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惠宁:慕尼黑枪击事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7-23 13:39

史惠宁

史惠宁作者

法学博士,德国拜仁州高等法院注册律师

德国慕尼黑7月22日当地时间18点发生枪击事件,事发地点是慕尼黑奥利匹克公园附近的大型购物中心,这里平时人头攒动,非常繁华,是游客和市民购物休闲喜爱前往的地点。根据德国媒体N24所播放的目击者现场录制视频显示,着黑衣、背红色背包的枪手从购物中心附近的一家麦当劳出来后,直接向路人开枪。慕尼黑随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该购物中心周边被迅速封锁。慕尼黑市内所有公共交通中断,中央火车站也已封锁。

目前确认至少10人死亡,伤者多名。据媒体报道,慕尼黑警方于23日介绍案情时称,共有3名持有长武器的枪手在逃。但很快,警方通过官方推特发布消息称,该袭击系“独狼”所为,而且唯一的袭击者已经自杀身亡。传闻,这名枪手年龄18岁,来自慕尼黑,拥有伊朗和德国双重国籍,作案动机不明,他连开数枪爆头自杀。当时整个慕尼黑处在封锁的状态,有很多回不了家,被困在商城和市中心等地方。德国反恐特种部队GSG9也紧急赶到慕尼黑,多架载有狙击手的直升机在慕尼黑上空盘旋,很多警车一直在路上穿梭。上百名警察配备重型武器和防弹盾牌全力戒备。随着慕尼黑宣布进入紧急状况,全市公共交通也随即中断运行。

慕尼黑曾被誉为“德国最安全、最有幸福感的城市”,而此刻的慕尼黑骤然被周围的恐怖气氛笼罩。据当时正在慕尼黑奥林匹亚购物中心附近的亲历者回忆道,当时现场一片恐慌,只能听见周围无助的叫喊声和小孩的哭声。“很多事你从未经历过,就不知道这种事情对内心的冲击。”一位亲历枪击事件的民众表示,“事情传出来的时候,我正在市中心吃饭,当时心中一阵无所谓,因为购物中心比较远。吃饱出门,本来还想去酒吧喝一杯,走了两步,朋友说,可是凶手在逃啊。然后我们停下来发了会儿呆,准备去哪里躲一小会儿、喝一杯。这时,就眼见着远处大批群众尖叫着跑来。那个场景,终生难忘。我们立刻转身就跑往刚才吃饭的餐馆跑,真的是玩了命的跑。进去的时候,店员指挥我们往二楼躲。当时内心是麻木的,楼上的客人都是一脸蒙蔽的样子。我们猫着腰、玩命往厕所跑。我和朋友两个人躲在厕所的一个隔间里,大气也不敢出。我们听到了楼下的尖叫声和桌椅倒下的声音,还有关门声声音太大,以至于我们一开始以为是枪声。不夸张,我活这么多年没这么怕过。我坐在马桶上,用了一切方式祈祷,浑身发抖。朋友在旁边都快吐了。朋友手机震动,我比划着手让他关掉,因为稍有一点声响就能把自己吓死。我们只能听见排风扇的声音和外面哗哗的雨声。最可怕的不是遇到了什么,而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不知道就会瞎想。我连怎么跪下求饶命都想好了。我们在厕所呆了半个小时,听到有人谈话,于是战战兢兢走出来,看见店家给大家提供了啤酒水,大家坐在地上互相微笑,大声吐槽。我问他们,刚才发生什么了么?他们说不知道。不知道,可是那些尖叫、那些颤抖都太真实。出来后,我的手都麻了一直在抖,声音抖得不能自已。第一次感到,生命如此脆弱。此时,我不管你国我国政治如何,我只想活着。”很多民众都认为,虽然在自己身上并没有发生可怕的事情,但恐惧却真实地存在着。

中国驻慕尼黑总领事馆也称,接到多名中国游客打来的求助电话,他们被困在慕尼黑几个知名的景点无法行动。“我们现在只想回家。”一位中国游客称,“苦等几个小时,警方仍未解除紧急状况,我们无奈之下只能原地等待。”这次枪击事件给慕尼黑市民的出行与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一位市民称,“还没抓住凶手,不知道明天要怎么熬,可不恢复交通我哪儿都去不了了。我们只能盼望事态能尽快明朗化。”

通常而言,慕尼黑在德国人心中是安全指数最高的城市,所在的拜仁州也是全德国最安全的联邦州。

笔者所认识的所有在慕尼黑生活多年的人,都对当天发生的袭击惊骇不已,因为这种事件在几年前的慕尼黑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据媒体称,就在前不久,当地警察局负责人还在一次报告中提到,即使在难民危机爆发一年后,慕尼黑仍是“德国安全形势最好的大城市”。

慕尼黑警方认为,这次枪击行动十分专业,枪手对作案地点的选择也有极强的目的性,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筹划。人们纷纷猜测,袭击者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一种猜测认为是恐怖分子所为,虽然目前尚不能将此案定性为恐袭,但据阿拉伯Al Aan电视台的女记者则发推特证实,“伊斯兰国”庆祝慕尼黑的恐怖袭击,并叫嚣“整个欧洲都处在我们的恐怖主义之下”。但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目前尚无证据直接将此次事件与伊斯兰极端组织联系起来。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就表示,这一致命性袭击事件的动机尚不清楚,“我们仍然掌握着互相矛盾的线索”。

另一种猜测认为是欧洲极右翼分子所为,当时有目击者听到袭击者在开枪前曾大呼“我是德国人!外国人都去死!”一类的极右排外主义口号,由此推断此次袭击可能与反对默克尔的开放性移民政策有关,还有媒体注意到,袭击发生的7月22日是2011年挪威枪击爆炸案5周年的纪念日。那场主要针对左翼难民同情者和平民的袭击共造成77人死亡,近百人受伤。制造该袭击的安德斯·布雷维克被一些欧洲极右翼分子视为“先知”和“偶像”。当然,这种猜测也并未得到确认。

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慕尼黑警方表示,袭击者的动机目前仍然 “完全不清楚”。警方强调,任何关于袭击者的进一步信息均需要继续调查取证才能掌握。

无论何种猜测,目前尚无定论,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以往被认为“德国最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城市”——慕尼黑已经无法恢复到往日安静祥和的状态,而德国政要们的希冀依然萦绕在耳边:默克尔在德国议会纪念巴黎袭击遇难者时发表讲话称,“伊斯兰教是德国的一部分,德国不会有仇恨、种族主义和极端主义存在的空间。”德国总统高克在集会上发表演讲称:“我们都是德国人。通过移民,德国在宗教信仰、文化以及精神层面都变得更加多元化。多元化也造就了德国的成功、魅力和可爱。各政治派别的重要人物、犹太人、基督教代表也都在为了一个宽容、开放的德国团结一致的旗帜下站到一起。”德国穆斯林中央委员会主席马兹耶克也曾称,“恐怖主义,不要打着我们的名义。我们为一个开放的,尊重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德国而团结。恐怖分子没有胜利,未来也绝不会胜利。”

然而,在慕尼黑发生的这一切与德国政要们的期望渐行渐远,慕尼黑枪击案再次证明欧洲政客们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楚悦
德国 慕尼黑惨案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

“美国没料到遇上中国这样的对手,出现战略失误”

“美国搞的鬼,针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