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职业农民划分四种类型三个级别 高级职业农民首批84人

来源:人民日报等

2014-11-24 08:00

“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据《人民日报》今日报道,今年上半年,经过严格细致的评审,陕西省认定了首批84名高级职业农民

《人民日报》“全面深化改革在基层”栏目今日关注:谁是“职业农民”?报道指出,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提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作为农业部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省份,陕西从2011年至今,全省已认定各级职业农民3835人,探索着新时期“谁来种地”“如何种地”。

随着城镇化推进,“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日益受到关注,一方面指向“饭碗能否端在国人手里”的粮食安全大计,另一方面则关系千家万户的农业食品安全,“安全不是管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需要从生产经营者的源头解决。”陕西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戴建昌说。

传统的所谓“农民”,往往是以户口和身份来区别的劳动者。近年来,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随着劳动分工进一步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职业农民”这一新型职业群体呼之欲出。

另据观察者网查询,辽宁、广西、山西、河北、新疆等省区也正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2014年5月6日,陕西省农业厅为首批认定的高级职业农民代表颁发证书

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不高,宁肯租房打工,也不回乡务农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陕西省农业厅副厅长杨效宏聊起下乡时听到的“口头禅”,双眉微皱,“至于‘90后’呢,根本不谈种地。”

“初中毕业时,满脑子就想着咋‘逃离’农村”,70年代生人的宁蒋娟,是西安市长安区大兆村村民,“跑到城里开起小饭馆,一干就是二十来年,比种田赚得多了去了。”

今年26岁、同样来自长安区东大街办郭北村的刘楠,高考考上了西安工程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同学大多是农家子弟,宁肯在西安租房打工,也绝不回家乡务农。”

大量劳动力进城、半工半农的兼业化农业普遍存在……“问题是表象,关键在于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产业比较效益不高”,杨效宏坦言,如果不能让“农民”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实现其个人最大价值,“把人家‘绑’在地里也不会干。”

当然,除了不愿种地,相当多的人已经是不会种地。2008年,偶然间听了一堂土地流转惠民政策的讲座,“赚到第一桶金”的宁蒋娟满腔热情,决定回乡创业,“投资30万元,流转来50亩地种植大棚西瓜,几乎是我开饭馆的全部积蓄”,结果没有技术、不懂市场、不会营销,“第二年就赔了接近20万元。”

“种西瓜就像开饭馆,术业有专攻”,痛定思痛的宁蒋娟很快领悟到,“咱出身农民,未必会种地。”

“农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划分为四种类型三个级别

作为农业部确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省份,陕西将本省新型职业农民分为了生产经营型(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专业技能型(农业产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农机手、代耕手、机防手、动物防疫员等)和新生代型(农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四类。

“职业农民应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杨效宏说。

2011年以来,陕西省农业厅经过调研、试点,先后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顶层设计”日渐清晰。

《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首先划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标准:16岁到55岁间,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初级职业农民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中级要求高中或农科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高级则应具备农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初级职业农民收入应达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10倍,中级达到1020倍,高级达到20倍以上;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具备现代农业理念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掌握先进生产经营模式,具有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每年认定一次,按指标计分,制定培训教材与课程

认定之前,培育是关键。陕西省农业厅成立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以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目前,陕西省12个市107个县区均已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有6个市正式发文成立了培育领导小组”,陕西省农广校副校长杨建军说。

在此基础上,调查摸底,“初步统计,全省符合职业农民特征的培育对象达到20多万人”,戴建昌介绍;同时,对省内农民教育培训机构、人员等进行了摸底统计,指导市县认定了一批实训基地;此外,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大纲》,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能力拓展课和实训操作课四大模块共计560门课程,组织400余名专家编写了第一批41套教材,目前已出版21套,其余正在出版印制中。

今年以来,陕西省市县各级陆续开展了第一批职业农民资格认定,按照高、中、初三级分别由省、市、县认定的原则,每年认定一次。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经营规模、生产效益和职业道德等5项,实行百分制评估,前三项各占20分,生产效益占30分。资格认定实行逐级推荐,获得初级证书方可考核认定中级,以此类推。

前不久,陕西省认定了84名首批高级职业农民。截至目前,当地市级认定中级职业农民55名,区县认定初级职业农民3696人。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是农业部确定的100个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之一。

职业农民需要技术、理念指导,更需要产业扶持

“经过区、市笔试、面试和评审,认定为中级,又推荐我到省上参加考试,可惜没考过”,宁蒋娟略有遗憾。

据她介绍,近几年,农广校、农技中心一直指导她更新设施、引进品种,帮她掌握种植技术、农业法规、市场营销知识,还帮她注册了“瓜大姐”品牌,同时对土壤产地进行品质认证,“如今咱自家经营了110亩地,去年果蔬种植收入达160多万元。”尝到甜头的宁蒋娟告诉记者,“认定为职业农民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希望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多。”

“对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是传授技术、指导思路,更得在产业扶持上下功夫”,戴建昌向记者强调。

此次获评为中级职业农民的刘楠,去年开始攻读农广校继续教育大专文凭,是典型的新生代职业农民,“我想建一个物流冷库,但需投资40多万元,找银行贷款难度很大。”他期望有关部门给予职业农民更多资金扶持。

今年,陕西省职业农民培养任务为1.5万人,预计2020年总数将达20万人。目前省财政资金已配套8580万元,其中已拨付500万元资金用于贷款贴息,引导小额贷款向职业农民倾斜。

“培育职业农民绝不等同于以往的农民培训,是升级版而不是加长版”,戴建昌告诉记者,“目前的难点在于,全社会职业农民培育的氛围还没有形成,特别是部分市县一级农业负责人员,本身就对职业农民的概念不清晰,对其意义认识不清楚、不到位。”杨效宏也认为,“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并非农业部门一家的工作,还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

链接:

高级职业农民张长斌的精彩人生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828日报道,旬阳县甘溪镇桂花树村农民张长斌被认定为全省首批高级职业农民,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农民也能评“职称”?还有人说,他连锄头都没摸过,怎么能被评为高级职业农民?

今年上半年,经过严格细致的评审,陕西省认定了首批84名高级职业农民,张长斌就是其中之一。

的确,张长斌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并不长,甚至没有直接从事过生产,但他凭借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成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代表。

桂花树村位于甘溪集镇以北30多公里的半高山上,烟草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经营不善,效益滑坡,到2008年,全村烟草种植面积从最多时的1300多亩萎缩到7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在这一年的村两委换届中,拥有农艺师资格证的张长斌被大家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陕西省旬阳县甘溪镇桂花树村农民张长斌被认定为全省首批高级职业农民

上任不久,张长斌就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精品战略”的发展理念。他动员务烟水平低、面积小、劳力少的农户将542亩土地流转给懂技术、有经验的大户,对土地进行平整,修建机耕路,连通水网管线,实现连片种植和科学管护。

“目前全村有职业烟农73人,种植烟草1800亩!”张长斌说,将生产要素向能人大户集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烟农人数减少一半,面积、产值却实现翻番。

2010年,张长斌多方奔走,争取1000万元资金建成智能育苗温室和一次性烘烤6万公斤烟叶的智能烤房,实现了从育苗到分级全面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从根本上保障了烟叶质量和效益。2009年至今,全村共引进烟草公司国家区域试验品种345个、省区域试验品种260个,引进科研项目资金700万元,建成了全市首批烤烟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烟草种植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

在村里的农机具库房里,停放着大中型拖拉机、履带式山地旋耕机、起垄机、锄草机、三轮车等20余台农机具,总价值达100万元。

2013年,张长斌注册了英昊烟农专业合作社,全村烟草种植户被吸纳为社员。合作社采用入股集资的办法购买了各种农机具。社员杨官顺说:“合作社购置了我想买但买不起的大型旋耕机,一天就能把自家流转的30亩地耕完。”

经过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全村目前有20人通过中级职业农民认证,农机手办证70人,培养专业维修工6人。合作社还组建了机耕、育苗、起垄、植保、运输、分级6个服务队,不仅让本村村民受益,还向白柳、甘溪等毗邻镇提供技术服务。2013年,合作社全年共获利190万元,社员分红130万元。合作社总资产已达到1800万元。

在村东头的空地上,两座遮阳棚格外显眼。

“烟草产业毕竟是夕阳产业,必须尽快尝试转型。”从2012年起,张长斌开始尝试发展香菇种植,先后组织村民到河南、汉阴、石泉等地参观学习,注册成立了秋林种植合作社,和10个股东出资50万元先行先试,目前试种的8万袋菌棒长势良好。张长斌说,他计划今年后半年在全村推广,力争实现每户发展食用菌5000袋,户均增收2万元的目标。为此,村上还投资120万元建成了食用菌种植、烘干、包装生产线,办理了商标、生产许可证、条码、二维码等手续,马上又要再建一个果蔬烘干炉和保鲜库。

如今,桂花树村产业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除了烤烟和香菇外,村上还发展魔芋200亩、木瓜1000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万元,先后被评为省级“产业百强”村和市级文明和谐新村。

责任编辑:梁福龙
农民 农民问题 陕西 职业农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