申请牌照。”

同时,作为金融开放“排头兵”的上海也在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举措招商稳商。例如,允许外资资管机构以一个主体申请开展QFLP、WFOE PFM和QDLP中的一项或多项试点资质并办理产品备案;将原有的分批开会评议制度简化为线上提交申报材料,实现“即申报、即受理、即评议”;同时还在机构范围、投资领域、外汇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政策调整。这些举措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国际资管机构来沪展业的便利程度。

目前,上海共有72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获得QFLP试点资质,44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获得QDLP试点资质,全球排名前10的资产管理机构均已在沪设立机构并开展业务,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25家WFOE PFM中,有24家落户上海。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近期就表示,下一阶段,上海将围绕文件的贯彻落实,积极把握国家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机遇,聚焦优势资源、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为在沪中外资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

责任编辑:连政
大摩控股 高盛 投行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