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项目正式开工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09 08:31

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直接液化二代技术项目,昨天(8日)在新疆哈密正式开工,这是我国目前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煤直接液化项目。

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400万吨煤液化产品。其中,煤直接液化生产线32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生产线80万吨/年。

国际上,煤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液化,二是间接液化。2008年,全世界首个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商业化工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并投产,我国成为世界唯一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关键技术的国家。这项技术在鄂尔多斯成功应用后,经过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改进等,形成了国内首个二代直接液化技术工艺,将在此次开工建设的400万吨/年煤液化工程项目应用。

国家能源集团哈密能源化工公司施工项目现场负责人周鑫:项目一阶段预计2027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可增加直接就业岗位5500个,间接就业岗位近3万个,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14亿元,可极大提升周边地区产业孵化能力。

阅读 150143
责任编辑:房佶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评论68条

硬盘硬 软件软

2024-10-09 16:52

来自日本

东苏闲人

2024-10-09 09:35

来自山东省

能不能在新闻中介绍一下煤液化工程的原理,以及每页化的产品有哪些用途?比如让我这个普通老百姓猜想的是,煤液化以后是不是就像液化天然气一样,在管道内流动了,就可以当天然气使用了,老百姓就可以在家里用煤液化的产品煮饭烧水了,还有煤液化产品是不是就像天然气一样用来发电了,这极大的提高了煤矿的坑口生产,变成了液化产品,就不用把那些大块的煤进行长途运输了。这个革命性的产品是否彻底改变了煤的应用形态,请知道的朋友科普一下吧,谢谢

1

jpg
煤液化就是煤制油,不是为了运输,就是想要油。报道里介绍了煤液化主要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德国先搞出来的,而间接液化首先大规模工业化的是南非沙索,而现在全球规模最大的间接液化项目和报道中的全球唯一直接液化百万项目的是中国。这三个国家都有共同的特点,多煤少油。
南非之前搞种族隔离,被全世界制裁惨了,所以发狠搞煤制油。但南非煤的质量不高,所以被逼的搞出了全球最好的间接液化技术。
其实在中国之前,美国也因为多煤(仅次于中国),所以美国的煤液化技术也很厉害。但美国富油,所以对成本更加敏感,煤直接液化技术现在基本停留在中试水平。
中国由于长期的投入和坚持,现在不仅在煤制油技术领先全球,同时在煤制烯烃技术上和大规模工业化上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的DMTO(甲醇制烯烃)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2014年,延长靖边、中煤榆林、宁夏宝丰、山东神达,蒲城能化,全年有5套DMTO工业装置相继投产运行,新增烯烃产能280万吨/年。
另外,超大型空分装置的技术掌握在国外手里,国内的煤液化大型项目的发展,也推动了大型空分装置的国产化。

11

guan_16274557921716

2024-10-09 09:02

来自浙江省

好家伙,哈密2023年GDP才982.7亿,你一个项目就给它拉300多亿,还不包括带动的三产之类的增长,哈密目前2.1万美元人均GDP,这个项目投产的2027年应该会达到3万美元。

140

Lawrenceglow

2024-10-09 09:06

来自上海市

简单说就是又一个工业皇冠钻石被摘了……
煤直接液化是将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因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
 这个技术一直被G7国家垄断:
- 1914 年德国化学家 F.柏吉斯研究氢压下煤的液化,同年与 J.比尔维勒共同取得此项试验的专利权。
  
- 二战期间,德国先后有 12 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 1944 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 423 万吨/年。二战后,因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煤炭直接液化工厂失去竞争力并关闭。     
- 70 年代初期,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又开始受到重视,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研究开发出一批煤炭直接液化新工艺。 
西方液化煤主要技术:     美国 HTI 工艺/德国 IGOR 工艺/日本 NEDOL 工艺
优点:     - 液化油收率高/煤消耗量小/ 目标产品选择性相对较高/ 设备体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
缺点:     - 反应条件苛刻/- 产物组成复杂,分离困难/- 氢耗量大

115

清河

2024-10-09 09:12

来自江苏省

经济效率上目前来看一无是处,但在战略安全方面非常必要。希望以后技术进步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47
22

白马菜农

2024-10-09 09:01

来自江苏省

煤制液化气(煤制油),是一个老工艺,最早德三在二战中开始工业级应用。南京曾经有煤制气厂(位置:栖霞区迈皋桥乡兴卫村一代,年五万吨左右气产量),主要是工业用气跟民用厨房煤气罐
  
这个估计是工艺上创新及规模化制程,不过好像也不大,才三百多万吨。,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国家要上千万吨级煤化工项目,前期就有百万吨的半试验工厂

34

山底冻人

2024-10-09 10:07

来自安徽省

Lawrenceglow

2024-10-09 09:06

来自上海市

简单说就是又一个工业皇冠钻石被摘了……
煤直接液化是将煤在氢气和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加氢裂化转变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因过程主要采用加氢手段,故又称煤的加氢液化法。
 这个技术一直被G7国家垄断:
- 1914 年德国化学家 F.柏吉斯研究氢压下煤的液化,同年与 J.比尔维勒共同取得此项试验的专利权。
  
- 二战期间,德国先后有 12 套煤炭直接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到 1944 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 423 万吨/年。二战后,因中东地区大量廉价石油的开发,煤炭直接液化工厂失去竞争力并关闭。     
- 70 年代初期,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煤炭液化技术又开始受到重视,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相继研究开发出一批煤炭直接液化新工艺。 
西方液化煤主要技术:     美国 HTI 工艺/德国 IGOR 工艺/日本 NEDOL 工艺
优点:     - 液化油收率高/煤消耗量小/ 目标产品选择性相对较高/ 设备体积小,投资低,运行费用低
缺点:     - 反应条件苛刻/- 产物组成复杂,分离困难/- 氢耗量大

115

没有什么所谓工业皇冠被摘。要知道1914年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国民教育水平是多低,技术研发人员全国能有几个。100年后的今天又是什么情况。技术都是人研究的,闻道有先后,我们因为底子差慢一些但是不代表做不出来。以前国外先搞出来的东西被各种包装渲染,甚至各种教科书。我们有底子后,我们的技术人员也一样可以研究出来。国人智慧不比老外差在哪里

32

打开APP查看68条评论

马克龙:别天真了!欧盟要暂停对美投资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

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特朗普白给,中国要赢得全世界了”

尹锡悦被罢免

马克龙:别天真了!欧盟要暂停对美投资

美国人疯狂囤货,“中国电视被买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