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将翻倍逼近5亿
来源:澎湃新闻
2022-11-15 13:52
随着中国高血压诊断“门槛”下调,一夜间很多人成了高血压患者。
11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发布,其中最大的关注点,是将中国成人的高血压诊断界值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新版指南一经面世就引发热议。有专家认为,大量的队列研究、随访观察研究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血压升高是导致心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能够带来明确的心血管获益。
也有人担心,原本血压值处于130/80 mmHg~140/90mmHg区间的人群转入高血压人群,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从2.45亿逼近5亿,中青年人群诊断出更多高血压患者,也将由此带来巨大医疗压力。
2021年10月8日,南京,医护人员在江苏省中医院为咨询者测量血压。视觉中国 图
究竟新标准意味着什么?11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崔松、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樊民。谈及新版指南,专家直言“有一些担忧,也有一些鼓舞”。
干预关口前移
在中国,高血压不仅是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心梗、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首要死亡原因——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
对医疗界而言,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遏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核心策略之一。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上多数国家均重视控制高血压,2017年,美国首先对高血压诊断界值做出突破。
《2017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指南》首次将普通人群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至130/80 mm Hg,打破了沿用数十年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022年,欧洲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治疗指南中,也将高血压界定为130/80mmHg以上。
“尽早地降压、尽早地干预,可以对健康带来明显获益,这在国内外许多研究中已经证实了。”崔松说。目前,已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例如SPRINT研究、STEP研究、BPLTTC、CRHCP研究等表明,将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能够带来显著的心血管获益。
樊民也表示,之所以高血压标准在不断降低,主要是各国都希望将高血压的干预关口前移。上世纪90年代,中国高血压标准为≥160/95mmHg,随后降至≥140/90mmHg,这一标准维持了好多年,直到现在又降至≥130/80mmHg。”
如今不难发现,随着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攀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理念已深得人心。崔松觉得,高血压的前期防治、提前干预已经逐渐有了共识。
“现在就算不修改这个指南,我们对血压的控制,已经是希望大部分人都能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崔松说。
给医疗资源带来考验
即使如此,目前做出突破的仍是少数,将高血压诊断标准降至担忧与鼓舞
新版指南发布后,医院是否必须按照新标准执行?崔松说,指南并非行政命令,但是通常医生会按照指南进行诊断。但现在新版指南刚刚发布,接下来从中华医学会到上海医学会,从大医院到小医院,还会有一个讨论学习过程,最终才会形成共识。
值得警惕的是,中国是高血压病患大国,《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在内的高血压严重并发症致残和致死率很高。
从专家临床经验来看,近年来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仍在不断增加。因此,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已来到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通常中老年人是高血压主要群体,新版指南将诊断标准下调,将会大量增加中青年患者,崔松认为这未必是坏事。
在专家看来,新版指南能够尽早将高血压前期患者识别出来,对年轻群体而言,血压达到130/80mmHg时还不需要药物治疗,反而提醒中青年患者注意饮食作息、锻炼身体,进行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最终降低心血管疾病群体的规模。
“降低高血压的标准也是希望能将高血压的干预关口提前,让患者和和家属更为重视这一疾病,一起规范相关药物的治疗,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尽可能避免心梗、高血脂症等发生。”樊民坦言,最终目的是让国人拥有更加健康的心血管状态。
崔松还看到,在新版指南对于高血压管理建议首选家庭血压监测,他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将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我们现在跟国际先进水平衔接得很近,但同时也面对新标准带来的挑战,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崔松说,他感到“有一些担忧,也有一些鼓舞”。
打开APP查看182条评论
评论182条
润泰丰华
2022-11-15 14:20
来自广东省
我医疗器械行业的
十几年前还是140 90的标准,到达这个标准的人群是不多的。高血压的人才会这么高。
然后降低到135 85的标准,这个标准其实胖一点,年纪大一点都会达到这个血压。一个微胖中年人如果不是天天锻炼,基本上都靠近这个血压。
130 80这个就离谱了有点,可以说随便拉个胖子或者上点年纪的,大部分都会超过这个值。尤其是上年纪的,他们只是血管老化或者身体代谢能力降低血脂高了一点,并不会直接变成高血压病(150 95以上)
哦吼有瓜吃
2022-11-15 16:41
来自北京市
有一说一,130/80-140/90这段的人可别乱吃降压药。降压药一定遵医嘱,而且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低压80胡乱一粒降压药下肚很大概率直接变低血压。难受得很,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风过疏林
2022-11-15 14:19
来自安徽省
我体重90KG时,高压超过140,
现在体重减到不到80KG,高压125左右。
七月份开始的,只用了两个月左右减了10+KG,没有高强度运动,就是少食,长时间的轻微程度运动(就是钓鱼哪啦---坐下,上饵,起立,扬竿,坐下,起竿收杆,上饵,就这些动作,强度不大,一分钟反复三五次,每天三个小时以上---注意一下你就会发现,钓鱼人很少有特别胖的)
阿杜的微博2011
2022-11-15 18:33
来自上海市
血压是什么、造成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血压无疑是最常被检测的身体指标之一,检测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解血压值是否过高,以便随时降压。可见在大众的印象中,血压是随时可能升高的,所以需要经常控制,这样才能防止由于血压不断升高可能造成的血管破裂。可是,这种随时降压的预防措施真的起到保护血管和心脏的作用了吗?
要了解真实情况首先需要了解血压是什么,以及造成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血压是心脏通过搏动,也就是一收缩一舒张所产生的,推动血液循环并最终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当心室收缩时压力最大,这时的压力值被称为高压。当心室舒张时压力最小,这时的压力值被称为低压。
造成血压升高的原因,除心脏热度过高造成的心室自身膨胀力加大外,其他情况主要来自血液与血管的阻力加大。为了克服阻力,心脏不得不以加压的方式克服阻力以完成正常的血液输送任务,这时就会造成血压升高。
血液方面,由于血温降低或血粘度升高,也就是血液趋向固化的情况下流动就会缓慢,阻力也就会加大,这时心脏为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只能被迫增加压力。
血管方面,如果血管温度下降造成血管弹性降低而趋于硬化,伸缩度减小,由于血液运行空间缩小也会造成阻力加大,这时心脏为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到位也只能被动增加压力。
血压升高有个前提,就是心脏在自身动力允许的情况下才能升高血压,如果心脏自身动力不足,也就无力升高血压,结果就会造成局部器官供血不足,影响到身体功能的正常运行。也就是说,升高血压是心脏在无法降低血液及血管阻力的前提下,为完成血液输送工作被迫采取的调控措施,而这种调控措施只有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允许之内才能做到。
了解了造成血压升高的阻力原因,排除阻力也就成了降低心脏负担从而降低血压,且不影响血液正常运行的唯一可行的方法。也就是只有通过节制饮食减少油腻食品的摄入,以加快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血液血管温度,以改变血液凝滞血管硬化状况,才能彻底改变血压被动升高的局面。
而目前中医界通常采取的清热凉血平肝潜阳之类的滋阴降火方法,只适合热度过高造成的心室自身膨胀力加大的情况(现实中单纯这种情况并不常见),并不适合因血液血管阻力加大造成的血压升高。
而西医所采用的降低心脏动力、减少血容量(利尿)、扩张血管等方法,虽然能在指标上降低血压值,但对心脏、肾脏正常功能以及血管弹性都不可避免地产生破坏作用,而且同时会造成局部供血不足,产生了一系列功能性障碍。
可见,目前医疗界所采用的降低血压的方法,都没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反而由于盲目降压造成了很多功能性破坏,并不值得普遍推广。
而事实上,对于缺血造成的功能性障碍,有时身体必须通过暂时升高血压来完成血液输送才能恢复正常功能,有些病人甚至高压需要升高到200以上才能达到目的,这对于只知降压不知升压的医疗界来说就更应是闻所未闻了。
痒痒挠
2022-11-15 15:10
来自辽宁省
又是跟着美国标准走。实话说,医学界西化的现象太严重了。
hnzhucc
2022-11-15 15:07
来自广东省
这是鼓励运动呢?还是鼓励终身用药呢?标准一降,病人翻番,还是终身用药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