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奥巴马亚洲行避开北京 却始终盯着中国

来源:环球时报等

2014-04-28 07:51

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29日才结束对东亚四国的访问回国,但心急的美国媒体已开始总结他的亚洲之行。《纽约时报》视之为一次“处处话中国”的旅行,称奥巴马此行所有言论都有两个固定听众——盟国与北京。

纽约时报:奥巴马亚洲行避开北京 却始终盯着中国

奥巴马“始终盯着中国”

“奥巴马在日本没能签署贸易协定,美菲都希望能在奥巴马访菲时,拿出一份切实的外交成绩”,菲律宾GMA电视台27日说。经过8轮谈判,菲美两国将在28日奥巴马抵达马尼拉前数小时签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法新社称,菲政府28日发表声明证实此消息,但未就协议内容做更多说明。菲外长德尔罗萨里奥此前曾表示,新协议将提升菲律宾在争议水域的侦察能力。

法新社称,这一天,奥巴马一边在马来西亚向该国温和的伊斯兰主义致敬,一边向东南亚国家释放“寻求更紧密关系”的信息。在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奥巴马还大谈乌克兰问题。然而在美国国内,主流媒体大多认为奥巴马的亚洲行只有一个主题--中国。

“在一次避开北京的访问中,奥巴马始终盯着中国”,《纽约时报》26日以此为题的文章说,在奥巴马亚洲行的每一站,他说的每句话都有两个听众——地区盟友及中国,而奥巴马试图向中国传递精心校准的信息,那就是在向美国盟国承诺支持的同时,确保中国不会在环太平洋地区开辟(反美)第二战线。文章称,奥巴马在日本预言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问题,未来问题恐怕会更严重,似乎是想告诉中国官员,不要站错队,“和赢家站在一起”。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中国问题顾问贝德说,“(美国对华传递的)信息是,别以为普京在乌克兰东部做得这么聪明你就受到了激励,别以为这模式也适用于你”。他说,奥巴马既要警告中国,又要避免孤立或激怒中国。日本政策研究大学教授道下德成说,奥巴马与日本的声明的用词还不错,可如果你看到他的举止和语调,就会发现他非常小心翼翼,很不希望卷入中日岛屿争端。

《纽约时报》还提到一个细节:奥巴马的专机“空军一号”从韩国飞往马来西亚时,穿越了中国之前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文章称,此举证明了“新亚洲的危险性”,但随行的美国官员表示,除了飞行过程中遇到些小颠簸,整个行程没出现任何问题。

美联社26日的文章也认为奥巴马像“玩跳房子”般在中国周边走来走去是在向北京传递精心校准的信息,但认为这信息是“对抗与讨好”。文章说,他的目的是想让盟友相信,美国有能力在亚太击退“中国的入侵”,同时还要敦促北京在俄罗斯与朝鲜问题上多多帮忙。此次访问虽然没有途经中国,但却凸显中国对奥巴马来说“非常重要”。文章说,经过几年观察,分析家已将奥巴马的对华政策总结为“向北京求助,同时对抗中国崛起”。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报》因此预言奥巴马在菲律宾不得不跳“一支难跳的舞蹈”。

南海的浪花又将被激起

“奥巴马在南海掀起浪花”,俄罗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6日以此为题说,奥巴马在东京已牵涉进东海的争端,当他触碰到南海议题时,必将掀起更汹涌的波涛,而五角大楼在南海有一项隐秘的规划——通过宣扬没有美国霸权的南海将面临地狱般的混乱,阻止中国海军在这里称霸,以让美国海军永享霸权。文章还说,南海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让各方获益,各国都能得到需要的天然气和石油,但问题是,除了马来西亚,各国的处置都很僵硬,且伴随十分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调子,长此以往只能令一个国家受益——“美利坚太平洋合众国”。

“我们能与中国谈判吗?”菲律宾学者海德里亚纳在GMA电视台网站撰文如此问道。他说,在今日菲律宾,对中国的任何谈论都会引发争议,选择强调该国巨大成就与先进文明的学者被斥责“亲华”和“幼稚”,而分析北京在领土问题上日益自信的人又会被指责“好战”和“亲西方”,对中国如此极化的态度削弱了许多学者与政策制定者透彻分析中国的能力。而菲律宾要想处理好南海争端,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的国家心理。海德里亚纳说,上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的形象很温和,如今似乎发生了巨大转变。文章说,菲律宾要做的是在提升军力、维护主权的同时避免公然刺激中国,而这需要充满创造性的外交。

责任编辑:夏雪妮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