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副主席、浙江鸿汇史洋:国内大循环的投资机会,就在这儿

来源:微信公众号大橘财经

2020-11-18 08:00

史洋

史洋作者

浙江鸿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大橘

大橘作者

一群讲大局的财经观察者

(编辑/观察者网·大橘财经 周远方)

当下,不是一个对资本友好的环境。一方面,全球化历史大潮虽然仍会波浪前进,但在疫情和地缘形势双重压力下,减速甚至反抽的前景不能排除;另一方面,中国适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边描绘国内消费升级前景,一边将房地产、P2P民间借贷等其他投资渠道堵死。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端的新周期,正在展开。

2020年11月11-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CCG副主席,浙江鸿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史洋在企业家圆桌上进行了精彩演讲,观察者网·大橘财经整理如下:

史洋:

听了各位发言嘉宾的讲话之后,我还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我们从事证券投资行业,更善于从投资端思考宏观策略,今天我会从职业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这个命题,同时,也从我们的角度看一看市场中潜在的机遇和风险。

刚才几位企业家均谈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所做的国际化努力,确实非常不易,对此我非常赞赏和支持。但还是要提醒各位,我提到的“全球化不可逆”这个论断,其实指的是在大趋势上不可逆,但是从短的波动和短的周期来看,全球化有的时候并非不可逆,它甚至不但可逆,而且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超出预料、让我们大跌眼镜的事件。

从经济价值角度而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以此论断为基础,我们判断全球化不可逆。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国际关系的决策和依据往往超出了经济利益,这需要引起企业家注意,政治决策的角度并不总是在经济利益上做思考与判断,有时会超越经济。因此,我们在做全球化布局、全球化投资和全球化经营管理的时候,要始终在心中保持一个警醒的触角,对未知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环境水温变化保持敏感。

第二,从投资的角度怎么看国内大循环。我认为,国内大循环严格意义上说只是一个提法,它有很鲜明的时代背景,就是我们当下的时刻。我和国内外的朋友经常聊到“国内大循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认为国内大循环从投资端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现下正好处于深挖中国国内大市场的机遇,无论我们现在处在这样的背景与否,现在的发展阶段都已经到了要深挖国内消费市场的阶段。总体而言,在这40年里,我们国家发展的主要支撑包括三个来源:一个是基建,二是出口,第三是消费。单靠前两项的话,现在很难再有更大、更高的效率支撑中国的发展,很显然消费是我们下一步的不二选择。

消费市场到底有多大的前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并不能看得很清楚。我在澳洲工作很多年,是从事基金管理工作的基金经理。对于中国市场,我澳洲的同事曾经发表过如下观点,“就目前为止(15年前)我看到国内很多科技,百分之八九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很多都来自于美国的西海岸。但是中国有一个到目前为止全世界都未曾看到过,甚至也无法想象的巨大投资机遇,就是一个14亿人口,将来人均GDP能够达到2.5-3万美元的巨大市场……这个基础之大,不但是到现在美国无法实现的高度,恐怕美国在未来30年都不一定能够达到”。

我觉得他的视角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家理解国内大循环之下的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和空间到底有多大。14亿人,人均GDP30000美元,这是在西方投资界无法想象的。投资是需要基于预期的,如果投资科技,我们对国内科技股的投资逻辑基本上就是对标硅谷的大企业,跟随他们的逻辑、估值、策略、想法以及项目进展,这个投资框架相对就比较简单。但是一旦涉及到消费,很多国外的策略,包括投资的框架是失效的,因为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夸张场景,比如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开发一个App,动辄就是上千万的月活用户。对这种数据体量、这种场景下的估值方法,在国外并不常见,而这才是中国消费市场面临的巨大机会,远超我们想象,我们应该持乐观态度。

关于科技,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到“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这个著名的论断,所谓“前夜”,实际上就目前我们科技发展的阶段来看,个人认为在未来的15年之内,我们的科技不一定能够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支柱,可能还需要再过15年的时间,才会显现出它巨大的威力。那么在前15年里,“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这个命题不仅需要贯穿“十四五”,还需要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这应该是一个持续15年的事情,是一个中长期的战略。

第三,关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端,现在从宏观经济研究和行业研究的角度来看,基本上我们可以判断,在未来的2年之内,马上就会有一波新的企业端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周期。其背景严格意义上说,是原生产线的更新换代与效率提升,它的科技属性更强,产品链、供应链生产效率提高的目的更明确、更明显,这个大背景提供了非常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与机会。整体来说企业端的融资环境在经过这一次疫情之后,要优于从2018年到2020年的那3年的时间,企业端融资现在开始出现了相对乐观的预期。最新的10月份单月的社会融资增加了1.4万亿,这个数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总体来说水位很高,企业又到了新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周期,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把投资端走出国门,走到全球各地。这个背景之下,需要我们的企业家有更高的、更长远的、更有前瞻性的判断,来支撑他们的决策。我相信,经过这一轮的投资,中国一定会有更了不起的企业走向前台,走向世界。

借这个机会,我再简单说一下在国内大循环的场景下,机会到底在哪里。现在搞政策研究和经济研究的同事都可以发现,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现在正在以月为单位推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只要你有心观察,就会发现政策密度之高,涉及之广阔,是前所未有的。

而且,企业在固定投资端的新投资周期就在眼前,因为很多投资,包括家庭财产性的配置,现在已经没有其他好的投资渠道了。第一,大家应该很清楚,近几年中国房地产调控不断加码,三道红线之下的中国房企前景很不乐观,过去房地产市场“高负债、高房价、高杠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彻底过去,接下来马上进入到低生产要素供给端改革;反观投资角度,目前国内财产配置类的房产投资已经很难了,无论在一线二线城市或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大可能轻轻松松买到一套感觉很舒服的投资房。第二,我们现在看到各种其他途径的投资,包括P2P民间借贷,还有过去搞外汇,比特币等等,各种投资端现在基本上堵死。

现在仅有的投资渠道,要么是把钱投向实体经济,靠经营挣钱,这也是国家倡导的。而有些不具备这种条件的家庭资产,只能投资到证券市场当中,确切说是金融市场当中。在过去的20年,我们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小市场,200多万亿的国家债务市场,100多万亿的银行存款市场,60万亿的证券市场,累加综合都未超越400多万亿的房地产市场。从这个角度而言,国家彻底打压房地产的预期,市场流动性转向资本市场是目前客观环境里最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才是我们这个行业以及投资者们在当前时代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恰恰这个变化才是牛市酝酿的基础。

当下的客观环境非常有趣,非常微妙,资金已经没有了新的投资渠道,投资的需求如何满足呢?这就是我今天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讲的国内大循环的机会其实就在这儿,有心人可以在这方面多进行挖掘思考,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周远方
中国 中国资本 全球经济 经济周期 双循环 固定资产投资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亲巴勒斯坦抗议席卷全美高校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

种地要先交钱?官方再通报:镇党委副书记被免

习近平: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驻美大使谢锋:中国不是雅典,也不是斯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