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微、陈雨萌:助力非洲转型发展,中国职业教育有多拼?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9-02 08:02

宋微

宋微作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陈雨萌

陈雨萌作者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宋微、陈雨萌】

从2019年3月非洲首家鲁班工坊落地吉布提至今,中国已在非洲建成17所鲁班工坊,通过本土化职业培训帮助非洲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同时,在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大力资助下,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也来到中国进行学习和进修,将电商扶贫、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创新做法带回非洲。

非盟“2063愿景”明确将工业化列为七大发展目标,而不断升级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正在成为非洲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助推力量,帮助非洲解锁制约工业化发展的人才瓶颈。

同时,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对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非洲地区人才的缺乏,中国员工出海成本的昂贵,难以满足中企投资建厂和未来发展的需求。而通过在非援建培训学校、鲁班工坊等,能够培养出一大批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进入中企工作,促进了中国援非项目的顺利运转。

从鲁班工坊学徒到鲁班工坊助教的埃塞尔比亚青年塔伯·塔米鲁央视截图

另外,中国助力非洲培养运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现代工业人才,帮助非洲服务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中国对非投资的不断升级,扩大了中国在非市场,使得中非经贸合作正进入提质升级新阶段。

而且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的硕果也展示了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成熟经验,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能促进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国际化,推动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有鉴于此,中非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得到了双方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企业和民间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人口红利→发展优势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引领下,中非加强了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了众多成果。同时,中国帮助非洲将人口红利转变为发展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当地民生福祉,其主要表现在中国政府、企业主导去当地培养人才,以及吸引非洲青年到中国学习培训等三个方面。

(一)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项下,根据非洲的实际需求培养非洲急需的人才,助力非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将“能力建设”纳入“九项工程”,将中方优势与非洲人力资源禀赋相结合,实现有效互补。同时,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开展“非洲留学生就业直通车”活动。中国将继续同非洲国家合作设立“鲁班工坊”,鼓励在非中国企业为当地提供不少于80万个就业岗位。

2019年12月20日,马里“鲁班工坊”正式成立。作为非洲首个中医技术领域的鲁班工坊,其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技术,同时也为马里输送和培养了大批医药技术人才,为马里民众的健康服务。马里“鲁班工坊”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中马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马里民众福祉,增进了中马两国友谊。

中国在非洲设立的鲁班工坊

除“鲁班工坊”外,中国还在非洲援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职业教育水平。2024年1月,中国援建的安哥拉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项目启用。该培训中心是安哥拉第三座综合技能培训中心,旨在为安哥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安哥拉与多家中国企业建立了合作项目,为安哥拉青年提供实习、培训机会。

(二)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同时,也注意培养本地化人才,帮助非洲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

中非在经贸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过去三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在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中国企业也注重培养当地人才。

例如,中航国际从2014年开始策划、发起资助并与肯尼亚教育部联合主办“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2024年8月27日,第九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在北京开幕。这是首次在国内举行的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设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用技术两个赛项,有来自喀麦隆、科特迪瓦、加纳、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卢旺达等7个非洲国家的75名学生参赛,均系未来非洲计划-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中的培养对象。

 2023年8月3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肯尼亚副总统里加西·加查瓜(中)为第八届非洲职业技能挑战赛闭幕式的获奖选手颁发证书。 新华社记者 李亚辉 摄

在中国与安哥拉职业教育合作的历史中,“百年职校”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代表,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来到安哥拉参与战后重建,帮助当地贫困民众学习专业技能、促进当地就业,培养专业人才。

于2005年诞生于中国的“百年职校”,其全免费的公益职业教育模式,在教育精准扶贫、大力扶持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非常值得引入非洲。因此,2014年中信集团捐资将百年职校公益职业教育模式引进安哥拉,帮助非洲青年、特别是女性提升就业技能,在满足自身用工需求的同时,助力非洲的工业化发展和妇女赋权。

(三)中国大力推进中非人力资源合作,支持非洲优秀青年来华学习。

中国政府通过短期技术合作以及奖学金支持非洲青年来华学习,中国高校也与企业合作开展留学生培养项目,这些非洲来华留学生将来学成归国,进入中国在非投资企业工作。既满足中国企业在当地的用工需求,又提升了当地青年的就业技能。

例如,作为改革开放初期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四家外经公司之一,中国土木近年来积极推进属地化人才培养战略,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中国土木与中南大学共同开展了尼日利亚和埃塞俄比亚公派留学生联合培养计划,在当地招收选拔80余位学生赴中南大学开展学位学习,其中包括在中国为期五年(含一年语言预科)的本科生,还有在中国为期两年的3+2本科生以及部分硕士和博士生,他们将就读交通运输、交通装备和土木工程等相关专业和方向。

目前尼日利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来构建有竞争力的铁路运输系统,而这些归国的毕业生将在振兴本国铁路工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在华培养留学生,中国帮助非洲大陆培养了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青年人才。

助力非洲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转型

中非在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为非洲的产业升级和工业化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突出表现的以下几个领域。

(一)助力非洲数字转型。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支持了非洲数字产业发展的软件。尽管非洲与其他地区之间仍然存在数字鸿沟,但3G网络覆盖率在2010年至2023年间从22%增长至83%,活跃移动宽带用户数从2010年的不到2%增长至2023年的48%。

同时,中国通过与非洲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设立技术培训中心和开展AI培训课程,提升当地人才的技术水平。多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中国的支持下,我们将能够开展许多重要项目,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典范。因此,如果北京决定特别向非洲青年开放大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合作,以获得重要的社会、经济和金融影响。”

随着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数字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已将数字技术视为具有战略和安全重要性的工具,就像19世纪和20世纪对自然资源的看法一样。数字技术不仅将重新定义国际政治行为,而且正在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博弈的主要舞台。对于自主发展意识觉醒的非洲,再度错过数字经济的快车,其结果无疑是灾难性。

(二)助力非洲绿色发展。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发布了《中非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宣言》,明确双方将在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中加强协调与合作,一致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

中非合作的“绿色”内涵不断增加,为中非合作开辟了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与非洲国家展开合作,给非洲带来了技术和知识。

2015年11月,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开工建设,以该水电站项目为依托,中企开办了中国水电培训学院,为赞比亚培养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急需的土建、机修、电焊、测量技能人才。

2023年3月,下凯富峡水电站5台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称下凯富峡水电站是赞中长期良好合作和牢固关系的成果之一,是赞中友好的最新例证。此外,专题研修班也是中国培养非洲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

2024年4月,中国在京举办非洲国家“绿色长城”建设专题研修班,旨在加强双方在防沙治沙、绿色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中非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绿色发展趋势的人才,为中非合作增添更多动能。

(三)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发展迅速,尤其在农业专家技术援助和培训,先进农业技术转移,推广菌草等项目取得显著成果。

根据《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已向非洲派出500余名农业专家,培训近9000人次农业人才。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玉米密植、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至60%,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进程。

莫桑比克农业部、农科院的官员和科研人员,在福建省建瓯市迪口镇考察稻渔种养情况。魏永青 摄

2010年至201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与莫桑比克坚果研究所、莫桑比克农业科学院东北区域研究所开展合作,助力当地提升腰果产量,并开展其他农业合作项目。

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菌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菌草技术被引入多个非洲国家,菌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包括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当地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掌握菌草技术种植和管理的技能。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菌草技术示范基地在7个非洲国家建立,很多来自非洲国家的学员,正是从这里走出后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中非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推进了非洲国家减贫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更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多重挑战

鉴于当前非洲工业化发展起点较低,再加上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也面临多方挑战。

一是中国对非洲国家职业教育援助资金缺口依然存在。当前中国对非洲的教育培训仍然以政府支持的短期技术培训为主。过去通过举办各类短期专业培训项目,中国为非洲培养了30多万名实用型人才,涵盖农业、林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多个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但是仅依靠短期技术培训难以满足非洲工业化发展的人才需要。

中国对非洲职业教育教师系统培训领域投入的资金尚且不足,目前非洲国家的基础教育仍相对落后,教师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较低,难以满足非洲工业化转型的需要。此外,教育基础设施的缺乏和语言的障碍都会降低培训项目的质量,非洲地区大部分学校和教育系统可提供的资源严重不足,中非文化习俗的差异使得教学管理变得更为困难。

因此,对于在非洲本土建立职业教育培训院校和基地则需要投入更多的支持,同时对于派往非洲开展职业培训的专家库建设也亟待加强,而这些都需要加大无偿援助的支持力度。

二是中国政府、企业和职业培训学校之间缺乏联动机制。当前在职业教育领域,尚未形成政、企、研三方有效合作的机制,企业雇主们对相关课程创设的参与度不高,职业学校培养与在非企业的用工需求还需要进一步精准对接。企业在非洲国家深耕多年,基于自身用工的需要,可以为非洲当地青年提供订单式培训,而中国本土的职业教育培训具有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优势,二者的合力尚待整合。

同时,目前非洲大陆部分国家存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中国的理论和技能优势将如何融入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这些优势有机整合,所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隔阂又该如何解决,对于中国政府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三是非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不断攀升。非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大陆,拥有庞大的青年人口,但很多非洲的青年缺乏职业规划指导,他们不了解当下不断变化的市场对职业技能的需求,导致失业率激增、人口红利难以转化为发展红利。

以肯尼亚为例,尽管肯尼亚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但是国内青年人口体量巨大,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导致肯尼亚的失业率在东非共同体中偏高,仅次于南苏丹和卢旺达。

根据泛非研究网络“非洲晴雨表”2023年的调查显示,就业、经济管理和健康是非洲青年希望政府解决的首要问题。在2021-2023年接受调查的39个非洲国家中,失业问题是18-35岁人群希望解决的首要政策优先事项。

2024年5月29日,南非大选前的一项新的非洲晴雨表调查显示,南非人希望政府解决的最紧迫问题是失业、不可靠的电力供应和腐败,其中失业问题百分比远超过其他问题,71%的受访者将其列为首要问题,希望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解决。

“非洲晴雨表”官方网站

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未来发展路径

目前中非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而非洲正处在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急需夯实人才储备基础。未来,中非职业教育的合作发展需要双方共同努力。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职教合作多元化发展。中国应加大对非的职业教育援助力度,充分尊重非洲国家意愿、精准对接非洲国家工业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同时提升无偿援助资金的使用效率,鼓励非洲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做好配合,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援助的发展效能。

此外,加大对在非任教教师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会说流利中文、了解中国文化、精通行业技能的当地人才,缓解语言障碍,推动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埃塞尔比亚职业教育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江绛在讲解机器人技术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是建立政府和企业沟通和协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中国在非洲职业教育援助仍需要企业和政府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政府给予企业资金支持,企业承办建设培训基地。打造学生学习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方便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确保培训学员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现非洲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利用好已搭建的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与时俱进。

例如,2018年成立的开放性平台“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中国和南非的职业教育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教育培训在促进人文交流和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广泛性作用。

三是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为非洲青年做好指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给非洲贸易和投资、创造就业、交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带来众多积极影响。

中国通过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与非洲发展战略对接。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中国与非洲分享中国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成熟经验,为非洲青年提供充分的就业指导。青年人是推进非洲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在非洲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援助,更要保障非洲来华留学生的权益,帮助他们回国后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形势变化。

当前中非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企的出海将为非洲发展带来更多“中国机遇”。中非加强职业教育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从而夯实发展的人才基础,为非洲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苏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欧盟公布终裁结果,中方:不认同、不接受

神舟十九号发射圆满成功

人类罕见“甜蜜时刻”后,富国皮袍下的“小”逐渐冒头

G7真打算这么干了,俄方怒斥

“石破茂大败,美国大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