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购买力到底多强?这个报告发布会的精华内容全在这里了

来源:人大重阳

2018-11-06 07:39

2018年11月3日,“进口贸易与世界发展”研讨会暨系列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顺利举行,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前瑞士苏黎世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刘志勤等嘉宾出席本次研讨会,同时发布会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大公报在内的数十家媒体出席。

会议发布了由人大重阳“进口贸易”研究组撰写的《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中国购买力大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进口侧结构性升级》、《中国购买力大塑造:中国进口侧改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三份重磅研究报告。

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做引导发言,人大重阳院长助理贾晋京主持发布会。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在引导发言中阐释了三份报告的由来,肯定了人大重阳作为首席牵头智库对中国进口博览会的贡献,并对三份报告做了概括性介绍。2018年2月,研究院作为进博会中国馆的首席牵头智库,在6月之前几乎完成了该项工作,相关成果也转化成了进博会的实践。

这三份报告是按照进博会中国馆主要讲述逻辑进一步学理化、智库化的阐释。第一份报告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进口的变化,进口的结构性升级,取名为《中国购买力的大崛起》,过去40年有很多故事,但是40年里面一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就是中国买了全世界好多东西,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进口国,去年对外投资额达1.8万亿美元。

第二份报告,讲述了“一带一路”和全球市场转型的趋势,讲清楚了过去40年的进口情况,以及我们未来的进口贸易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就是报告中所讲的全球市场正在转型。过去主要的进口还是来源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但是未来中国进口结构的格局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出现重大革命性变化。有人曾经评估过,中非贸易目前达到近1500亿美元,2040年预计中非贸易额将会超过中美贸易额。从目前来看,中美之间贸易额约5500亿-6000亿,中非贸易额今年可能会达到2000亿,按照这个趋势发展,非洲会在未来30-50年左右成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第三份报告,中国进口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讲的是未来。未来国际结构、各国产业结构都会出现大的调整。在这过程中,中国在未来3-5年会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和最大进口国。从这个角度讲,未来中国人的消费、中国的进口直接涉及到全世界的发展。这份报告中也讲述了类似这样的趋势,讲述了中国进口和世界市场、联合国2030年规划以及未来全球发展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性战略,即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最后王文院长对进博会提出期冀与祝福。他指出,今年是中国首次举办进博会,未来进博会还会继续召开下去,围绕进口的研究还会继续下去,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专家、媒体朋友们指正,也期待大家更多传播这个成果。祝愿全球首个国家级进口博览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贾晋京用“三句话”对报告做了简要点评。第一句话,过去40年以来中国进口所走的道路是从粮食换汽车到汽车换汽车。第一个阶段是以比较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换发达国家生产的汽车,现在是用自己生产的相对中高端技术含量的产品换同等技术含量的产品以丰富国内市场。

第二句话,中国购买力当前性质发生转型,过去从发达国家买向发展中国家卖,现在越来越明显地转化为一种从发展中国家买向发达国家卖的趋势。

第三句话,中国购买力的塑造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构建。中国从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阶段逐步上升到重塑世界贸易格局的阶段。

之后,人大重阳副研究员关照宇代表王文院长领导的“进口贸易”研究小组发布了三份研究报告。他通过三个问题简要介绍了研究背景。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关注中国国际进博会?他认为,按照总书记对进博会“国际一流博览会”的定位,可以看出平台之高:进博会设有贸易展、国家展和虹桥国际论坛,相当于广交会、上海世博会以及博鳌论坛的总和,因此是非常重要且值得关注的;其次是为什么要关注中国进口、关注进口贸易研究?关注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是因为中国进口会越来越重要,进口贸易的议题越来越重要,鉴于目前中国进口研究远远落后于中国进口发展现实的情况,理应对中国进口贸易给予更大的重视。

接下来,他介绍了报告中的七个主要结论。

第一,人大重阳智库报告认为:关于进口的传统观念需要纠偏。过去这些年国内国际社会对中国进口存在着很大误解,甚至是偏见。

第二,为什么大家会对中国进口有这样的偏见?原因是中国对于进口研究的速度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速度。

第三,如何来理解从粮食换汽车到汽车换汽车的转变?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整体工业水平比较落后,工业生产能力也比较落后,中国能生产的产品相对比较低端;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逐步实现了产业升级,可以实现汽车换汽车的贸易转变。

第四,中国进口实现由接入到组网角色的转变。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在整体的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第五,“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正在重塑世界贸易格局。

第六,中国扩大进口将是解决全球贸易问题的重要方案。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特别是特朗普对全球很多国家进行无差别贸易打击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期待中国能够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以及进口贸易上能有所作为,中国所做所为也是对这种期待的脚注。第七,未来中国市场价值不应被低估。

随后在嘉宾讨论环节中,嘉宾们对本次报告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中国进口以及进博会发表了各自的观点。研讨会由人大重阳院长助理杨清清主持。

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在发言中首先肯定了报告的价值,尽管有很多提高的空间,但是作为基础研究已经完成任务了,是很出色了。其次,他提出了对中国进口的见解。中国进口壮大是由“三来一补”起步的。中国进口实力增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差到好、从低到高、从单一产品到全面产品有四大步,这四大阶段论证了我们购买力的提高。

最后,他强调中国在过去进口购买力成长当中有几个大的因素要考虑:1.中国高储蓄是进口力、购买力大增加的一条。高储蓄使政府吃了定心丸,进口问题上中国始终是很大的海绵市场,海绵效应非常重要。2.中国信用多年来持续增长,一年比一年强。中国政府、中国银行系统的还债能力和偿还能力,决定了进口的高速增长。这两个一高一低,一硬一软垫底,中国购买力发展会越来越强。

接下来中国银行前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燕玲先对三个报告进行了充分肯定。之后,她回顾了中国进口历史,讲述了中国银行几代人在金融和进口相关的业务上面伟大的付出和对于中国进口贸易史的重大贡献,并以自身经历讲解了改革开放初期银行融资模式,承接资本转移、利用外资发展,促进企业升级换代以及研发的历史。到了本世纪,中国已有一定的实力和外汇储备,中国进口企业有了选择性和额度,到经常项目可兑换。她指出,广交会是中国过去进出口的见证者,进博会也对连接世界市场、连接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意义重大,长远看,进博会可能形成全球资源配置的中心。最后,她表示进口业务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我们重塑贸易规则。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晓晶指出,2018年中国最后一场主场外交就是上海进博会,这是改革开放的里程碑事件。她从开放角度谈进博会,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将落后。

周晓晶研究员分享了自己多次参与中国走向世界活动的切身体会。第一、40年走过来,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过程十分艰辛。第二,敞开大门,共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不像有些国家那样歪曲搭便车,我们是通过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不断释放内生动力,而开放的中国对于世界而言是不停息的巨大引擎,一个不断发育和完善的巨大市场。第三,以开放姿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融、互鉴、互通。进博会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深化贸易合作,这个平台能够成为推动全球和地区全球化的公共产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也说明了进博会具有广泛的普惠、共赢和包容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甬军认为,贸易改变中国。贸易在人类历史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从原始部落的剩余产品交换,到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的生产,贸易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的进程,16世纪的欧洲大革命和19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便是例证。从中国的发展进程看,贸易影响和改变发展的例子更多了。鸦片战争就是由贸易的问题引发的;贸易对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也是贸易流通活动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最后他对现在贸易如何改变中国提出五个方面的见解:1.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流通领域的改革;2.促进消费,扩大内需,通过流通和消费的衔接加速经济转型;3.通过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新型的市场,应对贸易战;4.树立信心,推进中国改革,发展民营经济;5.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改革开放,调整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6.更加重视国际贸易的进口问题,不仅仅为解决数量问题、更为解决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接下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赵柯认为三份报告是非常有意义的,当前以WTO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存在着瓦解的可能。以中国为核心和以美日欧为核心的两大市场具有一种避免相互依赖的趋势。但事实上,中国进口的一大意义在于弥合这两大市场。实际上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最大的利益是确保世界市场是统一的,如果真的出现了两个市场,是不符合我们利益的,尤其是出现以美日欧为核心的西方统一大市场,特朗普现在正在跟欧洲搞零关税,跟日本也有此方面意思。

进口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通过进口、中国购买力的大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实现,使中国进口成为维护全球统一的自由贸易体制的重要塑造力,因为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动力。中国进口既有经济意义,也有战略意义,让以美国为代表的、渴望与中国市场脱钩的西方国家塑造新冷战格局的愿望难以得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倪红福指出,从贸易顺差和逆差的角度来看,贸易顺差长期增长下去是不可持续的,进口有利于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对于促进居民消费,抑制通货膨胀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对最终品设置了较高关税,中间品的关税设置比较小,对加工贸易中间品很多是免关税的。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也是贸易逆差,后来才贸易顺差,尤其加入WTO以后,低的劳动力成本切入进去,迅速实现了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发展最猛的时期。但是,从贸易进口或者进出口贸易顺差、逆差看,中国是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中国进口贸易结构还存在服务贸易逆差较大的问题,需要调整和优化。召开进博会也是在说明我们在进一步开放,或者我们在努力降低贸易顺差。

责任编辑:李泠
中国经济 购买力 进口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美国只有严格遵守的义务”

与匈牙利关系升级!中国的“朋友圈”还有哪些布局?

美又对37家中国实体下黑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

“这是中国车企对欧洲野心最大胆的表述”

中国和匈牙利建立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