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标杆性无人工厂,上海步履不停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16 13:34

新冠肺炎疫情,让一些产业暂时性停滞,也意外促使另一些产业驶上快车道。

今年两会期间,在线新经济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之一。

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面向未来,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近平提出要求: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在上海,无人工厂智能制造已有“相当实力”。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超900亿元,规模和能级位居国内第一梯队,在《2019年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城市潜力榜》上,上海排名世界第二,仅次美国纽约。

今年4月,上海看准智能制造的巨大潜力,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打造标杆性无人工厂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智能制造,就是上海凭借敏锐嗅觉,着力深挖的增长点、增长极之一。上海“制造”,正向上海“智造”加速升级。

吴思敏 设计

疫情加速“制造”向“智造”升级

今年,疫情打乱了所有节奏。非常时期,上海多座无人工厂的运转,成为赋能在线新经济的生动实践。

每年春节后,都是上海兰宝传感公司忙碌备货的时候。要知道,疫情期间,如果还像过去传统的靠人工操作,不仅出错率高,万一有人感染,整个班组都要被隔离,对现场生产带来的冲击非常大。

好在,数字化车间云平台系统已于2019年完成布局,公司决定提前启用,构建有效的远程生产管理指挥系统。短短十天内,公司把工单更多排到自动化线,避开人工密集作业,在人员减少66%的情况下实现正常生产。

整个2月份,兰宝传感每日平均出勤人数仅为45人,但生产效率提高近20%。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年产各类工业传感器200万只的能力。

早在2013年,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建设智能工厂。如今,开能健康的智能仓储系统,可以在“黑灯”情况下直接把所有产线与产线、产线与仓储之间的连接全部打通,全程不需要工人对其进行管理。

位于金桥的上汽通用汽车凯迪拉克工厂,也是业内著名的汽车行业无人工厂,且兼具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总装车间集柔性与智能于一体,不仅能够支持7款车型柔性拼装,而且通过业界领先的智能物联网系统,还可以追溯每一个关键紧固点的扭矩信息,构建起世界级数字化装配体系。

4月21日,金桥综合保税区揭牌暨新落户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上,上海英正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成为关注焦点。原来,这家专业从事纸浆模塑设备研发和销售的企业,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及专有知识,将在综保区打造首个5G无人制造工厂,预计未来5年可达到40亿元的产值规模。

建设背后: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

疫情让企业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也刺激更多企业加速转型,但并不是买机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工厂的无人化,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成本的控制,更是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无人工厂建设并不是简单的硬件堆砌,背后涉及到工厂一系列的智能化、数据化以及精益管理。

乔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楷表示,目前工厂的生产策略都是围绕着智能化跟数据化来处理,“通过云端数据,公司负责人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工厂的运行情况。”

“我们在智能化工厂建设上,发现投入得越多,可以提升改进的地方也越多。”开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瞿亚明直言,之前公司走了不少弯路,大家总以为买机器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是最后才认识到数字化工厂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员工效率、生产不良率、原料存放时间……生产方方面面数据都非常重要,管控越精细效率就越高。

而对于劳动密集度高的制造业而言,工厂无人化,也彻底改变了制造业人员结构。

“以前工程师的大部分精力可能都扑在维护设备上,现在则把更多精力花在技术研发上。”浦晓红是博世华域的一名机械工程师,在她看来,无人工厂的核心并非完全淘汰人,而是用机器把人从体力劳动与简单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扮演更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角色。

在博世华域开展的“平民科学家”项目中,浦晓红“跨界”当起了数据挖掘师。以噪音测试合格率优化项目为例,她通过数据的建模分析,结合生产运营控制体系,将解决问题的周期平均缩短2周,产品不合格率下降1.5%,每年节约成本35万元。

“无人化并非简单的‘机器换人’,其目的更不是为了减人。”博世华域生产运营部总监禹红斌表示,无人化、智能化、数字化将对企业人才队伍的调整、培养复合型人才,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在线新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看来,在线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上海很有必要顺势而为,抢抓产业机遇。上海将计划用三年时间,做大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在线金融、生鲜电商零售等上海有基础、有优势的产业。

“应通过政策的精准供给,着力建设为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全国工业赋能中心,由国家组织、集中各方力量,主导技术攻关,形成核心技术和机制创新成果。建成后,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企业开放,让中小微企业也能用得起新型基础设施,让工业大数据在流通中增值。”陈鸣波代表认为。

同样,针对在线新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加速布局“新基建”,加大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平台载体,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一批跨地域、跨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邵志清建议。

无人工厂模式走向可复制

上海已有布局复制无人工厂模式的基础。

当下,智能工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2019年,工业机器人生产商ABB的机器人新工厂和研发基地启动建设。新工厂采用包括机器学习、数字化和协作解决方案在内的先进制造工艺,目标是成为一个“使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工厂,预计将于2021年投入运营。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上海制造业已基本完成从自动化到数字化的转型,已初步具备无人工厂建设条件。目前,上海在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已建成国家级智能工厂14个、市级智能工厂80个,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500余家。

近期,上海的无人工厂布局再发力。

4月8日,《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明确提出打造标杆性无人工厂,加快高端装备、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钢铁化工等行业智能化转型。其中,在无人工厂领域,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聚焦发展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浦东新区政府副区长李国华格外关注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未来高端产业的发展。其建议,应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弹性,率先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要瞄准前沿科技和关键领域,加速布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前沿产业,提升未来高端产业价值链控制能力。

针对如何加快工业互联网核心能力建设来提升“新基建”发展能级,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加强工业算力规划、完善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并加强新制造模式应用推广和试点示范。张英建议,可在长三角、港珠澳、京津冀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试点先行,并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打造若干行业级数据中心,在相关标准规范、建设导则等方面取得突破。

对上海而言,未来的“小目标”也已经出炉。到2021年,上海将建成一批“无人工厂”标杆,建立起完备的“无人工厂”评估体系,对100家重点企业工厂的智能化、无人化水平进行评估,并在长三角范围内推广。

无人工厂机器的隆隆运转,不仅加速了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也带来了上海提升现代化实力的奋勇飞跃。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邹娟 高级记者 栾晓娜)

责任编辑:李天宇
上海 无人工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准备好为同志们挺身而出了吗?”“YES!”

哥大挺巴抗议持续,美众议长称国民警卫队应适时出动

中央金融办:金融政策的收和放不能太急,防止大起大落

安理会表决:俄方否决,中方反击美方指责

“6年增加两倍”,美军高官又炒:中国速度“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