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使用ECMO维持时间最长的器官移植受者康复顺利 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8天

来源:央广网

2020-05-10 11:29

央广网武汉5月9日消息(记者杨守华 左艾甫 无锡台记者陈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和湖北当地医护工作者一道,不放弃、不抛弃,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崔先生是湖北开展的首例新冠肺炎核酸转阴者终末期肺移植手术的患者。5月9日,65岁的崔先生接受双肺移植手术已满18天。今年2月7日,崔先生确诊新冠肺炎。2月17日病情急速恶化,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支持后,次日紧急接受ECMO(俗称人工肺)治疗。

治疗期间,崔先生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已是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但因新冠肺炎已导致他的双肺出现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呼吸衰竭,他始终无法脱离呼吸机和ECMO辅助,生命危在旦夕。本着“应治尽治”原则,专家组对崔先生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对其实施肺移植。

就在5月8日,由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担任组长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肺移植专家组团队,在武汉圆满完成两例双肺移植手术后,返回无锡。陈静瑜向记者回忆了手术移植的全过程。

4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决定成立肺移植专家组,由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任组长,赴武汉指导并参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6位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在武汉的22天里,团队成功完成两例肺移植手术,为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4月24日,由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副主任委员、武汉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教授与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为一名新冠肺炎核酸转阴、不可逆肺纤维化呼吸衰竭的患者成功实施双肺移植手术。经过五个半小时的手术,来自山东脑死亡患者爱心捐献的双肺重新在54岁的患者胸腔内重启,再次打通呼吸通道。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陈静瑜说:“到了武汉以后,我们专家组奔赴武汉所有的有危重症病人的医院里,进行筛查合适的受者。我们做的第1例选择的受者使用62天的ECMO,第2例的受者是72天ECMO的维持下,苦苦撑在那边,假如他们得不到肺移植,这一类病人马上就去世了。”

65岁的崔先生于1月23日出现发热症状,2月7日确诊新冠肺炎,2月17日病情急速恶化。在医院救治的62多天中,他因新冠肺炎已导致不可逆的肺纤维化,而其他脏器功能均完好,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这让肺移植成为可能。4月20日,在获取云南一例脑死亡患者爱心捐赠的肺源后,专家组团队历经6个多小时,对其完成双肺移植手术。术后44小时后,患者顺利脱机,此后,又接连闯过移植后抗排异等多重险关,恢复自主意识。

4月24日,专家组又在武汉成功完成了第2例新冠肺炎患者双肺移植,这名患者呼吸机、ECMO人工肺术前维持72天。目前受者也已经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肺功能良好。

陈静瑜说:“我们很高兴和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完成了两例非常成功的双肺移植手术,目前这两个病人也康复良好,神志都清楚了。我们尽管已经回无锡了,但是我们专家医疗队还会和武汉的专家一起来管理病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网络查房的形式,继续指导病人的后续管理工作。”

5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在查房时向患者成功撤除ECMO表示祝贺。新华社发(武汉协和医院宣传部供图)

5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右二)带领医务人员在查房时向患者成功撤除ECMO表示祝贺。新华社发(武汉协和医院宣传部供图)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前右)和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前左)在为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武汉,陈静瑜团队顺利完成两例肺移植手术,接好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最后一棒,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成熟的肺移植技术。在无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2月29日,陈静瑜带领无锡市人民医院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3月10日又成功完成了全球最高龄、73岁新冠肺炎晚期肺纤维化病人的双肺移植,两位受者目前均恢复顺利,活动良好,在进一步康复中。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董念国(前右)和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陈静瑜(前左)在为患者实施肺移植手术。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的护士杨林杰(右)在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前为其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陈静瑜说:“我们是最后一批逆行者,是病毒的一个终结者,通过这两例病人的救治,可以展示我们中国这种大爱无疆,国家一切以病人为重,生命至上的理念。”

记者8日下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康复中的崔先生。在那里记者碰到了崔先生术后管理团队专家成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教授李光和国家肺移植专家组成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林慧庆正在病房里查房。记者观察到崔先生已经可以用眼神、点头、摇头和医生进行简单交流,时不时还露出笑容,不过目前还是不能做太多的肢体动作。目前他虽然不能说话,但通过观察他的眼神,明显感觉到他现在的意识已经非常清晰。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医生卢雄豪(右)运送来自山东的供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并将其搬上救护车准备运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4月23日,肺移植评估组决定由24日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8238次航班将供肺运至武汉,但疫情期间该航班取消,面临供肺无法转运的困难。移植团队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取得联系告知这一情况后,该公司紧急启动绿色通道,重新开通此航班,终于在4月24日12时20分将供肺安全运抵武汉天河机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医生卢雄豪(前)运送来自山东的供肺抵达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4月24日,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医生卢雄豪(右)在运送供肺前往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的路上更换防护服。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医生告诉记者,崔先生4月27日,拔除左侧胸管;28日,拔除右侧胸管;5月1日,拔除尿管,现在他身上只保留了常规的心电图导线、普通呼吸机管、营养液导管等少数几根管线。李光介绍,治疗团队从5月6日就准备让崔先生恢复自主进食,并积极尝试脱离呼吸机,但由于他的吞咽功还需要继续训练,所以目前还需要靠导管为他输送营养液,他的饭量很大,稍微输少一点的营养液他就会传递饿的信号出来。目前崔先生已开始尝试靠坐,开始坐位平衡训练。李光介绍,崔先生的手脚目前可以自主抬高5-10厘米。另外,他的肺复张较好,氧合指数已经达到380以上,达到了正常人的肺功能了。不过由于肌力不足,他自己呼吸时间长了会感觉累,他现在还没有完全有能力把新肺用起来,暂时还依靠呼吸机辅助,不过目前可以每天尝试脱离呼吸机半小时左右,近期如果康复顺利,肌力恢复到4级以上,他就可以完全脱机恢复自主呼吸了。

崔先生的两名康复师告诉记者,每天都会耐心地教他做一些必要的康复训练,一遍一遍反反复复地做。其中一位康复师告诉记者,这几天崔先生的状态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自主喝水、吞咽、咳嗽,尝试着发出声音……崔先生的恢复情况着实让所有医护人员感到惊喜。崔先生的女儿也告诉记者,每隔一两天都能看到父亲的变化,尤其是把外孙的视频放给父亲看的时候,父亲会特别高兴。不过医生告诉记者,崔先生的完全康复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医疗团队将密切观察、对症处理,尽最大可能创造新的生命奇迹。

4月24日,来自山东的供肺顺利抵达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手术室的护士将转运箱消毒后进行术前准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责任编辑:奕含
新冠肺炎 器官移植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