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汇聚抗击疫情的精神伟力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20-03-31 15:2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这一概括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使命,在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才能发挥先进文化的思想渗透力和精神凝聚力,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极快、病毒复杂多变、感染范围极广、防控难度极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文化自信的一次大考。事实证明中国不但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文化自信。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贯穿中国五千多年绵延不绝、亘古接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历经5000多年风雨而挺拔屹立,坚如磐石;饱尝艰辛而不屈,历经磨难而不衰,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就在于它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历程的孕育,是最有韧性、最富内涵、最具力量的文化,它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这一“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繁荣强盛的精神动力,是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旗帜。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思想根基和精神纽带。千百年来,我国产生了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贞之心,展现了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子之情,更凝练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之志,正是由于古人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才能创造出我国五千年文明,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近代百年抗争中,周恩来喊出“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吉鸿昌留下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豪言壮语,在无数爱国志士的努力抗争下,中国最终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命运。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革命和建设中产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前仆后继走上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民族复兴之路。在罕见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华民族展现了无比坚强的意志品格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如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体现出的精神风貌,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面对自然灾害,抗击灾难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时代精神是一种超脱个人之上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近百年,改革创新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并接续为优良的文化传统一以贯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创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在这一精神的导引下,我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创新,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前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在社会治理和实行市场经济的经验做法,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效率、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美丽等新的价值观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过去以革命斗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元素,如万众一心的“九八抗洪精神”,开拓创新的“载人航天精神”,众志成城的“汶川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构成了当代价值观的重要来源,适应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要求,成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和价值支撑。

爱国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认知。但是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它是具体的、历史的,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落实到每个中国人创造性的行为中。如果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魂,创新则是国家强盛之基,是民族繁衍、生息、发展的命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场抗击疫情中表现出来的大爱无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科技攻关,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精神从来是镌刻在时代浪潮中的文化基因与文化自觉,是中国精神谱在新时代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的丰富和升华。

爱国主义凝聚起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空前的团结精神。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一声号令,数千名白衣天使急奔重灾区,全国有800万医护人员参与疫情救治和防控工作。仅仅10天从一块平地上建成一座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具备新风系统、负压系统、急救室、污水处理、食堂、水电气网,并容纳2000医护人员的住宿。19个省份倾全力对口支援湖北,让世人见证了危难时刻创造奇迹的中国速度、见证了紧急关头全国上下联动、协力奋进的中国力度。

爱国主义促进了抗击疫情的伟大的创新精神。疫情发生以来,将摸清疫情情况、探索病毒源头、分析病毒结构齐头并进;疫情救治、科学防控、药品和疫苗研制同步进行,综合多学科力量争分夺秒的开展科技攻关。同时,中西医医疗救治体系并行。中医与西医治疗方案相结合,优势互补,对不同临床分型,实施不同救治方式。既运用以西医为主的国际主流诊疗、救治手段和方式,又因地制宜地发挥中国传统的中医治疗作用。同时,生理治疗与心理疏导同步。疫情的发生、传播和持续不仅侵袭人体,对人体产生致命性破坏,还可以促使人出现不安、焦虑、恐惧甚至愤怒的心理压力。积极发动组建心理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指导,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对治愈人群或非患病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降低心理伤害程度。这都用事实诠释了科技创新大国集中力量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的场景。

爱国主义激励起顽强拼博、英勇善战的精神气质和意志品质。多难兴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畏艰险、英勇奋战。广大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武汉封城,上万市民夜晚在各家阳台自发齐唱国歌的震撼;“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带领患者在病房打太极拳、跳集体舞所展现出的战胜病魔的自信;社区基层治理下沉深入到社会每一个角落,形成弹性灵活、适应性强、效率高的“无缝隙”组织体系。这些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面临灾难勇往直前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底色。

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关键时刻集聚人心,凝聚共识,汇聚抗击疫情的精神伟力是取得“双胜利”的关键!

(作者:孙兰英,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孙启敏
疫情防控 习近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挪用学生餐补、欠薪欠保…审计署发布报告涉5380多亿

全国最大!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项目并网发电

“中国在非洲真正赢得了民心,就连斯威士兰…”

“日企抱团是绝望之举,中国工厂效率质量都是第一”

“她下月访华,尽管特朗普团队表达了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