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十级的以色列小哥高佑思:很多外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
来源:观察者网
2017-02-18 17:25
【文/观察者网 高雪滢】歪果仁怎么看待中国国产剧?歪果仁也沉迷中国KTV?歪果仁也爱斗地主打麻将?
@歪果仁研究协会 拍的系列短视频,让中国观众见到了外国人在中国生活的另一面。
而这些视频里,都有一个举着话筒到处采访外国人的外国人:
他叫高佑思(英文名Raz Galor),以色列人,1994年出生,目前正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大三。
在北京街头,他跟各个国家的外国人聊中国的影视剧、美食、春节、娱乐休闲方式……
他汉语溜到飞起,各种中国网络用语信手拈来,然而他学中文也只不过四年半……
他是怎么学中文的?为什么要学?又为什么要采访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看法?
带着这些问题,小编采访到了高佑思本人,他用流利的汉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也果然如视频中一般逗比……
为了考北大,拼命学中文
观察者网:你为什么学中文?
高佑思:因为要考上北大,因为要来中国读书。
观察者网:为什么想来中国读书?
高佑思:我父亲是个投资人,他在中国有业务和合作伙伴,就在2008年把我们全家都搬到香港了。
我在香港待了5年,在一个加拿大国际学校读过书,那个学校是全英文教学的,香港一般没有学中文,都是英文和粤语,我有点不想学这种。
当时我也经常和家人到中国内地旅游,哈尔滨、新疆、西藏、南京、宁波、苏州、上海、北京、张家界……真的去了好多好多地方。
经常来内地之后,就觉得好像香港和内地有些不一样。
我对中国有很大的好奇心,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完成中国发现之旅。香港不够,香港不会给你提供对中国的全面了解。我来了5年,也没有学好中文和中国文化,因为香港是一种国际文化,完全没有接地气的感觉。
高中毕业之后,我所有同学都决定去国外读书,主要是美国、英国、加拿大的一流大学,哈佛、斯坦福、UBC、牛津等等。我成绩特别好,可以去很多不错的大学,但我还是决定放弃,然后成了全班唯一去中国北京读大学的同学,我爸爸在这方面也非常鼓励我。
观察者网:然后就开始学中文?
高佑思:对。我高中毕业后来北京问了,这里最好的大学是哪些,说是北大清华。我就问怎么被录取、怎么申请。他们说无论怎么样,你要先学好中文,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所以我就来北京,很认真地学习中文。
当时每天都在努力实现我上北大或者清华的梦想,我还去清华北大旁听、蹭课,然后发现北大更适合我,因为北大文科强,而我在沟通交流上比较有优势,所以我决定考北大的国际关系学院。
不过第一年我没考上,没及格,因为中文不够好;第二年再考,终于被录取了。
观察者网:你是怎么学中文的?
高佑思:有很多种方式,一是每天去上课,我上的是一对一的课,因为老师会针对你的痛点、难点、速度去帮助你。我每天都要上四个小时一对一的课,有点难熬……每天都有作业,每天都要复习,因为中文是特别难的语言,我每天要花很多时间来练字,了解一个字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用法。
第二是交中国朋友,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点,我决定不要跟外国人玩,要多跟中国人玩,适应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我跟他们一起去KTV、去吃火锅、玩斗地主或者狼人杀,完全融入中国朋友圈。这样口语就提高很快,口语提高了,别的也会迅速地提高,包括阅读和听力。
无论对方能不能听懂我在说什么,我都会很厚脸皮地去说中文。我跟他们说,我知道我的中文太烂,但你还是要跟我说中文。我每天就带着一本字典去跟中国朋友们聊。
第三是经常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看微信的中文文章。我在微信上聊天都用中文,而不用外国人的语言,这样才会真的成为一个中国通。
观察者网:你都看什么中国电视剧?
高佑思:《奋斗》是我看的第一部中文电视剧,给我的印象最深。我通过它了解了中国普通人的痛点、工作压力、朋友之间的羡慕嫉妒恨、男女朋友之间的关系等等。而且故事的背景又是北京,很北京范儿,也鼓励我自己去奋斗,去学习,去进步。
《老炮儿》我也有看,但印象不深;我也看江苏卫视的《世界青年说》,第二季的时候他们还邀请我去参加;我还看《火星情报局》。
世界青年说第二季海报
观察者网:网上的综艺你也看?
高佑思:对,虽然有很多没有营养的内容,但是我就看看,能学很多中国的网络语言。
全家都有中文名
观察者网:我发现你都开始学《道德经》了。
高佑思:对,我国际关系有一门课是《道德经》,我通过了那门课。太难了当时,我觉得我要死了……《道德经》我不一定能看懂,需要花很长时间去了解每一句话,我还看了很多视频。
观察者网:我看到微博上有粉丝给你写诗,你都看得懂吗?
高佑思:我没办法看懂,我找中国朋友帮我。
粉丝的信
观察者网:你对中国的诗词歌赋了解吗?
高佑思:说实话不是很了解,我的中文主要是日常生活、经济、政治、商业方面的会懂得多一些。
我经常看36氪网站,因为我在创业,所以经常研究这个方面,所有的字我都能看懂。我还经常看微信公众号,看中国媒体对经济情况的报道。
但是其他的我可能就有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不过我现在尽量在学。
观察者网:你们全家都有中文名?
高佑思:对。我爸爸2003年就来苏州了,那时候他已经有中文名,叫高哲铭。他不懂中文,但是他很接地气,对中国人的了解很深,他也投了很多的中国企业。
我的名字是老师给我取的,意思是“来自至高的保佑,产生真正的思想”,因为我有着高目标(高)、是一个有信仰的犹太人(佑),然后又比较重视学术和思考(思)。我其他家人的名字也是这个老师取的。
高佑思一家(“高二哈”是高佑思取的……)
“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和外面完全不一样了”
观察者网:对中国哪方面感触最深?
高佑思:主要是互联网方面,我算是很深地融入了互联网时代。
我是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挺重视创业,喜欢发明新技术和新事物,我们对新事物都很有好奇心,不像欧洲那种保守的状态。
所以我来到中国以后,感觉中国和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上网方面。你在国外玩Facebook,在中国玩微信;国外玩Twitter,中国玩微博,这个区别很大,所以我非常惊讶。
很多外国人刚来中国,其实不太愿意下载中国的一些APP,不愿意用中国的玩法去看电视节目、去跟朋友聊天。
但我就会下载微信、用微信聊天。微信是一个很大的世界,里面有公众号、有微信支付,可以打滴滴,这一方面比我自己的国家、还有别的西方国家发达很多。我们的社交软件并没有综合性的能力,它都是很分散的。
中国的移动支付真的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每天的每一个交易,无论是买机票还是买面包,或者发红包,都用移动支付。对了,我觉得发红包也是很神奇的!
观察者网:你们在国外不发红包吗?
高佑思:给钱是有的,但是移动互联网上的红包是没有的,微信红包真的太厉害了!
而且国外完全没有直播文化,我自己在中国也是一个主播,人家还会给你送礼物送钱,在国外没有这个,所以我觉得很惊讶,我觉得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和外面完全不一样了。
我下载了所有相关的中国APP,微信、滴滴、饿了么、美团、美图秀秀……我每天去微博、今日头条看新闻,去哔哩哔哩看某一个好玩的新闻,看观察者网的一些报道。在互联网方面,我是像中国人一样生活的,这样子才会接地气啊。
观察者网:平时你也会看观察者网的报道吗?
高佑思:对啊,因为我是国际关系学院的,你们的报道很符合我研究的一些相关问题。
高佑思微信也玩得很溜
观察者网:你还喜欢中国足球?
高佑思:对,我是中国足球的粉丝、鼓励者和支持者。
我觉得中国足球一直在发展,习近平也很喜欢足球,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从事足球新媒体方面工作的人,我必须支持中超、中国联赛的发展,包括中国国家队在世界上的地位提高。
所以我去了解中国的一些球员,还去结交他们,跟他们有一些合作。
我们是中国国家队的6个指定视频合作伙伴之一,我们是很爱国主义的。
观察者网:你们有一个团队?
高佑思:对,我们有个创业项目叫“唯喔fanTV”,北大师兄方晔顿、北京体育大学的张希曼和南开大学的刘小祺是我的合伙人。
(谈到创业方面,高佑思将他的两位合伙人邀请过来,加入了谈话。他说,他们是他在中国最好的朋友,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失败、一起吃苦,“跟他们经历过很多事情,我们已经算是真正的朋友了,我们之间没有中外的区别。”)
“有些外国人真的想在中国发展,有自己的中国梦”
观察者网:你们一开始是做体育的?
方晔顿:是的。我跟高佑思是2014年在北大认识的,因为我们都喜欢足球,就打算从体育的方向切入中西文化领域,开始尝试体育的短视频。
观察者网:为什么开始做“歪果仁研究协会”?
方晔顿:“歪研会”这个方向是我们慢慢发现的,我们感觉这一块是很有前景的。因为2014年的时候可能还不这么觉得,但是到了2017年的今天,我就感觉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老外,确实是时间到了一个点。所以两个月前,我们就开始做“歪研会”,让中国人更了解老外眼中的中国。
去年欧洲杯和奥运会的时候,我们去法国和巴西进行街访,采访对象也都是外国人。不过那边的老外都是不了解中国的老外,我们是跑到人家的主场里面去了;但回到中国以后,就是我们做主场,所以我们的选题都是一些关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有关的:当这些老外来到中国,他们深度参与到中国人的生活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们持续跟踪了这个方面。
高佑思: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一直想把中外文化结合起来,想让更多外国人体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我自己就通过这样的体验,发现了新大陆。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外国人都不一样。我在中国生活的外国朋友们,有很多都特别喜欢、特别融入到中国文化;但是我身边的很多中国朋友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我觉得很神奇,这是很大的认知差距。
其实很多外国人是“老外2.0”的存在,这已经是新的时代了,他们很多人都在玩中国人的APP、中国人的游戏、在中国读大学、会说中国话,而不是傻傻地就来教英语、来旅游或者来学习一两年然后就回国。有些人真的想在中国发展,有自己的中国梦。
我觉得这个点很值得被研究,我们为什么叫“歪果仁研究协会”?就是外国人来研究中国的一些事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人的互联网、APP,你怎么用?怎么玩?
观察者网:你们主要采访的地方是在五道口?
方晔顿:对。五道口那一圈有清华北大、北林、北影、地质大学、矿业大学啊等等,是学苑路附近、中关村附近所有大学生的一个圣地,大家和朋友约会啊、玩啊、吃啊、文化交流啊都在那个地方,所以五道口有个昵称叫“宇宙中心”。
另外,从我们的观察来看,那边的老外特别多,尤其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开始在中国读书,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五道口变成了中西文化2.0时代,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方。
那里的老外和别的地方的老外不大一样,比如说三里屯的老外可能更职场范儿,因为那边有很多的大使馆、大的外企,他们大多是高管,本身对中国文化并不感冒,他们有自己的生活;鼓楼很多地方的老外其实是游客。
而五道口更多的是海外留学生,他们是由衷地想要留在中国,想要深度地在中国生活、跟中国人交朋友。所以这里迸发出来的文化的张力会更大,所以我们称之为“五道口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坚持在五道口的原因。
高佑思:五道口有很多在中国长期生活的那种非常接地气的外国人。真的,每天采访那些外国人,你会觉得完全没想到有这么有趣的来自各国的、对中国有了解的外国人。你在三里屯或者上海等等其他地方,可能接触不到这样接地气的外国人、有点像中国人的外国人。他们打麻将、玩淘宝、唱中文歌。
可能在中国人眼中,外国人不应该是这样的,一般外国人也不这样,他们有自己的Facebook,有自己的歌,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我们是在给大家看一个真正在发展中的新现象。
观察者网:采访对象是随机找的吗?
高佑思:对,但是我们经常碰到同一个人……他们都住在五道口,我们有时候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五点一直在五道口等人,很久,有时候要两天才能拍一个视频,一共有超过十个小时的采访。
因为每次的主题不一样,很多人有话说,他们就会再来。
观察者网:在采访过程中,有什么很深的感触吗?
方晔顿:我经常觉得很惊讶:外国人竟然是这样看问题的?!对同样的社会事件,比如说微信红包、淘宝,他们的观点是带着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还有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思维方式的,所以就很有意思。
在我看来,这看起来是在讨论中国人的话题,但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
张希曼:我基本上跟了每一期节目,和这些老外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老外融入中国社会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更深,经常会出现一些让我们非常非常惊讶的答案,比如说德国的老外,她的妈妈会喜欢打麻将,爸爸会让妈妈赶紧回来做饭,妈妈就说不我要打麻将之类的……这种在中国发生的事情,其实在海外也会发生,我就觉得非常惊讶。
而且你会发现老外也会有一个挣扎的过程,他们刚来中国的时候可能不太习惯中国的文化、饮食、娱乐方式、习俗之类的,但是一旦度过了这个融合的过程之后,他们在中国过得还挺顺风顺水的,觉得自己生活过得挺不错。我觉得这是所有中国人都很难想象到的事。
高佑思:我发现有比我中文好十倍的外国人……真的!我是完全没想到!有个外国人说他在云南住了两年,然后一直在讲他做过的各种非常接地气的事情,完全没想到有这样的外国人。还有会说东北话、北京话的,非常有意思。
我的视频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和大家的认可,感觉给中国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虽然我们的内容很搞笑,但我们并不是为了搞笑而搞笑,不是为了玩,我们的内容本身很有营养,你能发现很多你本身不知道的事情,改变对外国人的看法。
观察者网:你觉得中国人并不很了解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
高佑思:对,主要是怕,觉得外国人不太懂中国。中国人没有看到在中国生活的老外的另一面,觉得他是个老外,那他肯定不会说中文,他肯定不了解我,他肯定不玩微信,所以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印象其实是有偏见的。也不是说这样的偏见是差的,但这样一来,很多中国人就很怕和外国人沟通,非常怕,我一直深有体会,好像我们是外星人一样。他们怕外国人,因为他们觉得外国人不懂他们。
但是现在真的越来越多外国人很懂他们,可以越来越舒服地和他们混,可能就是像你旁边的中国朋友一样,他理解你,他同样会哭,他也吃苦,他也花钱,他也在淘宝上买买买,也在看中国的电影。我们想把这样的距离拉近,我觉得这个视频就有这样的效果。
观察者网:歪果仁研究协会系列视频传播效果很好?
方晔顿:对,两个月内,平均每期全网播放量超过了1100万,粉丝数量也迅速突破了百万量级。这是令我们自己感到震惊的,大家对于这一块内容的兴趣度超过我的想象。
我发现00后的英文交流水平是很高的,他们并不很惧怕老外。我们每天会收到很多很多的私信,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特别好奇。我们在B站上也是非常火,那边有更多新锐的00后。
我觉得受众在我们的视频里面强化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力。其实很多人对于中国的现代文明、古代文明是有一种不自信的。而这些在中国的老外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以后,其实增强了现在中国人、尤其中国年轻人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力,这点我觉得也是另外一个火的原因吧。
观察者网:你们的团队有多大?
高佑思:整个流程下来,包括剪辑、导演等等,一共十个人。
观察者网:这个团队除了你还有其他外国人吗?
高佑思:没有,都是中国人。
观察者网:你打算以后都在中国发展了是吗?
高佑思:是的,我还想找个中国老婆……(迷妹们,机会来了!)
PS.读者大人们老说,小编你最近怎么总做以色列小哥的视频啊?是不是迷上人家啦?
咳咳,我承认小哥很帅……但更重要的是,他采访的外国人所表达的观点,令我非常惊讶。就像张希曼所说,“老外融入中国社会的程度比我们想象的深”,他们在中国过得顺风顺水,“他们有自己的中国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