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巩俐谈“演技”:演员不需要技巧,用技巧塑造人物会很生硬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9-25 18:55

(观察者网讯)9月24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举办电影大师班,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巩俐与导演娄烨,演员张颂文、赵又廷一起,就“电影与我们”的主题展开对谈。

被问及对“演技”的理解时,巩俐想了一会回答称,“演技”这个词就不太对,“演员是不需要什么技巧的”,如果用技巧塑造人物会很生硬,应该“用心去表现人物”;但角色有特殊身份或技能时,演员应该提前做准备,不管片中有多少呈现,这个技能需要长在自己身上。

24日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巩俐现身北影节电影大师班并担任主讲,对谈嘉宾均为电影《兰心大剧院》的主创。

活动现场,嘉宾们被问到对于“演技”的理解,参演过《隐秘的角落》《春风沉醉的夜晚》,同时也是表演指导的张颂文举例称,他曾在《春风沉醉的夜晚》拍摄一场和谭卓的对手戏时,因为导演不停机开始自由发挥,结果电话突然响了,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好接了电话,但内心非常忐忑。

“因为按照常理这是非常破坏戏剧的元素,是拍摄大忌。结果导演娄烨说‘你接电话的那五分钟演得最好,特别像有一个人真的给你打电话’。”

导演娄烨也称,对他来说,“好的演技就是忘了演技,忘了这个概念”。

轮到巩俐回答时,她思考了一会后坦言:“我觉得‘演技’这个词就不太对,‘演技特别好’,这就变成一个技巧了,演员是不需要什么技巧的,用技巧塑造人物就会很生硬,所以‘技’就不要,用你的心去表现这个人物就好了。”

“这不太好解释,你说这人‘演技特好’,他也不是运动员,有运动技巧,你在准备角色的过程中,角色有特殊身份、技能时,应该提前做准备,但这个不是‘技巧’,不是‘演技’。”

巩俐电影大师班活动现场(图源:北京国际电影节官网)

巩俐随即举例,电影《艺伎回忆录》里有一个旋转扇子的动作,导演拍摄前告诉她这个动作很重要,她以为至少有五分钟的镜头,于是练了几个月,每天练习几千下,终于成功了,结果电影里只展现了一秒钟,但“你练完之后这个技巧可能就长在你身上了”。

巩俐接着提到,电影《兰心大剧院》里有个黑暗中拆枪装子弹的动作,导演娄烨让她练拆枪,她也练了很久,手都练破了,最后片中这个镜头被导演删掉了。

“但我也理解,导演让我练这个动作的目的是,这个技能你要有,不一定会在电影当中呈现,这个技能需要长在你身上……其实最后有没有镜头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演员应该达到导演的要求。”

在随后的对谈中,巩俐回忆起了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被“退戏”的经历,当时她经过老师同意,在一个学姐的介绍下去成都面试,结果导演见到她简单问了几句,没有让她试戏,也没让她念台词,然后说可以了,学姐就把她带出来了,说先回去等消息吧。

巩俐回到学校后,在老师的提醒下才知道自己被退戏了,并听老师的话继续练台词,努力去掉山东腔。

“当时有一点受到打击,就觉得为什么没让我试一下,没有一点机会给我。后来我想幸亏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因为被退回来没多久就被张艺谋导演选中了。现在很多年轻的学生,肯定也会有被退戏的经历,但没关系,被退回来你就好好练台词吧,跟我一样。”

巩俐称,自己对表演“开窍”是从《秋菊打官司》开始的,那是自己真正“进入”电影,明白其中的艺术性,因为那部电影的拍摄最接近她在学校表演话剧的状态。

在她看来,当时的拍摄有点类似“偷拍”,摄影师在哪儿都不知道,导演没什么提示,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但恰恰是这种拍法,让她在表演上拥有了很高的自由度,80%的镜头都是她戴着耳麦自由发挥完成的,有时候连镜头在哪都不知道,这让她觉得自己“和摄影机的关系不一样了”。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将于9月29日举办,宣布并颁发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及北京市场创投单元评选结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严珊珊
巩俐 北京国际电影节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