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绘出你的样子,感谢你们以生命守护生命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8-19 19:25

2020年之初,当新冠疫情肆虐时,上海派出9批次1000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担当,救百姓于疫病之苦。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这是全体医生的节日,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医生对天职的坚守,也是国家对医生的重托。中国医师节前夕,海岸君采访沪上8位援鄂医生,感悟他们的初心,写下他们的故事。同时,也向所有在疫情中逆行的、留守的医生送上节日祝福!

人物:中山医院 钟鸣

勇敢的逆行侠也有眼泪

钟鸣在隔离病房

曾参与汶川救援,夜晚耳畔是滚石坠落的声响;也曾在职业生涯中救治关注度极高的事件的当事人,但要说哪段人生经历最难忘,钟鸣还是把票投给了援鄂。回来4个月,他说自己因为情感上割舍不下,花了许多时间才从那段经历中走出来,为此还曾红了眼眶。“在武汉,因为对病人倾注了很多的感情,把他们当作亲人,收获的也是患者家属百分百的信任。早期特别艰苦的时候,特别能体会真诚纯粹的医患关系。”现在,当看到曾经治疗过的病人CT显示肺部已经吸收了而恢复得很好时,他心里就特别高兴。

钟鸣在上海工作照

现在,认识钟鸣的人更多了,参加交流活动的时候,他常常被围住合影。医师节前夕,他还获得了“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不过,钟鸣全家都对此看得很淡然,他告诉海岸君,女儿认同他的选择,却从不在外人面前说起自己,就连作文描写“身边的抗疫英雄”,都没有老爸的影子。

人物:市一医院 周新

队里年龄最大却最能“扛”

周新穿着隔离衣进行高危操作

这样的一位“老兵”,还要冒险上前线,很多人想不通。但周新说自己没多想就报名了。“到病人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可能是一个医生的本能。不管我几岁了,身在何方,这点都不会变。”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对生命的深深敬畏,也涌动着拯救生命、治愈病痛后的成就与喜悦。

周新回沪后的工作照

回归常态后,周新每天上班,日子如常。一位老病人在电视上看到他的画面,还专门打印出来配了个相框送给他。周新说,武汉战疫翻篇了,但作为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不变。尽管他本人已经做好随时“退休回家”的准备,但只要国家有需要,病人有需要,他这个“前浪”依然会义不容辞地冲上前。

人物:瑞金医院 陈尔真

队长的大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

陈尔真在武汉一线救治病患

陈尔真平时说得少、做得多,思考更多。他带领的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来自全市几十家医院,但队员们特别有凝聚力,“尔真队长”成了那段时期最亲密的称呼。回望这段经历,他异常平静:“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专业,就是要在这种时刻冲上前线。通过这次疫情,我思考了许多,希望能够为城市的安全、人民的健康再做些事情。”

陈尔真在上海工作照

陈尔真还有个大梦想,强化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打造人才梯队。他说,目前在原有航空医疗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根据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类型,按照事件性质和大小建立总队和小分队,例如在瑞金总队下设烧伤救治分队、传染病救治防控分队创伤救治分队等,组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真正凸显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和优势,在今后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伤亡。

人物:仁济医院 查琼芳

抗疫日记“女神”回归日常

查琼芳在武汉病房工作照

“我以前没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写日记的初衷是让后方放心,但是写着写着就发现周围的人有故事,值得去记录。”在武汉,战友们在生死关头不惧危险,不言放弃,和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被病魔折磨的重症病人,用坚定的眼神与医务人员交流,用坚强的毅力与病毒斗争;党和政府、上海大后方源源不断为援鄂队员们送去关怀和支持……

查琼芳回沪后诊治病人

“回来后,我马上就投入日常工作了,女儿也参加了高考,我又变回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医生了。”查琼芳说。但是,偶尔会受邀分享故事,她也会被病人们尊称为“英雄”,战友相聚时,言语中也绕不开日记里所写的那些人那些事。每每这时,武汉的一幕幕仿佛力透纸背,浮现眼前。那些人还好吗?他们过着怎样的日子?再次翻阅自己的日记,也会为出院的患者高兴,为去世的患者流泪。查琼芳笑曰,援过鄂,出过书,最大的感受在于,觉得现在医患关变更和谐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更顺利了,大家也都由衷地相信医生是“为患者好”。

人物:岳阳医院 王振伟

“会练功的医生”延续医患情

王振伟(右)在武汉隔离病房

在完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支援任务后,他又主动请缨,随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在2月15日奔赴武汉,驰援雷神山医院。在病区病人口中,王振伟被称作“那个会练功的医生”。一有空闲时间,他就进到病房,带领病区轻症和恢复期患者练习“六字诀”功法。

王振伟在上海工作照

“患者还记得我们,听了非常感动。”王振伟告诉海岸君,“现在,大众对疾病预防及自我保健的需求将逐步提高,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当始终以人民健康作为服务的中心。”

人物:市疾控中心 郭雁飞

从“失落感”到“认同感”的变化

郭雁飞在浦东机场坚守

郭雁飞是市疾控中心的数据分析专家

“守门员”不好当,经常要冒着酷暑走到停机坪上,在高达38甚至39摄氏度的气温下,地面温度可达50摄氏度,哪怕才出去几分钟,汗水就浸透衣服。在常人看来,工作异常辛苦,但郭雁飞却说自己并不觉得累。

今年1月,郭雁飞就跟另外两名同事作为专家组成员,奔赴国家卫生健康委防控组前方工作组疫情分析组,他专门负责疫情数据分析,给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支持和依据。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隐瞒了去援鄂的事,直到父母在电视里看到他,才向老人“坦白”。回来后做了一段时间的日常工作,他又领到了境外输入疫情防控的任务。郭雁飞的妻子也同在市疾控中心工作,夫妻虽然在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业务职责,却坚守着同一份责任。

公卫医师如同隐形卫士,他们的付出往往不被人所熟知。在过去,郭雁飞也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甚至有过失落感,但通过援鄂,郭雁飞说自己对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心里的失落感完全被使命感、认同感所取代了。“大家开始认识公卫医师,了解公共卫生体系,并肯定我们的价值,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是医师节最好的礼物。”

人物:市精神卫生中心 彭代辉

武汉伢守护“心境”

彭代辉在武汉隔离病房给病人加油

武汉是彭代辉出生、求学,也是他专业开始的地方。可来到家乡,彭代辉却把这份感情深深藏在了心底,很少对旁人说,因为他知道,那会儿最重要的,是要让那些因为疫情在心里留下阴影的人,敞开心扉,把焦虑、恐惧、失落等种种情绪释放出来。

彭代辉在上海

彭代辉回忆,当接到撤回上海的指令时,自己其实想多留会儿。“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刚刚到武汉的时候觉得蛮心疼的,很想等到她‘重启’的那一天。”他说自己在疫情的中心看到了很多积极的正能量,自己也会更努力地用乐观态度去面对自己工作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困难。

人物:华山医院 夏敬文

援鄂英雄的妈妈同样值得敬佩

医师节前,约华山医院夏敬文医生采访,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因为他在援鄂过程中是以这样的故事被人们所熟知的:每一场救灾战役,他都在现场,却唯独缺席了自己父亲的葬礼。想不到,善解人意的夏敬文先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回归常态化工作,已经从悲痛中缓和过来了……

夏敬文在武汉

“我当时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ICU工作,面对的都是最危重的病人。经历过如此艰难的战疫后,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坚强了,处理疑难杂症的底气更足了,看待问题也有了不一样的角度和思考。”抗疫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延续,夏敬文说,这种感受很“微妙”。

夏敬文在上海

夏敬文2008年曾在汶川震后48小时到达灾区,徒步深入重灾区实施救援。2018年,他又去支援西藏一年。这一次援鄂,母亲依然全力支持,甚至没有表现出“担心”,只为让儿子心无旁骛上前线决战。

援鄂英雄母亲的胸怀让人敬佩。她说,儿子是医生,全家都以培养出优秀的医生为荣,也以儿子能代表上海支援武汉参加抗疫为傲。儿子只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很多医务人员家庭都是付出了很多的,他只是做了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情。

(原题为《让我绘出你的样子,感谢你们以生命守护生命》)

钟鸣武汉瑞金医院医生危重症

责任编辑:王桢
抗疫 中国抗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NASA局长抹黑中国登月,连专业常识都不顾了

“中国报价太香,加税50%都吓不跑美国买家”

挺巴抗议席卷全美高校,大批学生遭逮捕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