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被拐儿童原型找回,如何在14亿里找2609人?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15 10:14

(观察者网讯)“宝贝啊,我的宝贝。可回来了,我的儿。”

这一刻,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等了24年。寻子数十万公里,报废10辆摩托车后,他被人贩子抱走的儿子11日被警方送到身边,一家团聚。郭刚堂摸着妻子的头安抚:“这回交到你手里,你得好好疼他。”

视频截图

在14亿人里成功“大海捞针”的案例背后,还有一组激动人心的数据:公安部1月部署开展“团圆”行动以来,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2609名,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61年;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47起,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372名,各地已组织认亲1200余场。其中,6月1日集中发布全国3000多个免费采血点后,已有近万人到公安机关免费采血,已帮助306个家庭实现团圆。

这样看来,与免费采血有关的DNA数据比对似乎是破案重点。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郭家的案子,乃至接连被翻出2001年、2000年、1997年等一桩又一桩旧案的贩卖儿童惯犯呼某,都是中国打拐工作成果的缩影与“活标本”。

一次成果显著的“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

7月13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不仅通报了最新破获的郭刚堂之子24年前被拐案,还介绍了公安部“团圆”行动的最新进展。想知道这24年的努力如何能在2021年画上句号,不妨对警方通报做一次“阅读理解”。

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童碧山介绍,

1997年9月21日,山东聊城郭刚堂(男,现年51岁)夫妇时年2岁半的儿子郭新振,在家门口玩耍时被一陌生女子抱走,下落不明。接到报警后,聊城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开展了大量侦查调查、走访摸排等工作,并采集了郭刚堂夫妇血样,检验DNA信息录入‘打拐DNA系统’,但一直没有发现郭新振的下落。今年‘团圆’行动中,公安部将该案列为挂牌督办案件组织攻坚。”

“6月,在公安部组织的集中比对会战期间,专家们勇于创新,克服儿童失踪被拐时体貌特征与长大后差别较大的障碍,突破技术壁垒,运用最新比对查找手段,成功在河南发现疑似郭新振的线索。根据公安部指令,河南公安机关采集相关人员DNA信息进行复核检验最终确认河南该人即为郭刚堂夫妇被拐24年的儿子郭新振。山东聊城公安机关迅速派员赴河南、山西等地,围绕当年收养、拐卖情况循线追踪、缜密侦查,抓获了当年拐卖郭新振的2名犯罪嫌疑人,查清了案件事实,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扩线深挖。”

1997年9月发生的旧案尘埃落定,不仅是郭刚堂一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也离不开破案人员的坚持。

自2007年公安部刑侦局打拐办成立以来,2009年公安部又部署全国开展“打拐”专项行动,建立全国打拐DNA系统,2011年在全国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2016年上线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国务院更多次颁布实施阶段性“拐卖人口”相关行动计划。

2021年初,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5月11日至6月11日,公安部又在山东济南组织开展了“团圆行动刑事技术集中比对会战”。通过一个月比对会战发现的线索,已找回失踪被拐儿童718名、抓获拐卖儿童逃犯8名,取得了显著战果。

而此次比对会战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参战人员精。公安部从全国公安机关抽调刑事技术专家69名,这些专家都是刑事技术领域懂专业、会研判的综合型人才,具有丰富实战经验。

二是数据资源全。行动广泛收集了失踪被拐儿童和父母的照片、DNA等信息,研究制定了技术比对会战工作规范,确保相关查找比对数据齐全。

三是系统功能强。及时对“打拐DNA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又专门研发“团圆行动技术比对会战平台”,实现父母身份信息核实、疑似被拐人员情况核查、工作指令上传下达、行动战果复核统计等专项工作,为比对会战提供了案件管理、多模比对、综合分析、专家会商、任务推送等功能。会战中,参战专家拓展应用最新科技手段,及时与实地走访调查等工作相衔接,确保了比对会战取得成功。

下一步,公安部将认真总结第一次比对会战的成功经验、做法,尽快组织开展第二次集中比对会战。

打拐DNA系统”到底有多高效?

在“打拐日常”中,建立于2009年的“打拐DNA系统”受到众多网友关注。警方此次正是先运用最新比对查找手段,成功在河南发现疑似郭新振的线索,然后采集他的DNA信息并录入“打拐DNA系统”,成功与山东聊城郭刚堂夫妇比中,最终确认了郭新振的身份。

6月1日,公安部曾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公布全国3000余个免费采血点。采血不受户籍限制,呼吁未采血的失踪被拐儿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员和身源不明人员,尽快到附近采血点免费采集,依靠科技寻亲。

这样做效果如何?

近年来,常有公安机关通过打拐DNA信息库盲比比中失踪被拐儿童的案例,被拐人员此前甚至不知晓自己身世有疑。6月1日后,又有近万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接受免费采血,目前已帮助306个家庭实现了团圆。

2015年报道截图

13日,警界大V@江宁婆婆 发帖介绍称,被拐孩子的父母报警后必须且免费录父母DNA,警方打拐解救找到的孩子必须且免费录孩子的DNA。对于2009年之前的拐卖警情,这些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也不间断地进行了DNA补录,基本上少有遗漏。“只要父母报过警采过DNA,找到孩子基本上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在公安机关打查结合重拳出击下,拐卖儿童案件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甚至几近消失的态势。每年找回的失踪儿童大多是自己走失或离家出走,目前主要是以查找积年案件为主。”

1963年,5岁男孩“吉显”随家人逃荒到河南后离散。时隔58年后,公安部“团圆”行动让他90多岁的母亲终于在有生之年等来了儿子的消息。

视频截图

除此以外,@江宁婆婆 也提到目前打拐工作的难点称,之前各地公安机关解救的孩子当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在数据库里比不到父母DNA。唯一的可能,就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报过警,而且大多是主动卖出亲生孩子。

@江宁婆婆:这些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绝大多数就是因为DNA没有比到他们的父母。

为此,民政部、公安部2015年联合制发了《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为推动打拐解救儿童回归家庭、维护打拐解救儿童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

这名贩卖儿童惯犯被翻出的旧案,一桩比一桩久远

再回到那起24年积案上,公安机关围绕郭新振当年被收养的情况循线追踪,确定了呼某及其当年女友唐某2名犯罪嫌疑人,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扩线深挖

事实上,现年56岁的贩卖儿童惯犯呼某,也算得上是我国打拐工作成效的“活标本”。

根据媒体报道,1988年和1996年,呼某曾分别因犯盗窃罪、敲诈勒索罪入狱。

2009年,因涉嫌2001年在河北拐走一名女童,呼某被执行逮捕。

2021年,因涉嫌2000年在山西拐走一名男童,呼某再被山西警方抓获归案。因为今年“团圆”行动启动后,民警采集的被拐男童父母血样,成功比中河南一名疑似被拐儿童。经过缜密侦查,民警锁定了包括呼某在内的2名犯罪嫌疑人。

等到今年6月,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之子被拐案取得重要进展,犯罪嫌疑人呼某在被提审时畏罪心理严重,拒不交代。专案组围绕其关系人开展进一步侦查,在其当年女友唐某供述罪行后,呼某最终认罪。

于是,呼某身上又添一起1997年积案。这更说明,他从未主动供述自己曾犯下的罪行。

除此以外,封面新闻从一名知情民警处证实,呼某是一个拐卖儿童的惯犯,在他被山西警方抓获后,其他地方的公安局就陆续打电话来了解情况、现场提审等。

惯犯不断被翻出旧案,不但是警方打拐工作有了成果,也意味着更多家庭实现团圆。

只是技术的胜利?

除了警方努力,在寻找失踪被拐儿童中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群众的力量。

作为被拐儿童父亲,郭刚堂在这24年间,一边骑着摩托车辗转多地、跨越数十万公里寻找孩子,一边积极参与打拐志愿活动,将搜集到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及时反馈给公安机关。通过他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先后找回被拐多年儿童100余名。

在1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不但表达了对郭刚堂24年付出的感动,并强调,开展好“团圆”行动,不仅需要公安机关、失踪被拐家庭坚持不懈地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有人会知晓失踪被拐人员情况,有人会发现拐卖犯罪分子的踪迹。

“借此机会,公安机关正告那些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继续潜逃没有出路,公安机关有能力、有信心将你们缉捕归案,尽快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是你们的唯一选择。”

近年来,包括29年前“南医大女生被杀案”在内的一系列悬案接连告破。不能否认技术革新给积案带来的曙光,但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技术背后,终究是人。

责任编辑:童黎
打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上走人了,还要对中国无人机动手

促消费为什么没有起色?这与搞创新不矛盾

中国首次实现!“领先马斯克的星链”

15死!新年首日,“恐袭”疑云笼罩美国

这一领域,普京指示要确保同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