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来袭预警 我国首次开展接力追踪观测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9-07 18:26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9月5日零时39分,一颗直径约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在菲律宾东北侧约25公里高度处解体爆炸。天文学家在该小行星闯入之前就发现了它,并准确预报了它撞击地球的时间和位置。人类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数增至9次。我国监测网首次对预警小行星开展接力追踪观测。
小行星2024 RW1坠落画面
警报再次响起!
2024/9/4 13:43:41 (北京时间,后同)这颗小行星由卡特琳娜巡天计划(CSS)的1.5米望远镜率先发现,随后该目标以临时名称CAQTDL2提交至国际小行星中心近地小行星待确认页,并测算其撞击地球的概率超过30%。随后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的多个天文台进行了后随观测,同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也使用海外站点的望远镜对其进行了跟踪观测。
20:0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具备观测条件,近地天体望远镜立即启动跟踪观测,密切监测该小行星的运动轨迹,同时启动位于西藏阿里站的望远镜开展接力观测,并为国内相关单位提供了雷达观测的星历引导。可喜的是,这次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国内还有自发参加观测的设备,此处不一一列举。
21:55 国际小行星中心给这颗小行星编号2024 RW1,并预测这颗小行星将于北京时间2024/9/5 00:39撞击菲律宾北部。
紫台盱眙观测站拍摄的2024 RW1(白色箭头指向的目标),单张曝光5s。
相关事件回顾
2024 RW1之前已经有多颗小行星在撞击地球之前被发现,例如:
小行星2008 TC3是首颗在撞击地球之前被发现,并经过了全球接力跟踪观测做出撞击预报的小行星,最终该小行星于2008年10月7日在苏丹北部努比亚沙漠瓦迪哈尔法上空爆炸,数十颗陨石散落在沿飞行路径29 km长的区域内,事后美国流星天文学家Peter Jenniskens等人在预报落点附近成功找到了陨石。这是人类历史上对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的首次精确预报。
2023年2月13日小行星2023 CX1成为第7颗成功预警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发生前约7小时,20个业余和专业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交了总计351条天体测量报告,准确预报了撞击时间和进入大气层的位置。进入大气层后,通过天文爱好者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以及英国UKMON流星监测网和法国FRIPON监测网的监测数据确定了2023 CX1引发的火流星轨迹,最终通过流星监测网的数据获得了精准的陨石落点,并回收到12块陨石。
第8颗成功预警的小行星2024 BX1由欧洲流星网及欧洲allsky7流星网等专业流星监测系统提供了大量观测数据,包括十余条光学轨迹数据、光谱数据以及利用光度计提供的高精度光变数据。并因此通过流星监测网数据计算的地外空间轨道与撞击前由地面望远镜获得的轨道相比,仅有1σ的误差。这也证实了在获得优质数据的情况下,由大气轨迹反推地外空间轨道是可靠的。
小行星撞击成功预警案例
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
外层空间物体的撞击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潜在威胁,每年直径10米以下的近地小天体撞击事件可达4000多次。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小行星撞击事件就曾造成过大规模房屋损害和人员伤害。
小行星撞击预警的成功案例日益频繁,得益于全球天文学家不断提升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的能力。车里雅宾斯克事件后成立了国际小行星预警网(IAWN),加强国际间近地天体观测领域的合作和数据共享,共同应对来自近地天体撞击的威胁。
2018年2月,我国作为正式成员加入IAWN网,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口径1.04米的近地天体望远镜目前是我国贡献共享数据的主干设备,一直在持续开展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工作,现已发现41颗近地小行星;2021年部署了江苏区域火流星监测网开展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引发的火流星事件监测。
紫金山天文台长期致力于近地小行星的监测预警方法研究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提升,并积极论证下一代近地天体监测预警网建设,开展威胁预警、进入过程监测以及陨落物分析等全链研究,系统性提高我国近地小行星监测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