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伟:日元纸钞上的明治维新150年

来源:观察者网

2018-11-02 07:13

沈诗伟

沈诗伟作者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前中资企业驻非洲政府和商务总助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诗伟】

自日本战后以来,明治维新的主要人物一直是日元的主角。改变日本和东亚历史进程的明治维新150年,浓缩在每一枚日元的方寸之间。

从“脱亚入欧”到融入国际体系

“与其坐等亚洲各国进步,不如脱离其行伍,与欧美列强共进退。”

1885年3月,福泽谕吉(1835-1901)在日本报章《时事新报》发表的著名短文,在日本近代化之路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脱亚论”塑造了日本近代的政策走向。

作为日本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福泽谕吉的思想对幕府的政治转型,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国家的建立以及国民精神的塑造等,都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脱亚入欧思想的提出,被当作一个具有传统的、主流意识的出发点而被人们认同。

不过,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日本,对脱离国际社会体系遭受的重创有着深刻认知。日本更加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主流体系中维持应有的地位。

1984年,福泽谕吉的形象印在日本面额最大的10000日元纸币上。

此后日元虽历经多个版本,但“近代日本之父”福泽谕吉始终是10000日元的主角。

作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家和思想家,福泽谕吉创立的庆应义塾大学,如今不仅已经成为日本著名私立高等学府,还是享誉世界的名校。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明治维新的三大方针相辅相成。

在文明开化方面,福泽谕吉等启蒙思想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年日本急于全盘西化愈演愈烈,甚至不加选择地效仿西方,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好的,甚至鼓励与外国人通婚改造日本人种。

激进的全盘西化在激荡的社会转型期间波折不断,整个日本社会重新思考如何在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思潮之间找寻微妙的平衡点。在纪录片《大国崛起》第7集《百年维新》中,日本当年在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走过的一些弯路和不断修正轨迹的努力,都值得后发国家在追赶发达国家时仔细借鉴研究。

从环球考察探索维新之路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的御笔信《宣扬国威宸翰》成为国策目标。

对于素来以强国为师的日本,维新初期急于寻找可供效仿的国家。彼时,日本对国际形势尚不明晰,遑论强国之路。明治政府决定派遣公卿岩仓具视率团出访欧美。亲身感受到日本和西方巨大差距,仔细调研欧美发展路径的岩仓使节团在回国后战胜留守派,颁布一系列政策,塑造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1951年,岩仓具视的肖像登上500日元纸币(作者供图)

一声汽笛,岩仓使团从横滨乘美国商船“亚美利加”号启航。从1871年12月开始历时1年零10个月,考察欧美12个国家。日本放送协会(NHK)制作的纪录片《转动历史的时刻——岩仓使团世界一周之旅》讲述了这段改变历史的环球之旅。

岩仓使节团虽然平均年龄仅三十岁左右,但全部是高规格配备。

岩仓使节团主要成员

右大臣兼外务卿岩仓具视担任特命全权大使,大藏卿(财政部长)大久保利通、参议木户孝允、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和外务少辅山口尚芳担任副使。这些成员都是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主力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还是“维新三杰”(另一人是西乡隆盛)。

岩仓使团的一个目标是修改幕府同欧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预备谈判。

然而,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愿望处处碰壁,使团经历了国际外交规则的残酷洗礼。

时任参议木户孝允后来在日记中表达了沮丧之情。他深刻感受到,一个弱的国家、一个没有发展的国家在国外根本没有发言权。

虽然修约处处碰壁,但在为明治维新探索路径方面,岩仓使节团不仅感受到欧美工业革命和新制度带来的巨大震撼,还目睹了欧洲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阴暗面,以及社会转型的副作用。

夜幕降临,在伦敦的平民区,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看到的是另一幅光景。

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有些沉迷于鸦片,有些在乞讨,很多贫苦民众拿着极低薪水辛勤工作,而资本家却仿佛在另一个世界生活。

大久保利通记述道:

“我把江户幕府推翻建立天皇的新政府已基本完成,但是今后日本向何处去,看到(欧美)如此这般,觉得日本并不适合这样的社会发展。文明社会有些让我们不知所措”。

然而在明治维新进程中,日本并没有跳出历史的怪圈。

樋口一叶,明治初期主要的女性小说家。24岁英年早逝的她,在极为短暂的文学巅峰上,为日本文坛留下诸多深刻反映明治时期社会下层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2004年,樋口一叶的肖像登上5000元日元纸币,成为日本战后首位印刷在日元上的女性非政治人物。(作者供图)

在上一版5000日元纸币,正面是明治时期教育家新渡户稻造,担任东京女子大学第一任校长。

1899年,新渡户稻造出版的《武士道》轰动一时,成为研究日本人精神的必读经典之一。

另一本经典《菊与刀》,由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6年出版。(图/作者供图)

明治时期发行印有神功皇后的纸币,还多少带有皇室的味道(作者供图)

千元纸钞上的人物转换

访问欧美的岩仓使团目睹了大英帝国繁荣背后的隐忧,闻到了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尚未散尽的硝烟。

在“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的时代,仍然以农业为主、刚刚完成统一不过两年的德国吸引了使团的注意。彼时,德国刚刚战胜奥地利和法国,意气风发,一跃跻身西欧列强。

“德国的国策与日本有很多相通之处。”岩仓具视在《美欧回览实记》中将德国面临的局面同日本的境遇类比。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接见使团时,详解了德国在统一进程中老辣的现实主义外交手段,使团成员颇感震撼。

日本似乎找到了路径。

1885年,伊藤博文成为日本首位内阁总理大臣。

1889年,日本枢密院正式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

明治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正是日本宪法的蓝本,伊藤博文还曾专门到德国研究法律。政治强人伊藤博文四次组阁,任期长达七年,日本逐步成为东亚头号强国。

1963年,伊藤博文的肖像印刷在1000日元纸币上(作者供图)

然而,改革不彻底的明治维新注定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对外扩张和军国主义。

对明治维新和日本近代化功勋卓著的伊藤博文,在东亚邻国可没有什么好印象。

伊藤博文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1905年,伊藤博文出任第一任韩国统监,成为朝鲜的“太上皇”,进一步控制韩国。在朝鲜半岛名声狼藉的伊藤博文在1909年10月26日抵达哈尔滨时,命丧义士安重根的枪口。次年,日本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彻底吞并朝鲜半岛。

伊藤博文的肖像出现在日元钞票上,刺激着东亚国家的敏感神经。1984年,1000日元纸币换上了文学家夏目漱石。(作者供图)


2004年,科学家野口英世成为1000日元纸币新主角。(作者供图)

明治维新100周年的1968年,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断巩固。今年,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大藏省(财政部)发行千元面额的纪念银币。银币背面的平成30年印记,将见证平成时代的落幕和新纪年的开始。

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银币背面(来源:日本大藏省官网)

明治维新150周年纪念银币正面(来源:日本大藏省官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日币 明治维新 日本 欧洲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

王毅会见柬埔寨首相洪玛奈:中国永远是最坚定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