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宋庄画家村拆除小产权房 艺术家和村民抗“强拆”
来源:南方都市报等
2013-12-28 09:21
人民网12月27日报道,今年3月底,北京启动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记者今天获悉,截至目前,北京全市共拆除违法建设2万余处,1177万平方米。明年在继续治理违建的同时,还将出狠招清理小产权房。
而这一“重拳”也打向了北京宋庄,有媒体不无煽情地称其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群落”、“艺术家生活创作的乐土”。
12月初开始,北京画家村宋庄开始了20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小产权房”拆除行动。艺术家和村民先后集体行动,抵制强拆。
几年前宋庄拆迁的传闻就有,也早就有所动静,但都不是重点位置。这次因为被拆的是宋庄环岛东北方向半径距离1000米的艺术东区建筑,而掀起不小的波澜。宋庄的一位艺术家甚至愤慨的说:“希望把我们发配到大西北守边关吧!只要艺术家还能在一起!”
12月3日,北京宋庄艺术东区四栋收藏馆被拆现场。
在当地艺术家和利益攸关的村民眼里,这一轮拆除是对发展了10年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伤筋动骨,而非官方所称的清理违法建设和小产权房行动,因为“被拆建筑的土地性质和用途其实大体都符合规划和建设的要求。”
2005年起,宋庄开始“文化造镇”,想走出一条和中国绝大多数小城镇不同的创意经济的发展道路。但地产主导的发展模式为这条道路设置了无数行政审批的障碍,地价的暴涨又将包裹着文化外衣的地产项目吸引进来,导致小产权的建房、卖房成风。
对于此次拆迁,一些网友也纷纷声援和祝福:
“信仰与艺术是人类行走的两条腿,以艺术特区的概念,欲打破旧格局,宋庄走在前面。却也挣得头破血流。宋庄加油!”
“文化实验田的博弈露出失败的迹象……你总是在负面中推向更广,宋庄祝福你!”
北京宋庄画家村拆除小产权房 艺术家和村民抗“强拆”
“工作室不是小产权房”
12月14日,在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北京宋庄,艺术商业中心最南边的一栋楼被自行拆除。该楼造价8000万元,今年11月底落成。一天前,刚落成的赏石苑小区也被自行拆除。12月3日,宋庄艺术东区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四栋收藏馆,也被镇政府强拆为一片废墟。
“这是宋庄20年发展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北京宋庄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创公司)相关人士说。
宋庄镇党委宣传部主办的《宋庄时讯》,12月3日这天也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国土部、住建部遏制违法建设和销售“小产权房”的紧急通知》,“北京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工作部署是落实11月22日国土部、住建部紧急通知的重要举措,对已形成的两违项目坚决予以处理。”宋庄镇政府解释说。在这次清理的集中行动中,宋庄是通州区的重点。
12月2日到3日、12月6日,宋庄先后发生了艺术家和小堡村村民抵制强拆的抗议行动。抗议的结果不同:艺术家们拉起横幅,上面写着“艺术家工作室不是小产权房”,但还是没能阻止收藏馆被拆,小堡村民则“赶跑”了艺术商业中心的破拆队。
艺术家马越说,村子里人心惶惶,赌博一样猜测是否会拆到自己,“一些投资人立马撤资了,还有不少艺术家在筹备撤离宋庄”,宋创公司发言人说。
北京宋庄画家村拆除小产权房 艺术家和村民抗“强拆”
“耕地上违建”说法遭质疑
宋庄镇47个村的村长也被要求在12月3日早晨在收藏馆拆除现场“观摩”。“辖区内目前为止面积最大的占用耕地违法建筑——4栋3层楼高、1万多平方米的‘艺术展览馆’被强制拆除”,有媒体报道。“这片地被村民对外出租后,承租人在6月份前后突然盖起了小楼,声称用来做艺术展览馆,占用的耕地面积约16.4亩。”宋庄镇副镇长陈洪波对在场记者说。 “国土部门根据卫星照片检查宋庄地区土地利用行为时,发现了这处非法占用耕地的违法建筑。”他解释。
而“耕地上违建”的说法却遭到了当地的普遍质疑,该镇前党委书记胡介报称,“收藏馆所在位置是2010年通州区规委批准的集体建设用地,是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卫星照片显示为耕地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他说,“地方政府部门在鉴别这块土地时存在误差。”
宋创公司也指出,“房屋拆除时四位业主也是收藏家都在海外,这块土地是我们代理交易的,它本来就位于2007年北京市批复的《宋庄镇镇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中,当时北京批的是14.6平方公里,我们宋创公司代理的原创艺术区是4.3平方公里,而被拆除的这四栋收藏馆,就在这4.3平方公里内。”
艺术商业中心的开发商——河南九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土地出租协议书》也显示,自2012年9月18日起从小堡村委租赁佰富苑工业区土地25.9亩,租期50年,租金3885万元。
“这块地之前租给了一家铸造厂,村里收回之后再租给九龙公司,本来就是集体经营性用地。”小堡村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李学来说,“现行政策是叫停小产权,尤其是在建在销的小产权房。可是文化创意产业是否能看作是小产权房项目?”李学来说。
12月11日,一位在艺术商业中心买了房的通州业主匆匆地来找开发商打探消息。据了解,被小堡村建议自行拆除部分建筑的艺术商业中心和赏石苑,确实有一部分已作为小产权房销售给了普通市民,而非作为工作室等出租给艺术家。
今年3月下旬,宋庄糖厂艺术区被拆迁,艺术家打出横幅反“强拆”。
“申报无门审批无期”
镇领导对收藏馆被拆给出的另一个理由是“没有开工证”,宋创公司相关人士说,“整个宋庄哪家有开工证?难道要拆平了吗”?“只有格拉斯小院的住宅项目有开工证,其他基本上全都没有,连新建的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和镇政府大楼都没有。”
2005年,宋庄举办了第一届文化艺术节,并提出了“艺术造镇”。
2007年北京市批复了《宋庄镇镇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之后,该镇总共116平方公里的土地有50多平方公里进入了规划的建设用地,之后的镇域土地利用规划也与总体规划实现了配套对接。
2008年《城乡规划法》开始施行,“在集体经营性用地上建房不需要征地,但建设也需要审批。”胡介报回忆,“但这类项目在各乡镇普遍是申报无门审批无期。于是村镇单位只能各行其是了。”
这次国土部发现宋庄新增了太多违法建设,且没有在报批程序中,“所以就定义为违法建设,”胡介报说,“而现实工作中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镇里应向区里和市里做出书面申明,并分不同情况向国土部门说明或补办合法手续。然而这些细节工作现在却大量欠缺。”
像宋庄这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跟住宅和其他商业项目一样,要盖100多个章,走同样的审批程序”,宋创公司发言人说,“我们也没有集体经济组织,犹豫了很多次,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
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部门负责审批”。“土地财政之下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一直卡得很死,造成了大量集体土地的闲置。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强烈希望把集体经营性用地盘活,而国土部门的管理恰恰形成了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期制约,这就是目前的现实。”胡介报说。
北京宋庄画家村拆除小产权房 艺术家和村民抗“强拆”
文化成了地产广告
从1994年最早的一批艺术家方力均、栗宪庭、王强等从圆明园迁入,形成200多位艺术家的聚居村,到现在的5000多位外来艺术家,宋庄的土地租金在这20年从每亩5万元,飙升到一两百万,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也从三四百元增加到6万多元。
“转折就在2004年”,栗宪庭说,这年小堡村支书崔大柏找到老栗提出想做文化产业,老栗开始力劝当地政府利用艺术家资源和农民空置房屋、空闲土地,吸收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经验,建立宋庄艺术园区。2005年,胡介报又提出了“文化造镇”。
但事情逐渐失控。艺术园区获得官方认可之后地租飙升,到北京奥运会的时候疯狂地盖房子,“利用文化来启动新一轮的地产”,栗宪庭说。
2012年,前一届镇政府支持并做了7年的“宋庄艺术节”,被“中国宋庄艺术产业博览会”取代。栗宪庭在《梦魇宋庄》一文中写道,“整个艺博会期间,且不说宋庄艺术家在博览会上的比例微乎其微,‘博览会’反倒成了国家巨额投资的模式,花费高达1.88亿人民币,其中环境整治就花费1.2亿。”
“事后,有关方面把地产项目招商引资的高额数目,也算成博览会的直接盈利数目去广为宣传。事实上,文化成了地产项目的招投标广告。”他说。
2005年之前,住进宋庄的大多是原创艺术家,“2005年之后,画国画的大量涌入,卖石头、画行画的也都涌到这里,创作的环境被改变了”,马越说,“房价越来越高,那些有艺术理想却还没有成功的年轻艺术家已经住不起了”。
北京宋庄画家村拆除小产权房 艺术家和村民抗“强拆”
正在争取土地流转试点
12月6日艺术商业中心强拆未遂后,区里和镇里给村里留了一周的时间来解决问题。“自拆或强拆,必须拿出方案。”李学来说。
小堡村和开发商等协商后,最终决定自行拆除艺术商业中心的南楼和赏石苑小区。
在小堡村给北京市领导汇报情况的材料中,崔大柏提出了“拆、保、控、争”的意见和措施,“拆除在建、在售的违规建筑;保护真正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建筑和设施;控制可能出现新的‘在建、在售’违建情况;借十八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的东风,争取市里或国家把宋庄镇小堡村确定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使用的试点。”
去年8月,北京市领导曾在大兴区西红门镇调研试点中的农村工业大院改造建设。北京市是在“选择试点,稳步推进”,李学来说,“这个试点指的就是土地流转试点、文化产业试点和新农村试点。”
作为宋庄艺术促进会名誉会长的胡介报正在争取将宋庄列入北京市的土地流转试点。2009年,宋庄镇47个行政村已全部进行了农村产权体制改革,并在全国小城镇工作会议上作过多场经验报告。2010年,宋庄还成立了北京市首家镇级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市场,村里也大胆尝试,参照国有土地,将土地流转的租期延长为50年。
马越等艺术家却已开始厌弃如今的宋庄。一如栗宪庭在《梦魇宋庄》中的感慨,“10年过去了,宋庄艺术创意产业的是非完全被混淆,乌托邦终究是乌托邦,梦想的破碎、争取艺术的自由,永远是艺术家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