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剑-2024A”后,我们还将有何行动?

来源:微信公众号“CCTV4”

2024-05-25 20:07

5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持续为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岛链内外一体联动,检验联合夺权、联合打击、要域占控能力。24日的演习有哪些重点和看点?此次“联合利剑-2024A”演习取得哪些成效?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24日表示,此次行动打的是“台独”嚣张气焰,慑的是外部势力干涉介入完全合理合法,正当必要,“台独”挑衅一次,我们的反制就推进一步,直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针对“台独”势力,我们后续还将有何行动?

从5月23日的7时45分,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展开位于台岛周边的“联合利剑-2024A”行动,到24日又有哪些演习的课目?另有岛内舆论称,这次演习没有火力试射等实弹演习,怎么来看?如何解读?

本台特约评论员杜文龙表示,24日的演习挥出了三记重拳,第一叫舰机协同,第二叫对海突击,第三叫对陆攻击。

从整个演练的镜头包括视频来看,首先舰机协同的范围是在岛的东侧,而且通过水面编队以及空中联合突击,对于舰机协同进行了高效检验。因为舰机协同大范围内非常复杂,要寻找目标确定目标,而且要联合对目标进行突击,所以如果能够把两条线、两个空间联合行动,说明我们在遥远的海域对目标的掌控能力,包括毁伤能力,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这个协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协同,是实战状态下的协同。

第二,对海突击。对海上目标,包括现在的各种驱逐舰、护卫舰以及其他的编队,目标是移动目标。首先要将目标高效定位,精准跟踪;其次是联合使用不同武器装备,远中近、高中低进行组合,所以这种打击行动力度非常高。

第三,对陆攻击也很重要,如果岛上目标,例如一些反舰导弹阵地和其他武器装备,会对登陆等产生影响。那么,很显然通过我们的这种舰机联合立体打击行动,能够起到很好的压制效果。

另外,为什么不打实弹?我感觉有这么几个理由:

第一,太近。如果从这次演习区域去看,5个点位的部署都离台岛很近,有人讲“一步之遥”,有人用“几海里”去形容,如果在这么近的距离上,几乎把自己的枪顶到对方脑门上,无论打得准打不准,几乎全可以一枪致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这种抵近式、压迫性行动中,如果用实弹,那个效果一定很震撼。

第二,太多。从几个点位来看,几乎把台湾所有的军事能力全部捆绑,用绳子捆在一起,在这个状态下,用不用刀、用不用枪,不是太重要。这里最核心的点位是我们演练的科目,我们进行进、围、锁,就把周边的几个血管全部掐断,在这个状态下等于扼住了对方的喉咙,如果能够把对方的喉咙全部扼住,下一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那就是我们的自由。但是放心,实弹肯定有,因为我们的演练行动一般是实兵、实装、实弹、实爆。我想下一步随着演练行动逐步推进,包括各种项目的需要,实弹肯定少不了,如果有需要,能够全部满足,我们现在叫火力自由。

相关新闻说到,这一次是海陆空火联合精确的演练。在这个过程中,东部战区公布的一个说法叫联合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这个概念该如何解读?

杜文龙称,这个词以前很少见,简单理解就是战场上所需要的一切控制权我们都要夺取。之前我们听说的叫制海权、制空权、制陆权,现在如果在台海方向有作战行动,有可能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包括这三权之外的像制电磁权、制网络权等。如果能够在整个战场空间范围内,把所有的控制要素全部拿住,这对于掌控战场态势,包括进行各种作战行动能够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我感觉之所以在这时候讲综合制权,大概是有两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有能力夺取。之前无论是装备能力,包括总体能力,如果相对有限,这样把所有的权全夺到可能性并不大,但现在我们在台海有绝对优势,而且叫碾压性优势,这个词特别准确。所以,从这个点上看,我们有能力在台海空域、海域进行多个权的争夺,而且有了类似的打击行动和打击效果,我们的作战行动将会非常顺利。

第二就是有必要夺取,因为如果真作战,就这么个小岛、狭小海域,我们首先可以压缩作战空间,如果能够把不同的控制要素全部拿到,台军各种能力的发挥有可能受到重大局限。比如说通过夺取制空权,台方飞机起不来;通过夺取制海权,台方海军可能根本无法行动;而后通过夺取制网络权、制电磁权,台方的导弹,包括精确制导以及各种信息技术的武器装备就没有办法使用,一堆废铁,就可以把战场空间快速压缩。此外,可以压缩时间,通过联合夺权,可以让台岛目前所有的作战兵力,包括其之前吹嘘的导弹、舰艇等,使其作战能力降到很低的状态。如果从制信息权、电磁权这个角度去分析,那么之前台方的很多装备规模,包括像是“大范围”的这些概念也都不成立了。一旦在实战状态下结合硬摧毁能力,包括其他的打击能力,我们短时间内,就可以用雷霆万钧之势获得最后的胜利。

也有很多观众会把这一次“联合利剑-2024A”和之前的2022年8月份的一次环岛演习做一个对比,那么这一次“联合利剑-2024A”演习有哪些突破?


杜文龙认为,首先是检验了快打能力。很多人说这次演习太快了,时间地点什么都没有,马上就进行了演练行动,这就证明我们准备很充分。如果能够快速展开,在周边形成围攻部署,说明我们的作战准备,包括各种保障工作非常到位,一切以实战作为核心,说明今后任何“台独”势力挑起任何风浪,可以在第一时间扑灭,第一时间进行各种作战准备。

第二是检验重打能力。按照目前5个点位都有,而且跟之前相比点位更多,也说明了我们在每个点位都可以集中不同军兵种的重拳,进行联合突击,所以“联合利剑”非常锋利。通过几个点位的部署,包括各种作战方案以及各种作战目标的选择,我们可以在关键时刻形成毁伤能力和瘫毁能力。

第三检验巧打能力,这个“巧”是巧妙的“巧”。比如说,在台岛周边哪些高端武器装备大量使用并针对台岛密集部署,还有针对一些所谓的“援助”,如果通过网络、电磁这些权的夺取和控制,那么对方的这些装备就无法发挥作用。所以看着战机、导弹、舰艇规模尚可,但如果通过巧打能力,这些武器装备根本就没有办法起飞,没有办法开动。

所以这一点来看,首先把岛内外、离岛链这个能力进行了检验,就像个夹心饼一样在其中。另外,我们在离岛和主岛之间也进行了多点位的行动,之前我们在金门、马祖,包括乌丘屿、东引岛没有行动,现在是联合行动,军队与海警联合行动,而且是离岛外岛一体、主岛外岛一体,这个态势跟以前相比有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24日表示,此次行动打的是“台独”的嚣张气焰,慑的是外部势力干涉介入完全合理合法正当必要。“台独”挑衅一次,我们的反制就推进一步,直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那这样的表态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

本台特约评论员苏晓晖表示,从国防部的表态当中可以看到信号仍然是非常清晰的。首先强调的是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来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说到“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此前赖清德的“5·20”演讲,但这并非一个孤立和偶然的事件。在过去多年当中,民进党当局“台独”势力其实是在不断进行挑衅,不断破坏国家利益。而这个过程当中,也不乏所谓的试探意味,试探的就是大陆方面的反应,包括解放军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另外涉及到外部势力,我们也观察到了很多负面的动向,外部势力往往会向“台独”分子来释放一些信息,对其进行怂恿,不管是军售还是军事合作,做了很多的坏事。同时,外部势力在观察台当局进行挑衅的过程当中,也有在进行自己下一阶段计划准备的考虑。也就是说,他们看到民进党当局,包括赖清德本人在进行挑衅的时候,如果大陆方面没有做出反制措施,或者说反制措施不够有力,无异于是扩大了他们幻想的空间,那么这个时候,就会看到“台独”会得寸进尺,而外部力量会变本加厉提供支持来进行勾连。

所以,这一次国防部释放出的信息恰恰强调的是,每一次有动作有挑衅的时候,我们必然要进行反制,而且反制要不断加码升级。也就是说,对于这样的动作本身,中国未来还有很多的后招,有一套又一套的组合拳可打。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向“台独”势力来进行有力回击,同样也警告外部势力,不要总要搅动中国周边的态势,包括对中国的内政不断进行干涉,那必然要付出代价,最终是得不偿失的。

这样的一场演习其实对于岛内来说是震动的,很多岛内的媒体也在关注,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指出,东部战区宣布了演习之后还有相关配套的海报,我们关注到一个点都是用繁体字,并且有红色和绿色分开。如何来看东部战区这一系列行动的震慑作用?


苏晓晖说,细节的设置是很有讲究的,首先我们会看到这一系列的海报指向的当然是“台独”,强调的是“台独”只有死路一条。其实在这个海报当中,如果大家看细节,独这个字的处理是分崩离析的,恰恰说明不管在“台独”的道路上如何来进行试探,甚至试图狂奔,最后只能更快靠近死亡。另一方面,我想强调的是,海报所释放的信息,包括刚才提到的用繁体字,显然针对的不是岛内民众,不是我们的同胞,而只是“台独”分子。

其实,可以来观察一下岛内的反应,可以说岛内民众的反应是非常真实的。有一些岛内民众直接指向赖清德的演讲,说这个演讲就是“台独”宣言,会带给岛内更多的问题。

在过去多年当中,岛内很多民众观察台海形势的变化、两岸关系变化的时候,他们其实更多的是希望能够进行合作,自身发展能有更多的空间,希望台海能够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他们也看到,恰恰是民进党当局“台独”势力不断的动作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很多的民众说“台独”势力是甘当急先锋,甚至与外部势力勾连来充当棋子,最终受害的就是岛内民众。所以,当传递信息在提醒这个“独”的时候,也是希望看到岛内民众能够认识到当前形势的发展,未来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风险,让两岸同胞维护国家统一的这种决心和意愿能够进一步上升。

另外,说到海报,尤其是最新一期的海报,很显然也反映出的是我们的反制措施。大家会看到反制措施的升级,此前台方一再强调的所谓的“海峡中线”早已不存在,此前禁限水域也已经是一个空虚的概念。所以每一次的反制,是使“台独”能够发挥的空间进一步收窄,这也是海报所展现出的,要让“台独”势力必须要看到,“台独”是死路一条的这种现实。

台媒关注行动的代号“联合利剑-2024A”,有岛内的舆论说,有了A之后是不是可能还会有B或者C,一个系列展开,过去比较罕见的这种围岛演练,是否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常态化?

杜文龙表示,从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各种演训来看,早就常态化了,现在只不过是新常态。

从1996年到2002年再到现在的“联合利剑”演习,常态化大概有这么几个台阶。首先是绕岛,无论是航母、战斗机、轰炸机,绕岛训练非常频繁,而且以前是正着绕反着绕,不同方向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部署。现在形成了一围岛训练,从锁台、封台,包括一些演练看,在周边常态化的围攻部署基本形成,在周边不同点位频繁进行、高强度进行,这是核心。现在,可能是一个“打岛”的常态,我们不同军兵种,包括武器装备的存在,都说明一旦有事,我们能够在台岛周边展开围攻部署,可以“让台湾没有一寸海岸线是安全的”,变成一个常态化的语句。

这个演习番号加了A,会有很多联想,比如A后边是什么,一大串字母,可能BCDEFG,可能全有,而且每次演练行动重点不一样、兵力不一样、位置不一样,可以把解放军各种作战方案进行检验,也说明下一步针对“台独”活动的猖狂程度,我们的演练行动会加码会持续进行。

另外针对外部的干涉,我们各种演练行动也会有针对性进行。如果针对各种特殊复杂情况,我想我们的方案在调整、兵力在调整、目标也在调整。所以,这个常态化不光是A后边一串字母,还有可能与年份密切相关。总之“台独”越猖狂,我们的演练行动的频度就会越高,强度就更大;外部情况越复杂,我们演练的强度,包括规模,也有所调整。总之,对方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就会用加码的反应做出我们应有的回应。

东部战区的演习之后,有美国高官声称呼吁中方保持克制,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4日表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轮不到美国说三道四。中国外交部的表态中提到,中方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借口为“台独”分裂活动提供保护伞,如何来看这样一个表态释放的信号?

苏晓晖称,这个表态是有针对性的,大家会注意到一些外部势力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说三道四,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很难改的老毛病,而中方也看到背后它的企图和用心。

近一时期,当赖清德发表演讲以及解放军的演练后,对这一系列的动作,很显然西方世界还在试图营造一种所谓的虚假叙事。也就是说他们看到的并不是中国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和我们的正当行动,而是试图描述成所谓“大陆胁迫台湾”的这样一种虚假的趋势。同样对于个别大国来说,也以此来准备下一阶段在亚洲的军事布局,以台海地区可能会生变、台海可能会发生冲突为一个预设场景,拉更多的盟友和伙伴在军事上进行配合,甚至刻意营造一种非常危险而且紧张的氛围来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大国竞争还是我们看到的老套路。

这个时候中方所强调的信息,首先是不管如何干涉中国内政来试图搅动,都不会改变我们祖国统一的最终目标,同样国际社会也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另外,针对个别国家目前所进行的尝试,中国也看到,大国之间维护关系稳定仍是一种共识。所以,一方面希望达到这个目标,另一方面进行挑衅只会造成台海局势的变化,造成更多冲突失控的风险。而对于另外的一方来说,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如果不断进行挑衅的话,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责任编辑:范维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这类影片太少,希望张艺谋抓住《三体》精髓”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对话李世默:他们想控制话语权,但我们不能再接受!

瑞士和会上,他忍不住说了实话:他们不来,无法影响俄

又一名校回应!要不要破格录取,到底听谁的?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让人想起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