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上海 “一号课题”撬动深改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5-05 09:35

据人民日报5月5日报道, 历年在全国“堵城”排行居前、三年前一度“夺冠”的上海,却在《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滑出前十位。对此,上海市民并不意外。在“史上最严交规”约束下,在随处“天眼”紧盯中,开车不接打手机了,后座乘客也开始自觉系上安全带。上海交通大整治一年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14.7%……这座超大城市的交通行为,正变得越来越有序。

过去年年整治难见效,为何这次却不同?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摸清基层实际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委每年确定一个重点调研课题,即“一号课题”,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课题组组长,针对涉及面广、硬骨头难啃的重大改革、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抓思路抓调研做到精准施策,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开花结果。

去年初被上海市委列为“一号课题”的“补短板”,就剑指城市交通秩序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这两个“老大难”问题。

上海市委认为,短板长时间累积,又涉及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靠一个部门、一个区的资源力量,难以有效解决,因此“要齐心协力,主动向前一步补齐短板。要有舍我其谁的决心,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上海的交通大整治,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公安交警通过机制与科技创新,提升交通管理效能,交通智能化、系统化建设同步推进;交通违法与个人征信、居住证积分挂钩;30万“黄马甲”成为交通志愿者;学校、机关的3.2万多个停车位与社会共享;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今年3月正式实施……通过调动各方力量,用“绣花”般的功夫,上海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区域环境综合整治针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等“五违”,从拆违入手,撬动“城中村”环境整治、人口管理。去年,上海拆违总量超过5100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少了,违法经营企业关了,“脏地”变身绿地,群众健身休闲多了新去处,城市也获得再发展空间。

自2013年起,上海连续推出4个“一号课题”: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补好短板——每个课题都关乎中央对上海“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定位要求,关乎上海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干部群众的期盼。抓好一个课题,牵住的是发展“牛鼻子”,撬动的是诸多深水区改革。

(记者刘士安、李泓冰、郝洪)

责任编辑:于文凯
上海 交通安全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改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