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家庭医生短缺威胁中国健康计划,阻碍中国雄心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1-22 11:02

【观察者网 综合】近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认为,中国医生短缺“使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更加复杂”,使《“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面临严峻考验。

去年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规划”指出,中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尚未根本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尤其缺乏。同时,“规划”强调,要从医疗人才规模、结构、培养、使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入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

英媒:医生短缺 威胁中国健康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20日报道,中国制定了在今后5年将医生总数增加近40%的宏伟计划,但随着医学专业毕业生因薪资低和工作强度大而选择其他职业,该计划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使得资金匮乏的公立医院日益吃力——大多数病人会先到公立医院看病。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希望更多依赖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

中国国务院去年12月发布了一份5年健康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将平均预期寿命增加1年至77.3岁。该计划还要求到2020年把医生数量从当前的每千人口1.5名增加到超过2名,而巴西和英国的这个数据分别是1.9名和2.8名。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部分主要发展指标

规划中称中国将需要增加14万名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这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生育需求,近期中国取消了一孩政策,允许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但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将很难招到这么多医生。台湾国立阳明大学(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的Angela Fan编制的数据显示,在截止2015年的10年时间里,中国大学培养了470万名医学专业毕业生,而医生总数只增加了75万,增幅为16%。

在中国从医的待遇相对较低,医生平均月薪只有5000元人民币(合720美元)。Angela Fan表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年轻医生对薪水极度不满。”

工资低还是中国医院普遍存在回扣现象的根源。中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CCTV)上月曝光上海有医生每月从医药代表那里拿1800元人民币回扣,涉事人员已被停职,相关方面展开了调查。但没多少人认为此类曝光能结束这种现象。

一位自称“基层医生”的网民在健康界(Cn-healthcare)网站上评论道:“我们每月拿回家的薪水少得可怜……我觉得我们被逼成为卖药的了。”

某医院排队挂号的民众(新华网)

中国医生还在超负荷工作,经常每小时要看12名病人,而且往往是病人及其家属发泄对医疗服务不满的受害者。

在中国农村,医生短缺尤其严重,2015年缺少逾50万名医生,尤其是在儿科等特定科室。官员们去年表示,从2005到2011年,接近一半的注册儿科医生因工资低和工作时间长而离开岗位。

研究人员们表示:“如果这种模式持续的话,中国特定科室和农村地区的医师将长期短缺。”他们补充称,大量医生流失只会“使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更加复杂”。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去年12月27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卫生与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婴儿死亡率由13.1‰下降到8.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6.4‰下降到10.7‰,孕产妇死亡率由30/10万下降到20.1/10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4.97‰,“十二五”卫生与健康事业有关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同时,“十三五”时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出生人口素质有待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实施,老龄化进程加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此外,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尚未根本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尤其缺乏。二是基层服务能力仍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服务设施和条件需要持续改善。三是深化改革需要进一步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四是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亟需转变。

“规划”强调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优化人才队伍的规模与结构。医护比达到1∶1.25,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不低于1∶0.6,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达到0.83人,人才规模与我国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城乡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分布趋于合理,各类人才队伍统筹协调发展。

国务院去年12月27日发布《“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

第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医学人才培养与卫生计生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供需平衡机制,加强对医学院校设置、区域布局以及医学专业学科结构、学历层次、招生规模的宏观调控,增加人才短缺省份毕业生供给。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儿科学、精神医学本科专业,支持高校根据行业需求合理确定儿科学、精神医学本科专业招生规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医学院校的支持,缩小区域、院校和学科专业之间培养水平的差距。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扩大招收规模,重点向全科和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业倾斜,到2020年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建设一批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

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订优惠政策,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启动实施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优先安排特岗全科医生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强产科、儿科、精神、老年医学、药学、护理、急救、康复等各类紧缺人才以及生殖健康咨询师、护理员等技能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院院长职业化培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第四,创新人才使用、管理和评价机制。健全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优化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环境。健全基层及紧缺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要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缩小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实际收入的差距。落实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的人才评价机制。通过人才服务一体化、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建立完善城乡联动的人才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完善编制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开展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改革试点,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

责任编辑:廖志鸿
医疗 医疗改革 医疗资源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