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印记 |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来源:央视网
2020-08-14 12:16
风中摇曳的枝叶在阳光映照下投下浓密的树荫,高大笔直的白桦树整齐地挺立;钢轨上隆隆的车轮声,与电线上闪烁的火花交织在一起;远处,一列有轨电车缓缓驶来,又轻轻驶去……
这列开在吉林长春土地上、低调行驶了70余年的54路有轨列车,跨越时空见证城市变迁,是风景也是历史。
车窗外的城市日新月异,车轮下的青草翠色依然,头顶的树冠繁茂依旧。
北国春城,曾经的“铁锈地带”,如今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绿色引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考察时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好重大生态工程。”
绿色,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何谓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一文中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1989年1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提出,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他引用闽东群众的话“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来说明发展林业是闽东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如今,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1年保持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优;在2019年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全国生态文明指数中排名第一;万元GDP排放强度仅为全国一半……福建矢志不移走绿色发展新路。
面对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问题,早在十五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时至今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隔十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浙江余村,这里已经完美蜕变成国家4A级景区。2019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796亿元,是远近闻名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明年我国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个特殊节点,总书记赴浙、陕、晋、宁、吉的五次考察行程和重要指示都鲜明传递了定力、信心和决心: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一系列科学论断,不断在基层得到鲜活印证:
——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正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探索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发展之路;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陕西平利县20万亩茶园,创造出的茶饮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10亿元;
——汾河水又哗啦啦,山西太原先后启动治理工程,使“九河”重现一碧万顷;
——立足河与山,宁夏走对路子,迈开步子,绘就出高质量发展“绿色蓝图”;
——发展绿色农业,吉林不断做绿色的“加法”、污染的“减法”,走出一条速度快、质量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
…………
眼下,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的地区越来越多。在中国,绿色发展已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昭示着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对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十三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新的五年计划编制工作已经开启。
今年4月,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启动,首次尝试“开门编规划”。
《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标准修编提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全面铺开;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始试点,绿色经济政策越来越接地气……
日前,筹备已久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正式设立。作为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第一支国家级投资基金,它将重点聚焦长江经济带沿线的绿色发展,重点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清洁能源等领域。
今日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