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票房破10亿口碑爆棚,网友:中国科幻电影大门,这回连门带墙都给轰开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1-24 19:29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进入第三天,截至1月24日18时15分,内地总票房(含预售)破36亿。其中《流浪地球2》不负众望,上映首日已打破22项内地影史纪录,目前以12.17亿元的成绩暂列总票房榜单第二名。

续作狗尾续貂,不知是多少影视作品逃不开的宿命。而《流浪地球2》在剧情、特效、演员演技都全面超过前作,以及更为宏大的集体主义叙事角度展示中国文化精神内核,诚意用心之作成为今年贺岁档很多观众的首选。

“每一帧都对得起观众的期待”“被关上的中国科幻大门,这回连门带墙都给轰开了”……类似好评如潮。24日,解放军媒体官方账号“钧正平”点评《流浪地球2》热映时,还特别强调必须鼓励和培养对军事科技的想象力。

导演郭帆用四年时间,告诉“小破球”的粉丝们——好饭不怕晚。

全文配图均来自@电影流浪地球

4年前的“小破球”,讲述的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寻找新家园,但在2075年发生“木星危机”的故事。

续作则回到地球开始“流浪”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手迎难而上,在2044年和2058年解决“太空电梯危机”和“月球危机”,书写一部荡气回肠的人类史诗。

“人们空前团结,开始流浪地球”。话虽这么说,可过程远非如此顺利。正如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李雪健 饰)感慨万分时说的:“天亮前的夜,最难熬。”

原著讲述的是“飞船派”与“地球派”的路线之争,影片则主要聚焦“数字生命计划”和“移山计划”。

面对灭世威胁,支持“数字生命计划”的一派,相信将记忆和意识上载后,就可以抛弃肉身获得永生;另一派则积极推行“移山计划”,即在地球上布满一万个行星发动机离开太阳系,但需要100代人用2500年来完成。

从名称上就能看出,后者由中国主导,讲的就是一个“愚公移山”,以世代子孙后人接力,完成撼天动地之壮举。

此外还有一个“方舟计划”,但刚出场就“歇菜”了。这项计划中要用到的“太空电梯”和“方舟号空间站”,开篇就被恐怖袭击毁灭,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这段内容可以说是肉眼可见的“经费爆炸”:横贯天地的“钢铁巨兽”、长达九万公里的太空电梯,以气势磅礴之姿扶摇直上傲立天地,极具视觉冲击力。

一段轿厢飞速上升的长镜头,甚至能让人从2D画面里体会到“推背感”,场面炸裂到观众直呼“爽到天灵盖飞起来”“鸡皮疙瘩在跳舞”。

还没从震撼中缓过神来,紧随其后就是敌方不讲“武德”搞偷袭,入侵联合政府的万台无人机,向太空电梯和空间站发起“自杀式”攻击。

垂直起降版歼-20、苏-57、F-22等各国先进战斗机的未来版本,与无人机蜂群作战展开超大规模空战的炫酷场面,军迷狂喜。

“无法锁定,全是友军!”“你快摇人啊!”对无人机无法做出敌我识别时,战斗机飞行员爆出的这声吐槽,在紧张气氛里又增添了一丝喜感。

随着方舟号空间站遮天坠落,暗示“方舟计划”的告吹,中方顺势积极争取各方对“移山计划”的支持,但在33个国家组成的联合政府中屡屡碰壁,“数字生命计划”的呼声倒是越来越高。

毕竟若是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实现永生,何苦费劲巴拉地又是放逐月球,又是极尽全球资源打造行星发动机,还要让一百代人都像“苦行僧”一样。

更何况待到那时,我们这一代人早就是浩渺宇宙中的一粒微尘,“解决一百年后的危机和当下的人有什么关系?”

于是,在灭世之灾面前,影片中的大国之间展开了一场可以说是与现实极为贴合的政治博弈。

美国代表一句“我们90%的民众支持数字生命,所以我们不会帮助你们”,表明了西方部分国家准备做甩手掌柜的摆烂态度。

要想说服联合政府,中国则必须在时限内独自验证“移山计划”的可行性。干着最多的事,受着最多的气,属实“纪实文学”了。

在几轮较量后,中方代表逐渐把控主场,态度坚决强硬。在“月球危机”后,中方表态将向境内所有人员开放地下城提供紧急避险,遭到欧美代表冷嘲热讽。

年轻的中方代表,曾几何时也因各国冷漠态度而气得大呼“不公平”,这回却是微笑着回答,语气不卑不亢:“这不是讨论,我们是告知。”

当行星发动机如期成功点燃时,一直隐忍克制的中方代表“周喆直”情难自禁鼓掌大笑。

让多少人瞬间想起,50多年前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这经典一幕。

后来,周喆直身着灰色中山装,胸口佩戴国旗徽章,代表中国在联合政府大会上发出振聋发聩之声的形象,又让人恍惚间看到了另一位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周老师”。

会上,周喆直发表了题为“一根愈合的人类股骨”的演讲,号召各国摒弃私利,互助团结以延续文明火种,更是恰如其分地显示了现实中的中国一贯在国际社会上呼吁促进各国团结一致,推进国际合作的负责任大国担当。

“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这句取自原著内容的台词,显示了“小破球”一如既往柔软且中国化的情感表达。

而在如此宏大叙事中找到的落脚点,则以宇航员“刘培强”(吴京 饰)与数字世界架构师“图恒宇”(刘德华 饰)这两个角色,作为“移山计划”与“数字生命计划”两条路线斗争的代表。

为了让儿子获得进入地下城避难所的名额,刘培强不得已放弃治疗身患辐射病命不久矣的妻子,参加“领航员”空间站的选拔。

图恒宇因一场意外车祸痛失妻女变得偏执,在“数字生命计划”被禁止后,他还将女儿的记忆和部分意识存档,违规将信息上载,妄图给孩子一个不被世俗理解的“完整人生”。

导演郭帆接受对话时表示,他认为两部《流浪地球》有一个共同点,即植根于中华文化,再结合技术完成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表述。

《球1》表达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怀,因此面对危机时选择和地球一起“流浪”,而非西方那般坐着飞船逃跑再殖民其他星球;《球2》则更为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突出中国人的亲情观。

刘培强和图恒宇皆是如此,前者隐忍追寻未来,后者偏激沉溺于过去。为了各自孩子的将来,两个本无交集的父亲选择不同,却又意外地相互影响:

图恒宇被刘培强面试时因家人问题破防而触动,随后做出了违规使用智能量子计算机“550W”的行为。在图恒宇的领导看来,此举有可能是导致“逐月计划”出现重大纰漏的原因(彩蛋里解释了危机并非因图恒宇造成)。

联合政府不得不紧急征召宇航员解决“月球危机”,本因情绪失控恐落选的刘培强赫然入列,两人的命运由此走向大相径庭。

他们做出的不同选择,又恰恰对应着影片说的,“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

而在历经磨难与困苦后,人类给出的答案是——“我们仍然选择希望”。

犹记得4年前,一场场“饱和式救援”所展现的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4年后,人类在面对危机时,不分人种、不分国家、不分性别的团结精神得到了延续,影片再次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风格的解决方案。

《球1》里的“饱和式救援”

“中国航天总队,五十岁以上的,出列!”谁能想到,由沙溢饰演的中国宇航员“张鹏”,一个在影片前半段里插科打诨的气氛担当,难得正经了一回,却让人破了大防。

觉得感动不仅仅是剧情,而是大家都知道:放在现实里,我们的人民子弟兵的确会这么做。

各国老一代宇航员随之响应号召,争先恐后勇当志愿者的片段,更映衬了影片不断强调的“危难当前,唯有责任”的主旨。

在应对世界性危机和难题上,全世界人民都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和牺牲,这种宏大主题往往很难在其他国家的影片中看到。在全球疫情步入新阶段,亦或是世界政治秩序极端化与社会撕裂愈演愈烈的当下,影片所承载的现实含义发人深省。

周喆直、刘培强、图恒宇等多条支线看似互不关联,实则相互交叉互为补充,最终织成一个完整故事,这才引出人类几经周折终于敲定下的“流浪地球计划”,给出了在面对世界性灾难时的中国答案。

需要提醒的是,正片播完别急着离场,在演员表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彩蛋,千万千万千万不容错过。

彩蛋最终揭出了一条细思极恐的暗线,加入了对数字生命的探讨和人类决策机制的反思,反映出的人类文明发展在逻辑上的悖论令人遐思迩想,可能会完全颠覆观众一开始对影片的理解。

在数字生命的议题上,虽然影片借角色之口道出了“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这一观点,但从结尾的反转和彩蛋来看,影片在强调“真实存在的生命”的同时,并没有彻底否定数字生命,将其贬低得一无是处,甚至大有一种要探讨“新文明”的意思。

这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不仅仅追求视效奇观和电影工业的高标准,更进一步对哲学层面有所探求与表达。

全片片长173分钟近3个小时,不过全程高能剧情紧凑,让人“舍不得上厕所”,“好消息:无尿点。坏消息:3个小时无尿点。”

甚至意犹未尽想“续钟”,有理由怀疑这些观众在玩一些很新的催更——

影片整体呈现的是一出极具悲壮色彩的人类史诗,适时加入的趣梗成功活跃了气氛,不至于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太过压抑。

刘培强准备硬钢恐怖分子时,南非小哥苦口婆心劝他,“咱们没有转正,还没有医保”;图恒宇入海时,看到被淹没的房产中介上挂牌北京房价300元一平,感慨万分地来了句“终于便宜了”……无一例外都引发影院全场观众大爆笑。

被海水淹没的北京

而且,CG复原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AI修复李雪健因患病声带受损的嗓音,这种用技术弥补缺憾,致敬逝者,让表演艺术家的风采得到最大限度保留的彩蛋,更为观众带来无限惊喜。

有人坦言,在“达叔”再现的那一刻瞬间泪崩,或许这也是“数字生命”的另一种展现形式。

此外,与第一部相比,《球2》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含俄量”激增:训练宇航员们的是俄罗斯教官,刘培强得以逃生用的是俄罗斯早前留在月球上的返回舱,统筹全球核武器的是俄罗斯军官……

就连俄罗斯的核弹也“抢戏”。其他国家的核弹都有着复杂的保险和密码模式,结果俄罗斯人来了一句,“我们的,没有保险”“这是扳机,这也是扳机”,一些奇奇怪怪的“刻板印象”又加深了。

如果你看过《球1》,还会在这部续作中发现许多从第一部延续下来的小彩蛋。

比如说前作中对“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给了个放大镜头,这部也给螺丝帽上的“中国制造”标识来了个特写,它后来还成了刘培强的求婚神器。

《球1》里搞出“春节十二响”的科学家“李一一”,是《球2》里中方代表“郝晓晞”(朱颜曼滋 饰)的儿子。

每一部“小破球”里,都会有一个俄罗斯人嚷嚷着要带一个中国人去贝加尔湖钓鲑鱼。

在《球2》里还能看到年轻的马卡洛夫,也终于知道他在帮助刘培强时大喊的那句,“俄罗斯人在太空是无敌的”,是从谁那儿传承下来的。

《球1》中的马卡洛夫

至于图恒宇驾驶分神导致车祸,恐怕是对“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最为深刻的诠释了……

戏外,也有意思的很。

根据人物设定,刘培强出生于2023年1月22日,恰逢今年的大年初一和影片首映日。于是不少观众特地前往影院进行“饱和式接生”。

网友梗图“接生”

继前作的《给我弄死他》《李一一点火》后,这回“小破球”的配乐名单依旧是那么朴实无华,简单粗暴——

4年前,导演郭帆说,《球1》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完全是因为观众宽容,续作必须要更好,才能对得起这1.1亿观众的支持。

4年过去,《球2》让人们看到的是,国产科幻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影片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更为宏阔的世界观,也呈现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更高标准。

从故事层面上来看,《球2》选择拍前传故事,郭帆解释,一是因为《球1》展示的世界观篇幅很少;其二则是为了感谢吴京,得想个办法让这位功臣回来,但又不想以“复活”这么“扯”的形式;而且写后传很难营造剧情冲突,“这2500年都在路上,总不能碰到三体人舰队过去,然后和他说‘别去了!地球这儿快完蛋了!’结果擦肩而过没听见?”

网友还真讨论过《流浪地球》和《三体》联动的情况

于是郭帆再次从中国科学院请来20位科学顾问完整世界观,专业涉及理论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科学、人工智能、核能、力学和特殊材料以及航空航天,重新以“编年史”的方式编写,光是新的世界观又多写了二十万字。

每部科幻作品都是对当下时代精神的应对和回答,《球2》选择重点讲述“人和科技”的关系,则来自于郭帆对如今无孔不入的虚拟数字技术的思考,“假设未来有一个临界点,人工智能会拥有自主意识并介入。那时候,我们定义的‘人’和它们定义的‘人’就可能会不一样,到时,‘人’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为了拍出大刘口中的“科幻片应该是未来的纪录片”,《球2》的全面升级,让更多想象中的视觉奇观被一一实现。

郭帆与团队历时1400天,搭建102个科幻类主场景,置景展开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团队共绘制5310张概念设计,9989张分镜头画稿,制作超过6000镜视效镜头,以及95000件道具、服装制作。

从天而降的火球,席卷城市的海啸、太空爆破场面等等震撼名场面,都由此诞生。

让想象变为现实,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就像影片一开始展示的“太空电梯”,视觉团队称考虑到太空电梯在现实中需要克服的工程技术难点,采用分段式动力推进:

起飞阶段使用火箭助推加速,中部上升再用磁力抓取;返回阶段则特别设计“冰盾”,克服与大气层高速摩擦所产生的高温问题。

真实感何以见得?有网友说,“我都怕他们这个拍着拍着,最后成了个方案。”

道具拿得出手,就是……拿不起来。饰演科学家“马兆”的宁理:沉到我忘词……

“小破球”曾经有过一个著名故事,说吴京饰演刘培强所穿的宇航服其实是从《疯狂的外星人》剧组借来的。

后来剧组找了两个特殊道具艺术家仿制,结果三身衣服放一块完全不一样,“要20多个宇航员整齐划一地走出去,那怎么办?”

到了第二部,情况改善了。得益于国内整个制造和生产能力的提升,现在制作道具的方式是数字建模技术,再采用数字车床、3D打印、激光雕刻等技术实现大规模复制生产,“现在基本上能想到的道具,我们都能做出来。”

从道具逻辑转变为产品逻辑。观众才得以在影院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整齐划一的优秀制作水准。

不过国内电影工业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郭帆坦言,本以为《球1》到《球2》是“从一到二”的过程,但越拍越觉得是“从零开始”,“工业化不敢说,顶多咱算工地化吧?”

备受好评的“门框”机器人

最关键的是,郭帆认为,科幻片的繁荣以及电影工业化晋级的背后,来自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我们拍摄科幻电影最大的底气。”郭帆说,拍摄中运用到的3D打印、数字车床技术,靠的是国家的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没有强大科技作为依靠,科幻电影更无法让观众信服,“当我们落后的时候,哪怕我们拍出一部不错的片子,观众也会觉得不行,因为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但如果你每天都能看到我们的宇航员在太空站里飘浮着,这就跟我们有关系了,观众也开始相信了。”

解放军媒体官方账号“钧正平”点评《流浪地球2》热映时,也特别强调必须鼓励和培养对军事科技的想象力。

“钧评”写道,电影中这些军事科幻元素并非是纯粹幻想,而是具备一定前瞻性和合理性的想象,在未来战场上是可能真实出现的。“科技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战斗力”。只有真正站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才可能实现一支真正适应和掌控未来战场的人民军队。而想象力则是这一切的最初萌芽。培养和激发更多人对未来科技的兴趣和想象力,让创新与活力在国防事业中持续激荡,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在星程大海的征程中安稳如磐。面对未来,唯有责任!

上映(22日)三日以来,《流浪地球2》凭爆棚口碑获观众青睐,影片的淘票票评分9.7,B站评分9.8,猫眼评分9.4,豆瓣8.3分,微博大V推荐度96%,春节档知友推荐度第一名。

截至1月24日18时15分,《流浪地球2》内地总票房为12.17亿元,位列春节档新片亚军。

此外,影片还在北美、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同步上映,目前IMDb评分8.2,烂番茄新鲜度80%,爆米花指数89%。

责任编辑:阮佳琪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每3天就有女性被杀,英政府苦恼对策:如登月般艰难

长三角能“横着走”了!谁是最大赢家?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俄方披露:又一条输华天然气管道项目启动

征订教辅就看哪本回扣多,教辅缘何变“教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