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打击恶意“起底”,英媒又拿“言论自由”说事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7-23 22:58

(观察者网 讯)据香港《晴报》7月22日报道,香港特区立法会7月21日就《个人资料(私隐)(修订)条例草案》进行首读及二读,建议将“起底”行为刑事化。香港特区政府表示,会全力配合立法会的审议工作,争取尽快通过法案。

此时,欧美媒体依旧在蓄意挑事。英国《金融时报》22日叫嚣,这是在限制言论自由。美国《华尔街日报》5日也曾发文称,脸书、推特、谷歌齐发警告,威胁要撤出香港。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网站宣传图

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指出,“修例风波”期间,不少人有意图地公开他人资料,致被起底者及其家人饱受欺凌和滋扰。

根据私隐公署公布的数据,自2019年6月至今年6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接获超过5800宗关于“起底”的投诉案子。当中涉及警务人员及其家属的占比约36%,众多人士的电话、住址、学校甚至身份证副本等个人资料在网上流传,并伴以侮辱性言辞。受害者往往遭受电话等各种形式骚扰,甚至影响现实工作,生活大受影响。

2019年6月至今年4月底,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已将超过1460宗个案转交警方作刑事调查,目前仅17人遭逮捕,其中2人被定罪;已将60宗个案转律政司跟进,当中仅有4宗已被定罪。另外,公署先后联系网络平台,要求移除5905条涉及“起底”的内容,当中共4328条已被删除,仅占比七成。

因此,曾国卫表示,需立法打击“起底”行为。曾国卫说,侵犯他人隐私的自由需受制约,特区政府(如果)不闻不问,不符市民期望。

而英国《金融时报》22日却妄称,这是特区政府为了“进一步控制公民自由”而实施的条例。《金融时报》挑刺称,条例过于宽泛,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公民容易受到任意的指控和不公平的起诉。这个条例可以用来限制言论自由。

《金融时报》声称,根据《私隐条例》,香港特区政府可以要求脸书、谷歌和推特等平台删除恶意“起底”内容,如果该公司未能遵守要求,将阻止该平台的本地访问。

另外,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更是扬言,脸书、推特和谷歌发出警告,拟议中的私隐条例修订可能会让他们撤出香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脸书、推特和谷歌曾在私下警告香港特区政府称,如果有关部门继续推进《个人资料(私隐)(修订)条例草案》,他们可能会停止在香港提供服务。脸书、推特和谷歌抗议说,这个条例要求互联网公司为网上恶意曝光他人隐私的行为负责。各公司担心,如果有用户在网上发布相关内容,公司可能也要面临相关的刑事调查或起诉的风险。

但是,这一报道很快又被“打脸”。亚洲互联网联盟表示,并没有成员有撤离香港计划,它们仅是对港府拟修例限制“起底”表示关注,是最先发起报道的《华尔街日报》报道有误。

根据《私隐条例》规定,任何人士在未经资料拥有者同意下,在公共领域或平台上,披露资料当事人,包括被“起底”者的配偶和子女的任何个人资料,而该项披露导致该资料当事人蒙受心理伤害,这种伤害大多来自恐吓,不论其意图如何,该人即属犯罪,一经定罪,最高将面临罚款港币一百万元及监禁五年的处罚

对于外媒的无端指责,香港特区政府14日便已解释清楚。香港特区政府强调,这次修例只涉及打击恶意起底行为和赋予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适当执法权力,罪行范围界定清晰、具针对性且目标明确,打击的对象是发布起底信息并有意图或罔顾会否对资料当事人造成伤害的起底人士。

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表示,条例草案在保障私隐和保障言论自由之间已取得合理平衡,对于网络平台而言,条例草案要求这些服务提供者执行停止披露通知,以尽早把涉及侵犯个人资料的起底内容移除,目的是避免进一步散播有关个人资料,减少对受害人的伤害,而非针对任何服务提供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丁悦
起底 香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