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磐启:“孟加拉综合症”会在“一带一路”沿线蔓延吗?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8-21 16:16

石磐启

石磐启作者

国际问题评论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石磐启】

曾几何时,孟加拉国还被广泛视为南亚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但今年夏天的一场政变,却暴露了孟加拉国事实上早已沉疴难起,宿疾缠身。政治剧变仍在发酵,格局重构已然发生,孟临时政府有没有能力顺势除疴祛疾,将事变演变成一次有意义的、积极的社会变革,仍有待观察,而且不容乐观。

表面上看,事变的发生是哈西娜政府的对策出了问题,先有出于党派之私,在“功臣”待遇上,缺乏把“高官”与“厚禄”两种手段区别开来、分别使用的政治智慧,歧视性分配“优质就业机会”这一紧俏资源的政策激起了民怨;之后又因“强硬手段”平息暴乱点爆了民意,民意捆绑了军方,军方抛弃了哈西娜。

孟加拉国发生抗议活动央视新闻

然而,这些都只是这次事变的表象,真正需要探讨的是事变背后的深层逻辑,进而判断这次事变演进的大体方向,识别孟加拉国乃至整个南亚地区当下和未来的政治情势。

孟加拉国的沉疴宿疾,症状为殖民统治的“后遗症”、门阀政治的“渐冻症”、地区流行的“传染病”、外伤导致的“败血症”、庸医误诊的“药毒症”等的并发症,不妨称之为“孟加拉综合症”。这一症状的日常表征为社会发育的迟滞和产业迭代的锁死,终极表现就是正在孟加拉国上演的“颜色革命”——政权更迭。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症状并非惟孟加拉国所独有,而是在南亚乃至东南亚多地广泛流行,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前殖民地国家的通病。只是因为在孟加拉国尤其具有典型性,故名之以“孟加拉综合症”。

在孟加拉国,此症具体体现在于,孟当代政治版图中始终有A、B、C、D、E五股势力相互折冲。其中:

A指的是由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创立,后由穆吉布之女、前总理谢赫·哈西娜长期领导的人民联盟(Awami League,简称“人盟”);

B是前总理卡利达·齐亚领导的孟加拉国主要反对党民族主义党(BNP);

C是军方(Cantonment)保守势力;

D是以伊斯兰教为底色的普罗大众(Dreamers),包括但不限于曾被哈西娜政府取缔的孟加拉国伊斯兰大会党(Bangladesh Jamaat-e-Islami)所领导的激进势力,以及伊斯兰宣教团等宗教势力;

E则较为复杂,主要可以理解为外部势力(External),但也可包括经济局势(Economy),乃至极端气候、环境因素(Environment)等综合影响。

以上五种力量的合纵连横、交织互动,决定着孟加拉国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的政治格局。

独立之后至今,这五种势力在孟加拉国内总体保持脆弱平衡,一旦失衡,就很容易引起社会剧烈动荡。事实上,这样的失衡曾多次发生,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悲剧性重复。比如,1982年陆军参谋长艾尔沙德领导的军事政变、哈西娜与政治对手卡莉达·齐亚联手于1990领导的那场“民众起义”,1996年短命民选政府、2006年“围困达卡”运动的血腥结局,乃至2007-2009年由军队支持的看守政府的失败等等。此次事变,仍无非是以上五种势力的博弈所致,规律概莫能外。

A方面,即人盟方面,主席哈西娜家族成员及其侧近人士对立法机构、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长期把持,通过其本人(除总理职位外,还曾亲自同时兼任国防部长、电力、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劳工和就业部长,文化部长)以及家族成员、侧近人士,建立了自上而下对孟政权的直接把控。

由哈西娜领导的人盟

人盟通过孟加拉国特有的“恩主﹣侍从”政治文化(在“恩主﹣侍从”体系下,恩主是权力的拥有者,能够通过给侍从利益以换取侍从的忠心和支持,而一旦失去权力,恩主也就自然失去了侍从的忠心和维护),使用庇护、金钱和强力手段张起权力的巨网和强势政治宣传,建立和强化民众对谢赫·穆吉布家族的血脉认同。

2009年以来,人盟言必称“国父”(Bangabandu,意为孟加拉之友,系孟民众对谢赫·穆吉布的别称),将孟加拉著名的建筑、道路、桥梁等多冠以“国父”的名称,在大街小巷树立谢赫·穆吉布的雕像、巨幅海报,年年隆重纪念、庆祝与谢赫·穆吉布有关的纪念日,以此塑造民众的“人盟史观”。例如,利用穆吉布诞辰百年、孟独立50周年之机,人盟大搞党派政治宣传,希望借此增强民众对人盟,尤其是哈西娜家族的认可。

在政治宣传中,人盟则常常将谢赫·穆吉布、哈西娜、乔伊(哈西娜之子)三人并列,把哈西娜家族塑造成为人盟的象征,利用孟“恩主﹣侍从”政治文化,塑造人盟权力继承人必须来自谢赫·穆吉布家族的观念。

哈西娜连选连任的2014年、2018年、2024年,孟加拉国大选曾因投票率低、选举暴力、反对党抵制而广受质疑,哈西娜政府不得不日益倾向于依赖“强迫失踪”“法外处决”等“硬实力”维持统治。2018年实施的《数字安全法》,则成为哈西娜政府压制批评和扼杀言论(尤其是网络言论)的趁手工具。

B方面,即孟加拉主要反对党“孟民族主义党”(BNP),作为曾经的执政党,孟民族主义党也享有较丰富的政治资源。无论在朝在野,BNP长期与人盟全方位抗争,其政治动员能力仅次于人盟。

此次事变,BNP无疑是重要推手和主要受益者。哈西娜8月5日去国流亡之后,BNP即有能力于8月7日在达卡组织起大规模集会,其政治动员能力可见一斑。BNP前主席、孟前总理齐亚(Khaleda Zia)被释放后,第一时间公开致敬“从法西斯和非法政府手中成功争取自由的数百名烈士”,BNP代理主席、齐亚之子拉赫曼(Tarique Rahman)也立即公开号召,应提前举行大选,确保所有民众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秉持传统反印立场的BNP党,在经历长达15年的在野之后,反印立场依然鲜明。2024年初,在该党推波助澜下席卷全国的“印度退出”运动便是写照。

C方面,即军方的角色。则在近年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早年间,孟加拉国以军队力量为代表的强大保守势力大有不甘于做职业军人的传统,这一点与具有文人治军、军不干政传统的印度军队形成了对比。当年穆吉布·拉赫曼政权出现危机后,军队势力即顺势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政权。齐亚·拉赫曼由于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军队的关系,最后也倒在了军人的枪口之下。

艾尔沙德在1982年发动不流血的军事政变时,得到军方各首脑的支持,所以获得了成功,且能维持一段较长时间的稳固统治。等到了1990年,由于全国出现混乱而宣布紧急状态时,军队撤消了对艾尔沙德的支持,站在了反对党一边,失去后盾的艾尔沙德被迫辞职。

由此可见,孟加拉军方历来不是不干预政治的中立势力,从1971年建国到1991年的20年里,军人统治时间达16年之久。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政局相对企稳,特别是自21世纪以来,军方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小,更多时候选择隐身幕后暗中施加影响,军队逐步被视为能够恪守中立,并受到民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例如,2008年,选举危机曾使孟加拉国陷入政治僵局,军方的介入确保选举在当年12月举行,收获了民众的广泛好感。

此次事变中,哈西娜政府派兵镇压招致军中少壮派的反感,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其最终垮台的重要转折点。抗议活动中,军队的表现一直十分持重。但随着抗议潮不断席卷而来且一浪高过一浪,军队对哈西娜当局的不满也日增。随着8月5日孟局势彻底失控,军队也毫无意外地与哈西娜“彻底决裂”,连续执政15年的“铁娘子”竟不得不潦草收场。

D方面,以伊斯兰信仰为底色的普罗大众,通常被视为“沉默的大多数”。相较于以上A、B和C而言,是一个最为松散但一旦动员起来却又卓然具有最大声势的力量,是A和B乃至任何一个政治派系都在极力拉拢的势力。

对普罗大众的政治动员能力,除人盟和BNP外,成立于1946年的孟最大宗教党派伊斯兰大会党应该是一个必须被正视的玩家。该党由于其宗教意识形态,对占孟人口绝大多数的穆斯林信众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致使印度长期视其为“危险的伊斯兰势力”。

此外,孟加拉国有巨大民众动员能力的团体,还有伊斯兰宣教团等宗教色彩更加浓郁的组织,显然也不容忽视。

E方面,首先从经济方面看,在哈西娜领导下,孟加拉国从全球最贫穷的国家迅速转变为南亚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人均GDP连续反超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哈西娜之所以能够连续执政15年的重要基础。然而,在俄乌冲突导致粮食和能源价格剧烈震荡、美元加息抽走了全球金融资本,高通胀、高失业等经济矛盾集中爆发之际,孟加拉国内青年群体就业不足的问题自然成为了本次事变的导火线,经济压力在哈西娜政府倒台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一个E,即外部因素。外部势力的长期干涉是历次孟加拉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是孟加拉国因自身地缘战略价值增加而不得不被动付出的代价。在孟加拉最有影响力也最有意愿使用其影响力的外部玩家,无疑要数美国和印度。

在孟加拉国正在上演的是一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颜色革命”,美国在此次事变中的角色,已大可不必再做过多揣测。早在2023年12月25日,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就明确表示:如果今年1月7日孟加拉国议会选举结果不符合美国心意,美国就会在孟加拉国制造“颜色革命”。

也有观点认为,近日发生在孟加拉国的整起事件中,美国主要是在“价值观”的角度摇旗呐喊,频频指责哈西娜打压在野党、操弄选举,促使其政府出现合法性危机。

但不管怎么说,美国并不掩饰其对此次事变的浓厚兴趣,并迅速表示愿意与尤努斯领导的临时政府合作。8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公开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帮助孟加拉国规划一个“民主的未来”。日前,印度媒体也曾爆料称,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表示,如果她领导的政府同意美国关于租借圣·马丁岛的要求,那么美方就不会发动学生将她赶下台,她将继续执政,暗示她被迫下台与美国干涉有关。

美国国务院马修·米勒(Matthew Miller)8月8日称,拟与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mus)领导的孟加拉国新临时政府合作,帮助其建立“民主未来”。

至于印度,首先,孟加拉民众长期对印度不满,认为印度长期扶持人民联盟,侵害孟加拉国人民投票权,导致孟加拉国主权受损:2014年大选中,印度频繁被曝向反对党施压;2018年大选中,印度涉嫌“联合人民联盟操纵选举,修改选票”;2024年大选中,印度被质疑“促成引导国际社会忽视孟加拉国大选民主问题”。此外,哈西娜辞职后印度帮助其出走的事实,更是让印度百口莫辩。

在当前孟“反印”的主流民意下,无论哪股政治势力上台,印孟蜜月期终将随着哈西娜政府的倒台而一去不返,“疏印”恐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国关系的主基调。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印度对付孟加拉国的工具箱里有丰富的手段,它迟早都会再次出手,这又为下一次孟加拉国内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孟加拉国的哈西娜时代已成往事不可追。整体上看,联合国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对孟政权更迭表示欢迎,普遍尊重孟加拉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8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中方注意到孟加拉国临时政府成立,对此表示欢迎。

但是必须看到,84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党派人士穆罕默德·尤努斯只不过是目前局面下,能够被孟ABCD各派政治势力所接受的特定人物,其使命在于推动尽快平稳度过目前危局,恢复法律和秩序,达成ABCD间新的平衡。

然而,这并不容易,操作起来,一着不慎,孟加拉国就将如同样患有“孟加拉综合症”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南亚邻居一样陷入持续动荡。“失败国家”的深渊仍在凝望着孟加拉国,新的执政者能否破除本国历史的悲剧性重复,避免孟加拉国陷入万劫不复,今天依然很难给出一个乐观的答案,毕竟纵观经历过“颜色革命”的国家,从乌克兰到埃及、突尼斯,由“大乱”臻于“大治”者鲜矣!

最后,再次强调,“孟加拉综合症”并不是孟加拉国所独有,可以说在南亚乃至东南亚诸国都普遍存在,并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主导着这些地区国家的政治走向。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是,“孟加拉综合症”正日渐明显地屡发于中国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这到底是偶然,还是另有推手?答案需要我们在今后密切观察,共同去揭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煜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欧盟公布终裁结果,中方:不认同、不接受

神舟十九号发射圆满成功

人类罕见“甜蜜时刻”后,富国皮袍下的“小”逐渐冒头

G7真打算这么干了,俄方怒斥

“石破茂大败,美国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