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房价带来的生存焦虑,向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蔓延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7-03-31 11:18

【观察者网 综合报道】2016年秋,“沉睡数年”的房价苏醒了,收入水平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让很多指望靠劳动报酬买房的人感到绝望。如今,这种悲观无助的情绪蔓延到校园里,很多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因为持续推高的房价也变得焦虑起来。

《中国青年报》3月31日报道,知乎热门话题“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外地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让中央财经大学的王敏深有感触,因为高昂的房价,她已经决定,毕业后要“逃离北京”。

这个话题在知乎上的浏览量超过2000万,回答数近5000

近日,北京楼市调控重拳频出,遏制炒房,剑指天价学区房。一个月以来,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有关楼市政策的相关舆情信息409771条,力压同期热议的萨德入韩等问题,成为全民讨论的焦点。微信朋友圈热传的几篇独白——《房价暴涨年轻人该怎么办?》《房价面前我心依然》吸引了众多目光,而由高房价带来的生存焦虑,向高校大学生和毕业生蔓延。

年轻人可以不靠父母在大城市买房吗?这可能是无数年轻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对于70后而言,这样的想法叫志气;对于80后而言,想要实现靠机遇;对于90后而言,如果还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是学生气”《房价暴涨年轻人该怎么办?》一文中如是说道。

大城市的房价增速已远远超过了劳动报酬的增长,你的踏实努力,等来的,却是房价的高不可及

买房就像是上船,那些在岸边的人,有的说船票会上涨,于是匆匆忙忙上了船;有的说船票会下降,左等右等,却再也上不了船,只能望洋兴叹。

对于这种困境,《房价面前我心依然》指出了许多年轻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回到家乡的小城”。

文章说,在2016年的秋天,房子像一个沉睡数年醒来的狮子,一路吼叫着张大嘴巴,怎么喂都不饱。直到半年后的今天,房价涨了至少三分之一,很多人已经无法承受房价之重了。

有人开始逃离北上广,他们觉得此生再无望买得起一套房子,不如回到家乡的小城,还能住得舒服一点。

房价面前,理想坍塌。

两年前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张晴,现在在湖南老家一所高中做美术老师。她回忆,在北京时,为了节省房租,住在五环外的地下室,不足10平方米的卧室,阴暗又潮湿,“我挣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别说买房,租好一点的房压力都很大。10年连一个厕所都买不起,我爱这座城市,却没有办法留下”。

大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趋势。

据媒体报道,2013年~2016年,清华、北大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的留京率几乎均处于下跌趋势。其中,清华已签约本科生的留京率分别约为30.7%、30.3%、23.7%、20.3%;硕士生为56.1%、52.5%、51.4%、47.7%;博士生为53.7%、56.1%、52.3%、50.4%。除博士生的留京率在2014年有所回暖,均呈下跌趋势。 2013年~2016年,北大已签约本科生的留京率分别为71.79%、58.04%、45.86%、40.98%;硕士生为59.01%、56.66%、49.47%、46.93%;博士生为65.63%、52.03%、47.27%、45.27%。

即将毕业的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李家明,正准备回湖南老家的证券公司工作。2011年,他刚到上海时,房价出现过一次下跌,这个信号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转眼就能实现。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重拳——6年来,房价猛增,陆家嘴、江景房、黄浦江,在李家明的定居规划中被逐渐抹去。“在上海待了近6年,没有哪一次觉得这里是属于我的,这个城市太大了,也太快了。”在家乡,他能拿到几乎和上海差不多的薪水,但房价负担要小得多。在他看来,这才是“圆梦”。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李雨慧,面对高房价仍然选择留下。她来北京读书是源于对新闻的热爱。“北上广是前沿的传媒地带,有大多数权威媒体,有更多的新闻,也更适合传媒人生存。”李雨慧说,尽管房价很高,还是希望能有机会留在北京。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机采访24名年轻人,其中,在校大学生16人,已工作者8人,含经济、哲学、法律、新闻、医学等6个专业。采访结果显示,传媒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毕业后更倾向选择留在一线城市;经济、医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地域选择上更为灵活。

一线城市发展机会多,但望尘莫及的房价及现实生活压力,成为不少年轻人决定“离开”的原因。

中青舆情监测室的监测数据显示,在以“房价”为关键词的前10名热门微信中,有6条与房价调控政策相关,在热门微博中,也是如此比例。在楼市限购政策出台后,出现了诸多表示“越调控越涨价”的声音,即将毕业的陈辰在微博上写道:“越调控越涨价,什么时候相关部门能拿出真招?”

责任编辑:廖志鸿
房子 房价 房价调控 北上广 外地人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