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试飞员:我是唯一跳伞两次依然在飞的人

来源:钱江晚报等

2013-03-25 18:00

壮志凌云的“工蜂精神”

24日下午,中国王牌试飞员徐勇凌大校以一位亲历者的角度,对媒体叙述了近20年中国航空事业、中国空军的艰难跋涉历程中的一个个关键时刻。

自己两次弹射跳伞的死里逃生,播放歼10空中加油视频,试验超视距空空导弹的三发三中,在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院的惊险经历,歼10试飞最后一次射弹试验成功的狂喜,中国舰载机试飞员第一次的完美着舰……

徐勇凌称,第一次跳伞逃生,是因为误操作而撞机。在8000米高度,徐勇凌就早早打开了备份伞。当他讲述道,他看到同样跳伞的长机朱广才,一个人影自由落体,嗖地一下掠过他身旁时,读者中发出一声惊叹。落在云南原始森林里,走了7个小时,徐勇凌才遇到一个9岁的放羊娃。这娃子不会说普通话,于是徐勇凌只得在本子里写字,请放羊娃带他去村里。

中国王牌试飞员徐勇凌大校

第二次跳伞,是因为歼8战斗机起飞时突然起火,徐勇凌身负重伤。床上躺了4个月后,一出院,徐勇凌便重上蓝天。同型号的飞机试飞成功后,他的勇气感染了旁人,一下飞机,机务人员便扑上去,抱住他痛哭。

2003年12月底,歼10最后的一个试飞科目,徐勇凌在2分钟内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发射空空导弹,把歼7靶机打得凌空爆炸。那一刻,他忘记了规章,在无线电里忘情大喊:“打中了!打中了!”同时,他听到了指挥中心里迸发出的欢呼声。

文武双全的徐勇凌,朗诵了一首他创作的《蝶恋花》,献给血洒蓝天的战友们——“航空报国苦亦足”。

“工蜂精神”,在等待着国人喝彩

或许,徐勇凌注定是一个属于天空的人。他成为了国内唯一跳过两次伞、依然在飞的飞行员;成为空军唯一从事试飞又回到作战部队从事作战训练的飞行员;成为空军第一代航空电子战机歼8C的首席试飞员;在歼10试飞中,他独立完成了最大M数、静升限、最大正/负过载、空中加油、超视距导弹实弹靶试、最重载荷起飞着陆等重大科研试飞项目

如今,徐勇凌已经是空军指挥学院的教官,主要研究空军军事理论,创立了“军事飞行学”学科。同时,他把研究领域提升至国家大战略层面,提出“资源战争”、“同盟战争”、“技术战争”等军事理论新概念。

“未来战争,最倚重的是两类人——战略家和技术人员。”徐勇凌解释道,现代的多军种协同作战,对于每支参战部队的每个时间、空间节点,要求精确到极高的程度。有一点出现偏差,作战效能便会大打折扣。“制定详尽的作战方案的参谋团队,就会显得举足轻重。”

在徐勇凌看来,当下社会上的各种喧嚣声音中,体现着太多的一厢情愿的、感性的“我思维”,太缺乏冷静、理性的“他思维”。而真正出色的战略家,必须具备“他思维”。“很多文化人都在讨论国家战略,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并不适合战略层面的博弈。”

徐勇凌曾参与歼十试飞

最奇怪的一点,是那些为国家甘愿自我牺牲的人,却常常受到很多人的嘲笑,被讥讽为‘傻帽’。”徐勇凌打了个比方,“这些自我牺牲者,就像是蜂群中的工蜂。没有工蜂,这个蜂群必然是不堪一击的。”

二战中,近3000名美国飞行员牺牲在驼峰航线上。为了国家的利益,这群小伙子从条件优越的家乡,来到险恶的世界屋脊,毫不退缩地登上了飞机。用这个例子,徐勇凌来说明,每个世界强国中,都有着一大批无畏的“工蜂”,他们的社会上,有着尊敬、崇尚“工蜂精神”的氛围。

“我们国家在物质上,已经比过去强大了许多。然而,如何塑造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民精神?”这条路,或许还远得很。

【徐勇凌】

独特贡献

1.是国内唯一曾跳过两次伞,依然在飞的飞行员、试飞员。

2.是空军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军队“一等功”及军事学术“刘亚楼奖”的人。

3.是空军唯一被空军授予试飞专家和军事理论专家及航空学会高级会员的军事专家。

4.是空军唯一从事试飞又回到作战部队从事作战训练的飞行员。

5.是空军第一代配备航空电子战机歼八C的首席试飞员。

6.在歼十飞机试飞中独立完成最大M数、静升限、最大正/负过载(+9~—3g)、空中加油、超视距导弹实弹靶试、最重载荷起飞着陆等重大科研试飞项目。

7.研究提出:三代机尾旋、等轨迹爬升技术、状态控制理论、机动飞行区间变向理论、无动力飞行理论、层板效应、人机耦合振荡等飞行理论、目标跟踪飞行理论;提出“资源战争”、“同盟战争”、“技术战争”等军事理 论新概念;创立“军事飞行学”学科。

试飞业绩与学术成就

1.参与中国第一代中距雷达试飞

2.担任中国第一代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歼八系列飞机首席试飞员

3.歼十试飞

4.飞行理论研究

5.军事战略研究

责任编辑:夏雪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同比增长28.2%

“美国首次暂停,以色列深感担忧”

习近平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刚有“明显进展”,巴以停火又陷僵局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