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妈妈” ——中国援非医疗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8-17 10:11

“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之七十四

2014年3月,西非地区暴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并逐渐演变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中国政府率先响应疫区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第一时间向疫区支援物资和医护工作者,先后提供了四轮总共价值7.5亿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

护理组组长黄顺是第二批由中国政府派到塞拉利昂的援助医疗队先遣队员之一。在中塞友好医院埃博拉留观中心,黄顺遇见了9岁女孩雅尤玛,她刚刚失去了相依为命的母亲,自己也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连续3天未进食,遭受着高烧、呕吐、腹泻和大小便失禁的折磨,奄奄一息。为了帮助雅尤玛康复,黄顺带领团队轮流为小女孩测体温、喂药、补充水分,每次给雅尤玛喂水时,黄顺都会细心地先用手腕试好水温。小女孩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失去妈妈的痛苦,仍啃噬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了让雅尤玛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黄顺和医疗队的其他13位女医生决定用母爱打开雅尤玛那道紧闭的心门。她们给雅尤玛买来蛋糕、巧克力等零食,还送给了她一只从国内带去的熊猫玩具。“中国妈妈”们的陪伴终于让雅尤玛再次绽放笑容。熊猫玩具也成为了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黄顺与雅尤玛

除了医护人员,中国政府还派出科学家远赴疫情最严重的一线研发疫苗,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就是其中一位。在埃博拉病毒肆虐时,陈薇带领团队多次赴塞拉利昂进行埃博拉疫苗研发,研制出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陈薇团队研发的疫苗不仅防控针对性最强,而且是全球首创冻干粉剂型,37摄氏度环境下可稳定2周以上,适合疫苗冷链条件难以保障的西非热带地区广泛使用。面对在一线被感染的危险,陈薇院士不仅有着科学家的担当,更有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肩负着援助非洲医疗的使命,无畏地与病毒做近距离斗争。

自1963年4月中国政府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出了由24名医疗专家组成的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开启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历史篇章后,中国援非医疗队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政府先后向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2.1万人次,救治非洲患者2.2亿人次,为非洲培训了数以万计的医疗技术人员,并在非洲援建医院、援助大量药品。一些医护人员在非期间因战乱、意外和疾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援非医疗队有近千人次获得受援国颁发的总统勋章或骑士勋章,中国援非医疗队被誉为“白衣使者”、“南南合作的典范”和“最受欢迎的人”。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所说:“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是国际社会抗击艾滋病、埃博拉、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是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坚信人类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政府不仅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负责,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责任编辑:张菁娟
埃博拉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

急了?韩媒感叹“从中国来的人少了,包裹多了”

持续强降雨已致广东4人死亡,仍有10人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