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致多地频现热射病死亡案例 死亡率达50%以上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7-26 17:01

最近高温不断,多地因高温严重中暑引发的热射病,已有多起致人死亡案例。

据中国新闻网26日报道,自进入7月以来,陕西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西安、宝鸡、渭南等市现多例热射病患者。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生介绍,因中暑就诊的15名患者,年龄大多集中在40岁到50岁之间,以男性患者居多,大多是因为近期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而引发中暑。患者被送达医院时,都不同程度出现抽搐、痉挛和意识不清等症状。该院自7月20日收治第一例热射病患者以来,该院已陆续收治15例热射病患者,目前已有3名患者不治身亡。

医护人员正在抢救中暑病人 图源人民政协网

而据人民政协网26日最新报道称,陕西多地现热射病,西安至少5人热晕,4人病危1人亡;宝鸡数10人患热射病,2人亡;渭南一医院一天接诊2例,均身亡。

据华商报26日报道,2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对陕西咸阳市4家医院做了初步调查,一周内热射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共6人死亡。一周内,二一五医院急诊科近3天接收14名热射病患者,其中1名死亡;咸阳市中心医院因热射病住院重症病人16例,3例死亡;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热射病人6名,2名死亡;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热射病患者8例。据了解,在确诊的热射病患者中,主要以中老年人居多,尚未发现儿童热射病确诊患者。

在高温下作业的清洁工 图源中新网

据解放网26日报道,上海气温40.5℃,第三个高温红色预警,这是上海气象史上的“第六热”,也是上海今夏第19个高温日。24日,一位中暑病人因热衰竭急诊,医生全力抢救两小时,仍不幸去世。相比上海的中心医院,各郊区医院收到的中暑病人更多、更严重,大多数是年老的中暑患者,来自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数据显示,今年比去年中暑发病率升高200%,且不少病情严重。

同样在江苏南京,一些地区室外实时温度超过40摄氏度。据科技日报25日报道,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了两例热射病患者,均为年轻男性,目前尚未脱离生命危险。一高校大三学生张某在跑完1000米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意识不清,随即倒地。在同学帮助下被立即送往就近医院,医生在紧急抢救时发现,其器官功能衰竭进行性加重,体温40.5度,被诊断为热射病。

据新浪26日消息,本周以来,江苏扬州持续保持40℃的高温天,昨天上午,从苏北医院急诊科传来消息,扬州又有一例热射病患者不幸离世。这位76岁的老太,因没舍得开空调,中暑昏迷,送到医院后,最终还是离开人世。

记者在测试南京室外气温 图源中新网

无独有偶,据山东商报7月15日消息,7月9日,山东淄博一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因为中暑,最后不治身亡。送医时,这位年仅20的产妇,呼吸急促,已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当时体温高达40多度,心脏和肝脏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家人曾解释,为坐好月子,家里不开风扇、空调,产妇穿着长袖长裤,还盖被子。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专家解释说,一般人的体温在37℃左右,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会围绕着37℃进行产热和散热调节。气温一旦接近或高于37℃,身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小,或没有温差,身体散热就减慢、困难,甚至是“吸热”。可想而知,体内代谢产生的热散不出去,还不断从外界“吸热”,体温势必升高。严重者会中暑,再严重者就患热射病了。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专家表示,不等同于普通的中暑,临床上热射病会造成神经受损、昏迷、肝肾脏器功能受损,其恶性程度较高。热射病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普遍的病死率可能是50%-70%,如果是老年的病人,70岁以上的死亡率会高达80%。

小贴士:盛夏时节如何预防中暑?

近来一段时间,高温依旧,中央气象台7月26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未来三天,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中西部、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陕西关中地区、黄淮西部、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39℃,局地可超过40℃。

中央气象局26日发布的高温分布图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首先,要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其次,应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2~1.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此外,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第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要积极应对。如果出现中暑初期症状,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和肺水肿。

责任编辑:鲍涛
中暑 极端天气 上海 陕西 武汉 江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