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申活暖心春 |“猫冬”三年,旅游人迎来春天!她的故事很“斜杠”,也很励志

来源:话匣子FM

2023-01-26 19:43

新春佳节,人们在团圆幸福中,积蓄着奋进的力量。尤其是踏过三年疫情的坎坷,很多领域的从业者都憋着一股劲,重新出发!话匣子推出《我的新春愿望》系列,倾听他们的心声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疫情三年,对于旅游人而言很难熬,特别是导游,曾经带着海内外游客“走南闯北”的舞台没有了,如何维持生计?抉择面前,很多人不得已干起了带货,有的甚至索性转行做起了其它工作......

有人离开,也有人坚守,这份坚守起初难免艰辛,但目标在前,希望就在前,在“严寒”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终会在春暖花开的那一刻迎来收获。

孙国英,全国特级导游。

去年5月,在时隔20多年后重启的全国特级导游考评中,供职于中国旅行社总社(上海)有限公司的孙国英获评导游界“天花板”,实属不易。

因为,此时的旅游业在疫情之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迷期,“转变思想,寻求新方向”,从过去忙着将上海游客带出去看世界,到引领游客走街串巷探寻上海的城市温度和精彩,孙国英不断尝试着新角色、新身份,开启着人到中年不服输的“斜杠”人生。

(一)

2020年,疫情来袭,原本忙到双脚起飞的日子一下子慢了下来。这一年是孙国英从事导游的第19个年头,经验的积累、知识的丰足,对于热爱带团,喜欢将自己所见所识向游客倾囊相告的她而言,正是步入职业生涯最黄金的阶段。

“那年春节过后,团队纷纷取消,一开始还心存希望,想着疫情会很快过去,可是在家待了一个月后实在待不住了。”曾经梦寐以求的“悠长假期”原来是如此难熬,闲不住的孙国英从朋友圈里看到好几位比她更闲不住的同行已经慢慢重操旧业,开始带团了。

“只是这种团队和我过去走进名山大川的团很不同,它看上去有些小,有时不过才三四个人,而且走的线路也很独特,就是在上海走街串巷。”对于这种深耕本地、徒步踏访的旅行方式,孙国英早有耳闻,它有着朗朗上口的名字——CITY WALK/城市行走/城市微旅行。

出生上海,热爱上海的她好似看到了那一束光亮,“我是不是也能尝试转型,挖掘都市中的‘山水’,讲好我们上海的故事呢?”

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通过朋友引荐,孙国英得知一些同样在困境中求生存的游学平台亟须带团导游,“有需求就说明这部分的市场是在的,特别是拥有历史老建筑、老街区资源极为丰富的黄浦区,其旅游协会在当时已经集结了不少优秀中青年导游在深度挖掘弄堂里的城市精彩,我也有幸加入到了其中。”

2020年,黄浦区衡复风貌区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进入关键攻坚年,保护区内经过由内而外修缮的南昌路正发生着华丽的蜕变。

老渔阳里育初心火种,四十处老建筑话百年风云......1690米的南昌路,不仅坐落着科学会堂等历史建筑,厚重的文化氛围也给了这条小马路独特的人文气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也位于南昌路100弄(原老渔阳里2号)。

一条汇聚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又充满文艺气息的小马路,在孙国英看来,点滴的精彩源于细微处的发现,这种发现可以是发生在老建筑里的故事,也可以是脚下不起眼的地砖、弄堂深处的墙绘,甚至是不断新生的街边小店......

(二)

“要讲‘活’一条街,还得从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和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入手。”在孙国英心中,南昌路是一条文艺范十足的小马路,作家巴金、新闻巨匠邹韬奋、诗人郭沫若、画家林风眠、翻译家傅雷、风流才子徐志摩,还有电影明星赵丹、白杨......一众文化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

南昌路136弄11号(徐志摩与陆小曼旧居)

查阅资料、购买书籍、实地踏访......孙国英记得那是一个初春阳光明媚的日子,她约上一位导游界的老法师从淮海坊出发,在南昌大楼找到了金宇澄先生沪语小说《繁花》中的“老电梯”;在南昌路136弄寻到了徐志摩与陆小曼成婚后的第一处住所,以及位于南昌路53号的林风眠旧居,赵丹曾经住过的锡荣别墅......

探寻名人足迹,讲述老房子的故事......跟着前辈一趟走下来获益匪浅,在孙国英看来,百年南昌路的过去历经风云变幻,故事精彩绝伦,百年后的南昌路在城市更新中尽展新颜,其背后的故事更是暖意融融。

“随便和街上晒被子的阿婆、遛鸟的爷叔聊两句,就会发现他们对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老街区充满着深厚感情。”不只是和街面上的老街坊聊天,充满着好奇心的孙国英甚至深入弄堂,探究着西班牙式老宅的拉毛墙面、法式洋房的装饰线条......

没有看明白的不忘在笔记本上记上一笔,多年导游生涯打下的善于与人沟通的基本功这时也派上了用场,“问过了、看过了才知道,这些外观靓丽的西式老洋房里其实早已是‘72家房客’,政府在城市更新修旧如旧的同时,不忘螺蛳壳里做道场。”

“有些热情的居民直接将我们带到了他们的厨房,很自豪地跟我们说,经过这一轮‘一户一方案’对公共厨房的改造,厨房里不仅安上了消防喷淋,还为每户装上了独立电表。”从过去的油腻污浊到如今的窗明几净,让孙国英深深意识到,细微变化见真章。

既要修旧如旧保留百年街区的历史风貌,又要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从“里子”、从老百姓的生活做起,厨房里的“微更新”带来的幸福感体现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讲述一座城的精彩,怎能错过这些“烟火气”?孙国英如获至宝,将“小厨房里的幸福感”暗藏心底,“阿婆爷叔发自内心的点赞深深打动了我,相信也能打动更多人。”

于是,这个城市更迭中的小故事后来成了孙国英带团讲述上海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亮点环节,而且即便是讲述了千百次,依旧能从她饱含深情的言语中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浓浓的自豪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南昌路就得跟着孙老师走。”孙国英南昌路微游团的名头逐渐在业内小有名气起来。

特别是寒暑假,本地亲子游需求极为旺盛,一天带两个团不在话下,七八月份酷暑难耐之时,甚至入夜八九点钟,还能遇到孙国英带着一群满脑子问题的机灵鬼们在夜游南昌路,“白天天气实在太热了,家长们又特别渴望孩子们能走出家门,阅读老建筑,打卡城市街区,微游上海的夜游版应运而生。”

孙国英说,市场的渴望,在疫情三年这样的特殊时期,对于旅游人而言无比珍贵。

(三)

从过去带着游客走外滩、逛南京路、打卡陆家嘴“四件套”,到如今领着游客深度探寻城市“秘境”,游客们对于孙国英的称呼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以前大家都唤我‘孙导’,现在大伙都叫我‘孙老师’。”博古通今的讲述风格,令孙国英逐渐转化为“城市讲述者”,角色的变化,也让她的身份不断“斜杠”起来。

三年里,出境游、跨省游几乎一直处于停摆,这让旅游人不断自问“出路在哪里?”躺平只会让队伍消沉、人才流失,在逆境中爬坡过坎成了还在倔强坚守阵地旅游人的选择。

“疫情期间,海内外游客暂时来不了上海,我们就修炼内功,深挖本地都市游,即便是外滩,我们也力求细中再细,仅仅停留在讲述建筑的前生往事还不够,建筑外墙的装饰、立柱的风格、阳台的布局,甚至是一个穹顶、一幅壁画,乃至门口的一对铜狮,不仅要将它们讲得生动,还得讲得通透,至少要做到不被你带的团友问倒。”

于是,为了“不被问倒”,孙国英唯有倒逼自己,嘴巴问得更勤快些,脚步迈得更深入些,查阅资料考证得更仔细些.......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存、汉口路的百年金融传奇、思南路的红色文化和海派文化......孙国英慢慢地把上百栋老建筑的故事熟记于胸,有团的时候她就全身心投入,没有团的时候也不能闲着,开直播,继续“斜杠”一把,当起旅游主播,领着粉丝云上展开“阅读建筑”“海派城市考古”。

从起初的主播小白,在线只有十几个人看,孙国英锲而不舍利用闲暇时间关注热门主播,学习语速节奏,研究着装打扮,领悟镜头语言,“直播是眼球经济,和线下带团很不同,我嘴上说的,镜头要做到即刻呈现,这就需要直播团队的默契。提前踩点,设计线路,甚至于抽奖互动环节也需要精准把握节奏。”

流畅的表达,生动的讲述,孙国英在千锤百炼中逐渐形成大方自如的直播风格,“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播两场,当看到点赞数从百到千,直至过10万+,成就感悠然而生。”谁说只有“斜杠青年”,中年人一样能“斜杠”。

导游/城市讲述者/旅游主播......孙国英的斜杠人生还将不断延续:“‘猫冬’三年,旅游人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期待着如潮人流重现外滩,渴望着更多愿意深入阅读上海的人,跟随我们的脚步步入弄堂深处,透过一栋栋老建筑,一条条风情各异的街区,读懂上海的暖意、惬意和诗意。”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姚轶凡

责任编辑:王桢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