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天坑”专业:材化生位列学科建设数前三,说明了国家的需求所在

来源: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2022-05-18 14:01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原题为《所谓“天坑”专业,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作者余晓

最近,“天坑”专业受到媒体关注,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报道采访了几位学生。有同学想从所在学校的化学系转到软件系。他说,“计算机代表着当代打工人薪酬的天花板,也是内卷的重灾区。‘天坑’专业卷得没那么厉害,但坚守下去就一直在‘坑’里。”

关于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及其相关专业)是“四大天坑”的争议由来已久。 这位同学的选择到底对不对?网友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认为,用“钱景”来衡量一个专业,未免有些目光短浅;但也有人认为,考虑到诸多客观原因,有同学想要为今后的生活寻求保障,也无可厚非。

那么,同学们到底该不该选择“天坑”专业?选择专业的尺子究竟又是什么?

其实,去年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邓红兵,为所谓“天坑专业”正名,就成为舆论场中的焦点。相关讨论持续时间如此之久,正说明

该问题确实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某些专业之所以会被冠以“天坑”之名,主要原因是专业学习难度大,缺乏就业竞争力,到生产一线多,收入也偏低。 但是正如邓教授所言,这种看法可能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从比较实际的角度来看,所谓“天坑”专业,因为冷门,报的人也少,将来竞争者也少,保研读博有可能更顺利,也更有发展和进步的空间;而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不但竞争激烈,也未必能保证一个光明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年轻人如何去谋生,而是鼓励人们去勇敢创造生活、追求理想。 不管学习的是什么专业,有热情、有动力,才有可能干出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相反,如果从一开始就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为今后的就业做打算,为了得到更丰厚的报酬而选择没有兴趣的人生道路,终有一天可能会感到厌倦和疲惫。

在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材料、化学、生物这三个所谓的“天坑”位列学科建设数量前三位。这一反差说明我国对发挥基础学科原动力作用的重视,也说明了国家的需求所在。

这也提醒我们,一段时期内,专业固然可能会有冷热之分,但更要把目光放长远,要看到一个专业的长期趋势、需求。 今天的冷门专业很有可能就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今天的埋头钻研很有可能就是为将来的耀眼成就打基础。

当然,我们要谈热爱和责任,也要从现实层面帮助和支持每一位年轻人的发展。比如,应该鼓励高校开门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冷门专业的同学也能学有所用;又比如,培育相关基础学科的产业企业,增加优质就业机会,让年轻人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和机会。

选择专业确实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是不管选择的是热门还是“天坑”专业,最重要的还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没有哪一个专业能够“躺平”。 所以,为了让自己的选择不被辜负,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全力去拼搏、奋斗。

责任编辑:林铃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

王毅见布林肯,对美方提出三个“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