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翻倍逼近5亿
来源:澎湃新闻
2022-11-15 13:52
随着中国高血压诊断“门槛”下调,一夜间很多人成了高血压患者。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发布,其中最大的关注点,是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新版指南一经面世就引发热议。有专家认为,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也有人担心,原本血压值处于130/80 mmHg~140/90mmHg区间的人群转入高血压人群,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从2.45亿逼近5亿,中青年人群诊断出更多高血压患者,也将由此带来巨大医疗压力。
2021年10月8日,南京,医护人员在江苏省中医院为咨询者测量血压。视觉中国 图
究竟新标准意味着什么?11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樊民。谈及新版指南,专家直言“有一些担忧,也有一些鼓舞”。
干预关口前移
在中国,高血压不仅是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心梗、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
对医疗界而言,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上多数国家均重视控制高血压,2017年,美国首先对高血压诊断界值做出突破。
《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指南》首次将普通人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至130/80 mm Hg,打破了沿用数十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022年,欧洲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治疗指南中,也将高血压界定为130/80mmHg以上。
“尽早地降压、尽早地干预,可以对健康带来明显获益,这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已经证实了。”崔松说。目前,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例如SPRINT研究、STEP研究、BPLTTC、CRHCP研究等表明,将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能够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
樊民也表示,之所以高血压标准在不断降低,主要是各国都希望将高血压的干预关口前移。上世纪90年代,中国高血压标准为≥160/95mmHg,随后降至≥140/90mmHg,这一标准维持了好多年,直到现在又降至≥130/80mmHg。”
如今不难发现,随着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攀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理念已深得人心。崔松觉得,高血压的前期防治、提前干预已经逐渐有了共识。
“现在就算不修改这个指南,我们对血压的控制,已经是希望大部分人都能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崔松说。
给医疗资源带来考验
即使如此,目前做出突破的仍是少数,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降至担忧与鼓舞
新版指南发布后,医院是否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崔松说,指南并非行政命令,但是通常医生会按照指南进行诊断。但现在新版指南刚刚发布,接下来从中华医学会到上海医学会,从大医院到小医院,还会有一个讨论学习过程,最终才会形成共识。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是高血压病患大国,《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很高。
从专家临床经验来看,近年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已来到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通常中老年人是高血压主要群体,新版指南将诊断标准下调,将会大量增加中青年患者,崔松认为这未必是坏事。
在专家看来,新版指南能够尽早将高血压前期患者识别出来,对年轻群体而言,血压达到130/80mmHg时还不需要药物治疗,反而提醒中青年患者注意饮食作息、锻炼身体,进行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群体的规模。
“降低高血压的标准也是希望能将高血压的干预关口提前,让患者和和家属更为重视这一疾病,一起规范相关药物的治疗,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心梗、高血脂症等发生。”樊民坦言,最终目的是让国人拥有更加健康的心血管状态。
崔松还看到,在新版指南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他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将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我们现在跟国际先进水平衔接得很近,但同时也面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崔松说,他感到“有一些担忧,也有一些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