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二维码还能不能用?央行:消费者日常支付体验不受影响
来源:新华社
2021-11-28 10:30
近日有消息称,“微信、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经营收款”。收款二维码到底还能不能用了?新华社记者27日独家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获悉,该说法系误读。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但消费者日常支付体验和感受不会受到影响。
人民银行有关人士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果消费者在早点摊购买煎饼果子习惯用手机支付,仍然可以用扫码等方式付款,没有任何变化。如果卖菜的商贩此前就已经使用经营收款码收款,也不受任何影响。
10月,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收款条码支付提出一系列管理要求,一些人却对部分内容产生了误读。
记者从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了解到,此前一些商户收款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此类“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收款安全性较低,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另外,按照相关要求,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至于哪些用户属于“具有明显经营特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
通知将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银行有关人士表示,在相关要求实施之前,支付服务机构必须要全面、充分评估客户正常支付需求,制定配套服务解决方案,确保服务成本不升、服务质量不降。收款服务机构有义务免费为商户提供商用收款码,商户只需要提供必要的身份核实信息。
人民银行表示,人民至上、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一直是监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近年来,公众对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深恶痛绝。在公安机关会同金融管理部门开展的相关案件调查中发现,使用出租出售的个人收款码、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申请虚假商户等是犯罪分子常用手段,给许多个体商户带来资金损失。央行此次出台相关要求,正是为了加强行业管理,堵住漏洞,斩断非法链条,更好地保障个体商户资金安全,守住老百姓“钱袋子”。
(新华社记者 吴雨)
打开APP查看128条评论
评论128条
无博之客
2021-11-28 11:13
已注销用户
2021-11-28 10:52
我也算是个上过大学的人,阅读理解应该不低于基层群众,看完了那个通知感觉迷迷糊糊云里雾里,各种专业名词,摸不着头脑,不被误解才怪,以后这种涉及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通知能不能顺便给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看了一下微信经营收款 ,收款要T+1银行到账,还要收0.6%的活动费率,这对于广大小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下着小小雨
2021-11-28 11:04
不要随便说谁谁误读,尽管我不是做生意收钱的,但是我还是认真读了文件两次,我关心的是我是否可以照常微信支付,我同情我所见的小微百姓生计。但是我好失望,看不到大家该如何操作。少讲些套话理论名词,多接地气,多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不接地气会造成社会混乱的。
战术性鸡汁
2021-11-28 12:14
睡觉吧
2021-11-28 11:41
0.6是给腾讯还是国家?
企鹅到口的肥肉给国家?想多了
Alpha1
2021-11-28 11:44
央行推的电子货币无人用,适用性差.是主因
打击现在市面上的移动支付也不能解决本质问题.
Die in youth
2021-11-30 08:32
为么取个名也那受欢迎
2021-11-29 10:42
应该是,打你的时候,别怪我事先没说
对,就这个意思,那个文件除了央行明白,连中心支行有的时候都理解不到位,更别说我们了
什么情况
2021-11-29 17:14
起大风
2021-11-29 13:00
你说的是产业化蔬菜基地,我想问像郊区的菜农直接把菜卖给居民,这要怎么搞,不想被菜贩子盘剥
如您所述‘郊区的菜农把菜直接卖给居民’,这句话已经包含了一半答案,可能您没发觉吧。‘郊区的’与‘居民’,本人的理解就是近郊的农户,在满足自家日常菜蔬消费的基础之上,把多余的菜蔬销售给离家不远的‘居民’。假设本人没有理解错的话,那这个交易应当是临时性质的交易,而非长久固定的一种交易模式。如果郊区的菜农每天都开着小车,拉上几百上千金斤蔬菜直接去卖给居民,那这个性质就变成‘经营性质’了,这点您没什么异议吧。
这里的两种情况是有本质性去别的,前者是临时性交易,交易总量一半也就局限在150斤左右,完全可以采用面对面的电子支付行式进行。后者则是完全的经营性交易,这个交易的主体一方(即您所述的菜农一方),有可能是单纯的个体农户或是代邻居进行售卖,也有可能是您所说的‘菜贩子’,不过这个是经营性质是确凿无疑的。后者的目的,一是为了多赚钱、其次是为了逃避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