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补脑”产品乱象调查 搭高考便车虚假宣传

来源:法制网

2017-06-09 13:56

据法制网6月9日消息, 每年的高考,不少考生家长可谓比孩子更紧张。早在孩子复习备考阶段,一些家长就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有助于提升孩子成绩的种种办法,焦虑之情可见一斑。正是抓住一些考生家长的心理,各类“补脑”产品纷纷上市,其功效被宣传得神乎其神。但是,这些“补脑”产品真的有用吗?法制网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三个月前,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北京一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的金逸丹给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在网上购买了所谓的“补脑”产品。不过,这些所谓的“补脑”产品刚到,就被金逸丹的丈夫直接“销毁”,理由是“这种来历不明的东西,别给孩子瞎吃”。

“当时我还心疼了半天上千元钱,不过这两天的新闻让我出了一身冷汗,幸亏没给孩子吃。”金逸丹说。

金逸丹提到的新闻,便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发布的消费提示——我国尚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食品,家长和考生不可迷信所谓“补脑”产品。

不过,金逸丹告诉记者,此类“补脑”产品在很多电商平台都有售卖,而且种类很多,“销量都不错,我有不少亲戚朋友都在购买”。

各种“补脑”产品迷人眼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几大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发布消费提示,但网上仍有大量保健食品以“补脑”功能进行宣传。比如“专业健脑24年”“打造超强大脑,学生党福音”等。一款保健品在图片中直接宣称“增强记忆,学生补脑”。

在淘宝网首页,记者以“补脑”为关键字进行搜索,自动出现了“补脑食品 学生”“补脑,增强记忆力”“中高考、考研考证改善记忆力”以及“补脑丸、补脑安神片、补脑口服液”之类的关键词组合。其中,带有“补脑”标签的产品在每页100条商品信息的页面上共有100页,除去一些食材和极少数不相关的器械外,基本都是保健品。多款宣称“青少年补脑”的进口深海鱼油在淘宝平台上热销。

市场上销售的所谓“补脑”的保健品

在京东上也有1300多种和“补脑”有关的产品,主要是进口产品和安神补脑液。销量靠前的一款进口鱼油同样宣称是学生补脑提高记忆力保健品,有进口原装浓缩DHA,可以健脑改善增强记忆力,明目益智,缓解脑疲劳。

在21世纪药店网,有一个为中高考生加油的专版,从“提高记忆力”“改善睡眠质量”“补充营养体力”“改善眼睛视力”四个方面推荐药品或者保健品,在改善记忆力这一块儿有四种主打产品:

一款产品称具有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改善记忆能力,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费提示后,这款产品已经十分低调。记者在点击产品,网页显示“页面无法打开”,询问客服无人回复;

一款补脑丸产品的功能主治是,用于健忘,记忆减退,头晕耳鸣,心烦失眠,心悸不宁;

一款软胶囊,适用人群为:改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者,眼酸、眼胀、流泪等眼疲劳者,工作、学习、考试紧张致记忆下降、视力疲劳者。其中宣称DHA含量极高;

某品牌角鲨烯软胶囊,功效:活化脑细胞、养肝护肝、提高记忆力。

在一号店,则有一百余种含“补脑”标签的保健品或药品,药品以“安神补脑液”为主,不过有五百余种含“DHA”标签的保健品,其中也有不少广告是关于“助考”的。

客服称长期服用有效果

记者注意到,在各大电商网站上与“补脑”相关的产品中,仅“安神补脑液”属于中药制剂的药品。其他“补脑”产品的功能类似——“抗疲劳,耐缺氧,改善记忆力”。可是,这些“补脑”产品效果如何?

在电商平台一些“补脑”产品的跟帖评论中,有的使用者称很有效,可以缓解疲劳,“吃了鱼油以后,记忆力提高了,思路更清晰了”;有人说因人而异,记忆这个东西无法量化;也有人说吃了之后还是每天都困,没感觉到有效果;还有评论称,“怀疑是假的,连个包装说明书都没有,发货地址都不敢写,感觉被黑了”。不过,大部分人发布评论说,要长时间使用才能知道效果。

许多产品过分夸大效果

对于使用者的不同效果评价,此类“补脑”产品的客服解释称,“保健食品,补充的是营养成分,不是药品,所以没有治疗的作用,需要坚持服用才有更好的效果”,并着重表示“绝对没有副作用,孕妇都可以服用,绝对安全”“人体新陈代谢周期是28天,每个人的身体吸收情况有差异,建议坚持服用效果更佳”“要想记忆力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多坚持一段时间,效果会更好的”。这些客服的答复无一不是将效果推向长远考虑。

此外,也有客服提到,“如果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前期服用会出现想睡觉,严重者会有稍微的头晕,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产品在缓解大脑疲劳,一个星期左右会慢慢消除症状”。同时还强调,“这不是副作用,作为保健品,请放心服用”。

这些“补脑”产品是否有相关批准证书?

在记者的要求下,一些国产“补脑”产品的客服有的出示了《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有的出示的则是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报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不一而同,也不明效力。

一些售卖“进口产品”的客服,有的甚至直接宣称可以“提升智商IQ,改善注意力,思考力,防止大脑疲劳,提升学业成绩,预防各种老年脑部病变”。

某国产“补脑”产品的客服对记者说:“我们国家对于国外保健品的管控比较小,进口产品存在夸大宣传嫌疑,保健食品其实就是辅助性的作用,是没有办法和药品比的”。

夸张宣传形成畸形风气

各大电商平台售卖的这些“补脑”产品,使用者评论不一,考生家长为何还要购买?

“我就是怕因为自己的无为,而让孩子输在高考的终点线前。眼看着高考临近,为了提高孩子成绩,还有一些家长会相信练习册封底里那些保健品的小广告。”金逸丹说着给记者看了一些广告的照片,这些广告上印着去年某省高考状元的代言词:“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保送生:我就服×××。”

记者调查发现,比起那些宣称能改善健康的保健品,功能性保健品市场更是鱼龙混杂。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各类“补脑保健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不饱和脂肪酸类(即“深海鱼油”)、补充大脑营养类(卵磷脂、脑磷脂)、提高大脑皮层兴奋度类、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类等。

“保健品乱象存在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且不管这些所谓的保健品有没有效果,漫天的夸张宣传已经形成了一股畸形的风气。一些商家添加这些所谓的保健成分仅仅是为了讨好消费者,否则将无法在这股保健大潮中存活。”在某药企负责品牌经营的娄建国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同样的现象也出现在家长身上。在全民保健热潮下,即便是原本不太相信保健品的家长也会动摇。

在北京市西城区某重点高中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的李明告诉记者,他所教的班级差不多每个学生都吃过“补脑”产品。很多学生家长反映,这些“补脑”产品价格不菲,一个季度的花销甚至能达到数千元,有的学生甚至还同时吃几种。“不过,从成绩上根本看不出吃‘补脑’产品与不吃‘补脑’产品的区别,没有哪位学习差的学生因为吃了‘补脑’产品而迅速提高学习成绩”。

“别的家长都给孩子买各种健脑的、提高免疫力的、促进骨骼生长的保健品,几番挣扎后我还是决定随大流,心想反正也没什么危害,万一有用呢?”金逸丹说,她最初是这样想的,但没有考虑“万一有用”的几率有多大。

为此法制网记者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刘俊海、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及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教席研究员孙娟娟进行了对话。

保健食品功能目录中无“补脑”

记者:我们在电商网站的搜索栏里输入“补脑”两字,关联词就自动跳出了“补脑,增强记忆力”“补脑丸”“补脑汁”等字样。在搜索项中,一些保健食品甚至直接打出了针对中高考考研考证的招牌,有的干脆命名为“脑轻松胶囊”“健脑胶囊”,并宣传可改善记忆、增强记忆力、增强集中度等。

朱毅:在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中,“补脑”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市面上所谓的“补脑”产品多是将辅助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等列举在一起,宣称产品具有“补脑”功能。实际上,在对普通人群的观察研究中,没有发现此类产品对人体大脑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有些人感觉自己大脑功能有明显改善,多数是受心理暗示的影响。

人的大脑在3岁时就已经发育完全,之后使用任何产品都很难产生促进发育的明显效果。市面上的“补脑”产品最多提供营养,保持大脑正常运作,不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因此,打着“补脑”旗号的这些产品,都有夸大和虚假宣传的嫌疑。

记者: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会买各种各样的“补脑”产品。我们注意到,在一年一度的中高考前夕,甚至是大中小学生的期末考试阶段,看着家中辛苦学习的孩子,有些家长花大价钱买来“灵丹妙药”,期望短时间内能提高孩子的集中力和记忆力。不过,这些钱可能都白花了。

朱毅:我们常说“垃圾食品”,实际上,超过人体正常需要的营养成分都可以称为“垃圾”。同样,保健品中提供的超过人体正常需要的营养也是“垃圾”。

孙娟娟: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生产经营者具有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即应当通过标识强制标注的信息,这其中便包括了针对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的规范要求。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监管方式主要是目录制,即由主管部门确认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相应的,在这一范围内,生产经营者根据其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及其功能进行相应的标注。

到目前为止,根据上述法定要求,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内并不涉及“补脑”这一功能。

对此,食品安全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在此基础上,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也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应当包括保健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合格的普通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也规定了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具有保健作用。

“补脑”产品宣传误导消费者

记者:最近,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提醒称,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市面上所谓的“补脑”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朱毅: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有搞明白大脑整体的运作机制,国家食药监总局没有批准“补脑”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以免不法商家打着“补脑”的旗号进行非法盈利,同时也给消费者提了一个醒,避免消费者坠入“补脑”产品的消费陷阱。

孙娟娟: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些产品标识或者广告披露信息的最大问题在于误导性,其表现为虚假陈述、隐瞒真实情况等。相应的,“补脑”这一尚未经科学论证的功能便是一种虚假陈述,违反了有关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的要求。实务中有许多普通食品试图通过这样的宣传来吸引消费者,即便产品本身合法,这样的信息披露也有误导消费者的违法性。

记者:保健食品是特殊食品的一种,不能代替药物,食品(含特殊食品)宣传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作用。保健食品须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注册或备案才能生产销售。食用非依法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而生产销售此类保健品也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刘俊海:市面上所谓“补脑”的保健产品的确存在误导消费者的现象,“补脑”这两个字,实际上就很有误导性。首先这个产品名称就存在误导,其次还有商标的误导、价格方面的误导以及原材料的误导,最主要是功能和营养成分的误导。

具体到侵犯消费者的权利,第一,恶意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让消费者不知道这种产品有营养还是没营养,对补脑管用不管用;第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第三,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第四,还可能侵害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比如有的“补脑”产品还加西药,甚至添加兴奋剂,这就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所以,所谓的“补脑”产品至少侵害消费者的四大权利: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安全保障权。

多部门协同合作消除监管盲区

记者: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消费者反映,此类“补脑”产品一直存在,甚至有80后表示十年前自己参加高考时就服用过各式“补脑”产品。既然我国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为何仍然打着“补脑”的旗号在公然售卖?

孙娟娟:目前针对这一类在食品标识或者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已经通过执法、司法突出了对消费者的保护,但网络销售的增多又加剧了这一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平台对于入网生产经营者的审查和管理义务的履行。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通过《关于高考期间保健食品的消费提示》的努力也表明,我国食品安全消费环境的净化也需要更多的风险交流,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于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安全消费的认识。

刘俊海:现在“补脑”产品乱象很多,我认为原因有三个:一是生产厂家和销售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缺乏对消费者的尊重,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第二个原因是消费者不理性、不成熟的消费心态,迷信商家的推销广告;第三个原因在于监管有盲区有漏洞,因为广告是工商部门管理,广告法的执法部门是工商部门,可是食药监部门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对保健品进行监管。

下一步,我觉得就是要铸造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推进协同监管的转型,特别是食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要加强合作。另外,涉及以诈骗为目的的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可能还需要公安机关介入。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做到法治监管、透明监管、协同监管、精准监管、从严监管、信用监管。信用是保健品市场监管的目标,尽快建立信用体系,同时信用也是净化保健品市场的一个手段和工具。


责任编辑:宋煜昊
高考 保健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我们美国说要做的事,中国人已经做到了”

荷兰“拼了”:阿斯麦,别走!

“嫌犯从乌克兰获大量资金和加密货币,有确凿数据”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