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海结婚登记数7.2万对,比前一年下降近两成,系1985年以来最低
来源:澎湃新闻
2023-06-14 15:18
近日,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数为683.3万对。从数值来看,去年是1986年以来结婚登记数量最低的年份,也是唯一一个跌破700万对大关的年份。
全国结婚人数持续走低,上海情况如何呢?
上海市民政局今年2月印发《2022年上海民政工作总结》,其中提到,2022年婚姻登记总量为97039对(办理跨区登记8267对),其中结婚登记72048对、离婚登记24991对。
《2004上海统计年鉴》主要年份婚姻情况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统计局官网截图
《2022上海统计年鉴》主要年份婚姻情况。梳理历年统计数据,上海去年结婚登记72048对为1985年以来历史新低。
梳理《上海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上海去年结婚登记72048对为1985年以来历史新低,也是结婚登记数量首次跌破8万对。
2013年-2022年十年间,上海市结婚登记人数持续下降,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已不及2013年的一半。2017年-2021年五年间,上海结婚登记人数下降趋势较为平稳,每年下降最高不超过0.7万对,2021年与2020年仅相差0.24万对。
2022年,上海结婚登记情况迎来较为明显的下跌。相较2021年,去年全市结婚登记数下降超过1.7万对。
相比全国,上海2022年的结婚登记人数下降更为迅猛。从百分比来看,相较于2021年结婚登记人数,全国整体下降了10.5%,而上海下降了19.8%。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海结婚登记数的下降,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上海户籍人口出生数持续下降有关,也受到城市户籍人口本身的结婚率在下降的影响。另外,此前婚姻登记管理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口的初婚和结婚并不被计入上海的结婚人口数。
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吴瑞君也认为,结婚登记人数下降同社会人口基数变化有关。进入到婚育年龄的人数减少了,结婚登记的数量也会同步下降。
吴瑞君指出,人们的婚姻观念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就业慢、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社交圈小、工作压力大、房价高,都对晚婚晚育的趋势产生影响。
“没有合适的就不结婚,宁愿单身也不将就。”吴瑞君表示,社会宽容度更高了,大家可以有更多选择,“未婚同居也更多被包容,可能一部分人会觉得婚姻条件还不成熟,不想受到婚姻束缚”。
任远也提到,相较于全国情况而言,上海人口的平均初婚年龄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显著更高。
这种婚姻观念的变化,不婚、晚婚、未婚同居等现象的出现,吴瑞君认为都与当前人口学界所讨论的“第二次人口转变”相关。
她介绍说,“第二次人口转变与第一次的差异,就在于婚姻和家庭观念根本性的改变。结婚登记人数的下降,其实也可以视为进入到第二次人口转变以后婚姻革命的一个表征。”
依据当前形势判断,吴瑞君认为随着疫情产生的多方面影响逐渐消退,上海结婚登记人数可能会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不会有明显回升。而从今年6月1日起,全国21个省份婚姻登记可实现“跨省通办”。考虑到上海有大量流动人口,任远认为在上海进行结婚登记的数量肯定会有显著提高。
离婚登记数量方面,去年民政部门批准的离婚件数为近十年内最低。(注:《上海民政工作总结》中的离婚登记对数与《上海统计年鉴》中民政部门批准的离婚件数大致按照1:2折算。)从历史情况来看,上海民政部门离婚登记人数整体有所起伏,2021年上海离婚登记(不含法院调判)从上一年的6.02万件下降到5.81万件,2022年进一步下降,降幅超过0.8万件。
离婚登记数量下降,人们的婚姻更稳定了吗?任远认为,上海的离婚登记数量下降,包括上海和全国近年出现离婚率下降,未必说明了婚姻更加稳定。
他分析表示,已经进入婚姻的人口的离婚概率才能表示婚姻是否稳定,考虑到城市中每年结婚的人口数量在减少,那么在相对减少的“已婚池”中的离婚数量也可能会相伴随着减少,所以离婚登记数量会表现出下降,人口粗离婚率也可能会出现下降。但是城市已婚人口的离婚概率不一定在下降,婚姻的稳定性未必在提高,特大城市一般来说是婚姻稳定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
2021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离婚冷静期”有关规定生效。吴瑞君认为,这项规定可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2021年离婚登记人数开始下降,随着政策实施后效应慢慢释放,2022年的离婚登记数出现继续下降的情况。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